外資巨頭“凶猛”,萬億壟斷市場格局生變


外資巨頭“兇猛”,萬億壟斷市場格局生變


外資巨頭“兇猛”,萬億壟斷市場格局生變

外資巨頭“兇猛”,萬億壟斷市場格局生變

在沉寂多年後,兇猛的外資又回來了。


/ 嚴凱


在中國的成品油批發領域,殼牌將它的同行——其他外資石油巨頭甩在身後。

2天前,這家擁有120多年曆史的石油巨頭宣佈,拿下由中國商務部批准的成品油批發資質,成為首家在中國市場獲得該資質的國際石油公司。

成品油批發資質是所有外資石油公司期盼已久的“牌照”,它允許這些在國際市場上長袖善舞的石油巨頭在中國開展成品油採購和銷售任務。

這是一次12年的等待。

早在2006年底,中國宣佈全面開放成品油批發市場,允許外資公司在中國建造油庫、碼頭和銷售網絡,但在成品油批發上,它們依然“一證難求”。

在成品油零售業務上,中國監管層亦設置門檻——外國投資者在華設立超過30家連鎖加油站,加油站的建設、經營須由中方控股。

這些政策壁壘或許是出於對中國公司,尤其是“三桶油”的保護。相比外資石油公司而言,早年的本土公司實力弱小,缺乏競爭力。倘若過早“放閘”,中國公司缺乏勝算。

在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歷程中,外資公司曾長期享受超國民待遇,它們帶來豐厚資本和先進技術,同時也兇猛殺入各行各業,獲取高額利潤。

石油石化行業亦如此。但隨著中國公司的崛起,數年前,外資公司開始遭受“冷遇”,它們的超國民待遇被取消,外資公司一度哀鴻遍野。

如今,在全球經濟形勢陷入低迷的背景下,中國最高層決定進一步擴大開放,加強合作,在各個領域為外資鬆綁。

在沉寂多年之後,兇猛的外資又回來了。


殼牌的籌碼


在成品油市場,率先松閘的是零售領域。

2018年6月,商務部和發改委發佈《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正式取消對外資連鎖加油站的相關限制。該政策於7月28日開始實施。

5個月後,成品油批發再次向外資油企松閘。

2018年11月26日,在商務部發布的當年第二批石油經營企業申請項目公示名單中,有八家企業申請成品油批發資質,殼牌全資子公司——殼牌(浙江)石油貿易有限公司位列其中。

兩個月後,殼牌如願以償。

但在眾多國際石油公司中,為什麼拿下成品油批發資質的會是殼牌?

在中國的石化市場中,這家總部位於荷蘭海牙的石油巨頭擁有其他外資石油公司所沒有的籌碼。

殼牌的籌碼是位於廣東惠州的中海殼牌南海石化項目。該項目由中海殼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下稱“中海殼牌”)負責運營。

2個多月前,在中荷經貿論壇上,殼牌CEO範伯登和中海油董事長楊華在海牙籤署了惠州石化化工項目合作諒解備忘錄,雙方決定在中國建設三期項目,總投資數十億美元。

這是兩家石油巨頭繼南海石化項目一期、二期之後,第三度牽手。

中海殼牌成立於2000年,由殼牌子公司殼牌南海私有有限公司和中海石油化工投資有限公司按照50:50比例合資成立。

為了促成這次合作,殼牌苦等12年。

在惠州大亞灣石化經濟開發區內,殼牌和中海油在約2.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砸下43.5億美元。

這個由13個生產工藝裝置組成的特大型石化聯合企業,成為迄今為止中國境內最大的中外合資企業,同時也曾是殼牌在全世界範圍內單項投資額最大的石化項目。

在中海殼牌員工眼中,南海石化項目是殼牌的巔峰之作。

為了該項目,這家全球第二大上市油氣公司在當年調動全球資源,不僅採用世界最先進的生產工藝技術,還按照殼牌的管理體系及與國際接軌的生產管理模式運營。

2005年12月30日,南海石化一期項目完工,並於一個月後順利投產。

在此後十多年裡,南海石化項目不僅讓中海油實現上下游一體化,也讓殼牌擁有了其他外資石油巨頭所沒有的籌碼。

一期項目投產9年後,中海油和殼牌決定啟動二期項目。去年5月初,二期項目的第二套乙烯裂解裝置及其衍生品裝置正式投產,其他關聯裝置也將在未來幾周陸續投產。

在啟動南海石化項目第三期的同時,殼牌還制定了野心勃勃的加油站擴建計劃,計劃到2025年將其在中國運營的加油站數量從1300座,增加至3500座,淨增2200座。

成品油終端零售搶奪戰硝煙再起。


終端爭奪戰


殼牌大規模擴張的底氣來自於中國油氣政策對外資公司的“鬆綁”。

從2018年7月28日起,“外資連鎖加油站超過30家分店需中方控股”等22項具體限制正式取消,這些限制此前持續11年之久。

殼牌成品油批發業務的主要客戶有三類,分別是加油站網點、工業企業客戶和商業(卡車)車隊運營者。去年初,殼牌完成浙江殼牌燃油有限公司的註冊,主要經營加油站業務。

在得知中國政策鬆綁後,另一石油巨頭BP(英國石油)迫不及待地更新未來5年的加油站擴張計劃。

BP油品亞太區首席運營官霍安迪去年6月中旬接受採訪時稱,未來5年,BP將在中國新增1000座加油站。這個數字超過這家石油巨頭過去近20年在華累計營建的加油站總數。

在宣佈這一計劃的4個月前,BP曾高調宣佈與中國最大的民營煉廠東明石化簽署協議成立合資公司,BP持股49%,東明石化持51%,將在山東、河南以及河北三個經濟大省搭建500家高端加油站的零售網絡。

十多年前,BP曾藉助中石油、中石化急欲引入國外管理模式的機會,在廣東、浙江合資參股總共拿下了740多個加油站,但此後未能再進一步。

2001年6月,BP與中石油在廣東成立合資公司中油碧闢,共同經營當地400多座加油站。

4年後,BP又與中石化在浙江合資合作,運營300多座加油站。

對外資石油公司而言,中國的成品油終端市場是一塊巨大的蛋糕。2017年,中國成品油表觀消費量(汽、柴、煤合計)達到3.2億噸。

但在“三桶油”的圍堵下,政策壁壘不斷加厚,包括殼牌、BP在內的外資石油公司在中國成品油零售市場艱難前行。

直到兩年多前,壁壘才開始逐漸被打破。

2017年7月19日,商務部發布《原油成品油流通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預示將有更多地方國企、民企能參與到終端零售的競爭中,石油體制市場化最後一塊堅冰即將被打破。

上述《辦法》發佈不到一個月,BP中國區總裁楊筱萍悄然到訪山東,表示希望就成品油零售、原油供應、高端化工等領域深入合作。

之後的9月7日,BP在濟南獨資註冊碧闢(山東)石油有限公司,為接下來的加油站爭奪戰提前佈局。

事實上,殼牌也曾試圖與東明石化合作,兩家石油巨頭都希望成為這家中國最大地煉的合作伙伴。

東明石化位於中國山東省菏澤市,是中國最大的地方煉廠,總資產300億元人民幣,原油一次加工能力高達1500萬噸/年。

石油巨頭埃克森美孚則選擇另一種方式加入戰團——投資浙江省能源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浙能集團”)旗下浙江石油。

目前,埃克森美孚在中國的加油站主要集中在福建省和香港地區,數量不到200家,與其他外資競爭對手差距較大。

浙江石油計劃未來計劃投資700億元,到2022年建成700座集油、氣、電和氫能為一體的數字化綜合供能服務站;到2025年,建成1000座綜合供能服務站。

截至去年底,中國共有10萬座加油站,但大部分被“兩桶油”所壟斷,外資加油站數量不到2000座。

外資加入戰局,很難打破“兩桶油”占主導地位的市場格局,但它們被“鬆綁”後,將掀起新一輪加油站終端搶奪戰。


兇猛的外資


除了終端,外資石油公司還在大型煉化、LNG等項目上“競賽”,埃克森美孚更傾向於投資LNG接收站項目和大型煉化項目。

去年初,埃克森美孚戰略發展項目中國投資總監趙新進曾攜技術團隊五人考察舟山綠色石化基地,同相關職能部門、浙石化、浙石化新奧(舟山)燃氣有限公司開展座談會。

十個月後,據路透報道,浙江省舟山市在一份聲明中稱,當地政府正在與埃克森美孚洽談在舟山投資70億美元新建特大型乙烯裝置事宜。

同樣是在舟山,去年10月,在第二屆世界油商大會舉辦期間,這家全球最大的石油巨頭與浙能集團簽署首個長期LNG供應意向性協議。

根據浙江省的規劃,將以寧波市為核心區塊,全力打造LNG全國登陸中心,爭取到2020年,形成180億方的年接收能力,推動LNG全產業鏈建設。

除了浙江,廣東是埃克森美孚的另一大戰場。去年9月5日,這家石油巨頭與廣東省政府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參與廣東惠州LNG接收站項目,包括供應LNG。

此外,埃克森美孚還宣佈,將在廣東投資100億美元,獨立建設大型石油化工項目。這一項目計劃在2023年投產,包括年產120萬噸乙烯的蒸汽裂解聯合裝置、兩條聚乙烯生產線和兩條聚丙烯生產線。

在此之前,尚未有國際油氣巨頭在華獨立投資大型石化項目的先例。不過,埃克森美孚的這項動議得到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歡迎。

除了煉化和終端零售,殼牌所有的核心業務都在中國有佈局。

該公司與中海油合作,一起在國內及海外開發陸上和海上的油氣資源,與中石油合作開發長北緻密氣田,為北京市及周邊省市供應天然氣。

外資石油巨頭上一輪投資熱潮是在中國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WTO)後。

但在這之前,在20世紀90年代,煉油領域僅有道達爾一家外資石油公司通過政府外交等途徑以合資方式進入中國。

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後,雖然世界煉化產業重心東移,外資公司在中國煉油領域也並未馬上採取實質性動作,只是通過在中國周邊國家和地區建設的一些煉廠,對華出口成品油。

按照中國加入WTO的承諾,2006年12月6日,商務部公佈《原油市場管理辦法》和《成品油市場管理辦法》,標誌中國原油和成品油市場的大門第一次對民營和外資全面打開。

此後,外資石油公司加快了對中國石化行業的投資步伐。

當中海殼牌南海石化一期項目投產時,2005年7月,埃克森美孚、沙特阿美、中石化按25:25:50比例,共同投資36億美元的福建煉化一體化項目開工,計劃將原油加工能力由原來的每年400萬噸擴至1200萬噸。

一年後,科威特廣東煉油項目獲批,預計投資總額50億美元,原油加工能力每年1500萬噸。

不過,該項目後來陷入停滯,直到2011年3月獲得發改委核准。

但此後該項目再次進行了調整,項目規模變為1000萬噸/年煉油能力,80萬噸/年乙烯生產能力。調整後的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於2016年10月28日獲批。

中科煉化項目已於去年1月施工開工,計劃於今年10月底裝置投料試車。


外資巨頭“兇猛”,萬億壟斷市場格局生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