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外之戰——關東諸國合縱聯盟的迴光返照

邯鄲之戰後,趙國轉危為安。信陵君魏無忌救趙有功,但他竊取魏王虎符,擊殺大將晉鄙,害怕魏安釐王降罪,不敢再回魏國,命令副將率軍回魏,自己率領賓客停留在趙國。

十幾年後,秦國進入呂不韋時代。公元前247年,秦將王齕攻取韓國上黨,蒙驁攻取趙國晉陽。在兩年之內,攻佔趙國三十七座城池,魏國兩座城池,韓國兩座城池,一共得了四十一座城。如果按照蒙驁這個節奏,

有個十年下來,三晉就都得滅亡。而此時,廉頗正逃亡之中,李牧在北方抗擊匈奴,趙國無將可用之時。無奈之下,趙悼襄王啟用了信陵君魏無忌。他以上將軍印授信陵君,使將軍龐煖為副,起趙軍十萬抗秦。

河外之戰——關東諸國合縱聯盟的迴光返照

邯鄲之戰十年後,信陵君第二次領兵,他令門客到各諸侯國,搬取援軍。

魏國方面,得知信陵君在趙國為將,第一個行動的是大梁一枝花,如姬。

如姬在魏安釐王面前道:“信陵君乃國之長城,家之宗器,豈可棄之於外邦?大王若肯將兵權交給信陵君,以公子賢名聞於天下,必能得諸侯合縱之力,併力御秦,雖有蒙驁等鼠輩,何敢正眼視大魏哉!”

魏安釐王不是不肯冰釋前嫌,可是這話從如姬口中說出來,魏安釐王總有些酸醋的感覺。

如姬再進言道:“大王若肯將兵權交給信陵君,倘幸而卻秦全趙,大王威名揚於遠近,義聲勝於四海。”

事實上,對魏安釐王來說,此時確實是個好機會,如果以趙魏任意一國去抗衡秦國,都是不自量力,但是魏趙聯手,由信陵君統兵,形勢將大為改觀。

時間過去了十多年,魏安釐王還是深愛如姬,遂派人持魏國相印,再配一車黃金彩幣,往趙國迎信陵君為將。

魏安釐王便發兵攻秦,信陵君在漳水河畔接收了魏軍,趙魏兩軍合併之後,便足以抗衡蒙驁軍。

信陵君統兵不久,好消息接踵而至,燕、韓、楚三國,都欽佩信陵之用兵如神,聞其為將,悉遣大將引兵至魏,聽其節制。

燕、韓、楚三國派來的軍隊,都由首屈一指的大將統領,燕國為將渠,韓國為公孫嬰,楚國為景陽。

五國大軍聯營百餘里,旌旗蔽日,軍威鼎盛,駐紮在趙魏邊境。

秦國方面,呂不韋對蒙驁非常信任,當然也是受這幾年蒙驁戰績的感染,他調動秦國一切力量,增援蒙驁。

魏無忌率領魏、趙、韓、楚、燕五國聯軍西向攻秦,秦軍敗退。聯軍追至河外,包圍了秦軍。信陵君親冒矢石,率先衝鋒。全軍士氣大振,緊隨衝鋒。秦陣營混亂,蒙驁因腹背受敵,被迫西退。聯軍乘勝攻至函谷

關。秦軍緊閉關門,堅守不出。相持逾月,聯軍撤回。此戰蒙驁損失近十萬人馬,王齕折損五萬餘人,糧船盡喪,秦軍遭遇一次大慘敗。未來的幾年,在信陵君去世前,呂不韋根本不敢發動對三晉的攻勢。

河外之戰——關東諸國合縱聯盟的迴光返照

河外之戰

魏安釐王聞信陵君大破秦軍,奏凱而回,不勝之喜,出城三十里迎接。

兄弟別了十年,今日相逢,悲喜交集,乃並駕回朝。論功行賞,拜魏無忌為上相,賜封五城,國中大小政事,皆決於信陵君。另赦朱亥擅殺晉鄙之罪,用為偏將。

除了秦國,各諸侯國都對這次合縱的過程和結果稱讚不已,可是信陵君,卻並沒有把這點成績掛在心上,他心中的焦點,在另外一個地方:陶郡。

秦國所佔據的陶郡,正好把魏國東西割裂為兩大塊,讓魏國的地緣形勢分裂開去。如果能趁勢攻下陶郡,魏國的地緣形勢將大為改觀,重新成為中原的霸主都有可能。

信陵君送走了四國的將軍,大擺宴席,與昔日門客合歡,各國使臣也帶著重禮來魏國見信陵君,早已威名震天下的信陵君,成了六國人心中神的化身。

不過誰也未曾料到,信陵君不過是在演一部戲,就在人們以為他功成名就,無暇分身的時候,信陵君忽然統領新得勝的魏軍,殺入陶郡。

陶郡併入秦國,已經有四十年,早期陶郡作為魏冉的封地,又作為出兵東方的屯兵之地,秦國有重兵駐守。後來秦國遠交近攻,陶郡的戰略意義下降,守軍數量也大幅下降。如今呂不韋的封地在洛邑,富裕的陶郡之於秦國,更多的是經濟意義。

河外之戰——關東諸國合縱聯盟的迴光返照

但是陶郡對於魏國來說,就太重要了,這個將魏國一分為二的地方,讓魏國東西不能相顧,國土分為兩大塊,讓魏人如鯁在喉。

當魏國的大軍開進陶郡,當地秦國守軍根本阻擋不了這支新勝之師,陶郡各城邑逐漸被魏軍佔領。

一個月後,魏國兼併陶郡所有城邑,天下驚呼:魏無忌,不世戰將降臨!

魏國整合陶郡後,東西兩大塊連接了起來,魏國再次強盛起來,大有重新成為中原霸主的趨勢。

但此時的關東諸國,其實力與秦國相比,已經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上了,而這場戰役則更像是關東諸國的迴光返照。此後,便是秦國的一家獨大,更大規模的統一戰爭拉開了序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