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濟學角度分析“穩定幣”

從經濟學角度分析“穩定幣”

本期速覽

因為“價值穩定”,穩定幣成為了當前的“熱寵”。穩定幣迎風口,有哪些是我們應該瞭解的呢?本期嘉賓俞夢冰將從1.為什麼我們需要穩定幣;2.穩定幣的發行方式;3.私人穩定幣和央行數字貨幣,三方面為我們解讀“穩定幣”,並和大家交流了“穩定幣”相關問題。


主講嘉賓

計然區塊鏈研究院 | 俞夢冰

講座內容

一、為什麼我們需要穩定幣

穩定幣的定義:是指通過各種方法和法幣錨定價值的數字貨幣,目前比較常見的是和美元1:1錨定。

1.穩定幣有什麼用?

目前我們見到應用最廣的穩定幣,是用在沒有法幣出入金渠道的數字貨幣交易所。實際上,在允許法幣交易的地方,穩定幣的需求沒有想象中的大,除非是為了逃避監管。

其次,最近媒體說的比較多的是,會用在遭遇嚴重通貨膨脹危機的國家,例如委內瑞拉,因此也衍生出了美元霸權的話題。這種類似對比特幣的需求也有呈現,如近期伊朗、阿根廷等國家法幣對比特幣的交易量在上升。

比特幣和穩定幣在這種情況下的確可能比黃金更優越,因為這些數字貨幣通過互聯網就可以交易獲得,或者通過挖礦可以獲得。但個人認為可能會有兩個誤區。

第一個誤區:關於美元霸權

個人認為並不恰當,首先美元是有周期的,我們現在恰巧處在美元週期的強勢期,於是大家天然會傾向美元。但是美元也有弱勢期。比如,前幾年越南經濟很好,股市也漲的很好,作為越南的人民,你手裡會拿著美元嗎?如果以美元為背書的數字貨幣總量越來越大,個人認為更大的可能是

加劇美元週期的波動,而不是利於美元霸權。

其次美元霸權是有其根本原因的,在於美國是全球最強的國家,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金本位的時候,還是取消金本位後,美元都是全球佔比最大的儲備貨幣。這是因為美國有最強的科技和軍事實力,有最強的生產力,扮演著向全球輸出美元的角色。以後美元霸權也會遇到歐元和人民幣的挑戰。

第二個誤區:管制問題

一般這類國家在遭遇危機的時候,都會採取管制措施,以避免資本外逃,無論是通過美元還是數字貨幣都會受到管制。例如委內瑞拉也出現過管制比特幣挖礦的情況。所以數字貨幣在這種情況下的獲得難易程度,可能也不太好判斷。

2.從未來的需求看穩定幣

在我看來,穩定幣的未來需求不在於支持當下的支付場景,而在於支持未來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的經濟活動。

因為穩定幣錨定的大部分是法幣,因此在實際生活的大部分場景中,穩定幣並沒有表現出比法幣更優越的特性。去超市或水果店買個東西,我們並不需用使用穩定幣,特別是在移動支付比較發達的中國,我們用支付寶或者微信就可以解決問題。

穩定幣相對法幣的優勢在於,穩定幣是基於區塊鏈的,是可編程的。我們以資產交易場景為例,如果未來大部分資產上鍊,資產的交易在鏈上完成,那麼交易結算用基於區塊鏈的穩定幣,而不是法幣就顯得非常自然,並且高效。所以個人認為穩定幣的未來需求在於支持以區塊鏈為基礎的經濟活動。

3.為什麼現在的數字貨幣無法用作交易結算?

第一:幣值的不穩定本身就造成了很高的交易成本,阻礙了經濟的發展

現在已經有很多自由職業者,依靠寫文章做直播等方式在互聯網經濟裡謀生,並構建了越來越龐大的互聯網經濟。

但我們很難想象一個依靠區塊鏈經濟生活的人,因為幣值的不穩定,這個月工資1萬,下個月工資只有8千。或者王者榮耀的一個皮膚,這個月10塊錢,下個月100塊錢。儘管我們也見到了一些用比特幣發工資的例子,但這些是特例,裡面是包含了投資的需求。幣值的不穩定很難支撐大規模的經濟,降低了經濟運作的效率。我們也很難想象一個由不穩定貨幣支撐的經濟體。

第二:由於通縮,數字貨幣作為交換媒介無法滿足經濟增長的需求

關於貨幣有一個需求理論,貨幣的數量乘以貨幣的流通速度=經濟體的產出,也就是gdp。在大部分貨幣流通速度比較穩定的經濟體裡,貨幣的需求量和經濟的發展成正比。

舉個最簡單的經濟模型:

有個養豬的農民,每頭豬值100元,第一年賣一頭豬,就需要100元的貨幣,第二年生產能力上升了,可以賣兩頭豬,就需要200元的貨幣。如果錢印得多了,比如400元,就會產生通脹,每頭豬就值200元,如果錢印得少了,只印了100元,每頭豬就只值50元,就產生了通縮。

過分的通脹和通縮對經濟發展和大眾的財富都是不利的,實際上歷史上有很多經濟危機都是由通縮導致的。當下大部分的數字貨幣為了體現價值,設計成通縮,長久來看其實是不適合當做交易媒介的。

不過也有人說,這樣就對了,數字貨幣為什麼會升值,就在於數字貨幣總量是有限的,但使用數字貨幣的場景會越來越多,那麼這種數字貨幣就會越來越值錢。不過個人認為

更大的可能是,通縮情況下,大家寧願把錢存起來,既不願投入生產,也不願投入消費,會造成需求端的萎縮,很難想象一個完全由通縮型貨幣支撐的經濟體。

第三:由於技術原因導致交易速度慢,交易效率低下

這裡不做詳述,未來應該是可以解決的。所以,我們說貨幣的幾個用途,包括了交換媒介、記賬單位、財富儲藏的方式等,當下的數字貨幣難以支撐交換媒介及記賬單位的需求。因此,如果未來基於區塊鏈的經濟蓬勃發展,很難想象這裡沒有穩定幣的參與。

二、穩定幣的發行方式

1.貨幣體系

貨幣體系對我們討論穩定幣的發行很有幫助,因為發行穩定幣也是相當於開了一個央行了,穩定幣的發行方式大部分也是借鑑於當下的央行。

從時間角度分析

國際貨幣體系在二戰後1940年代,先是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佈雷頓森林體系,是通過美元錨定黃金的一種金本位制,然後在1970年代佈雷頓森林體系瓦解,直到現在。經歷了從金本位到主權信用本位的發展。坦率地說,兩種體制各有各的缺點。

這裡我們引用劉鶴在2010年主編的《兩次全球大危機的比較研究》這本書中的觀點,金本位的缺點正如我所說的:經濟具有潛在的通貨緊縮的傾向,因為黃金的供給是相對剛性的,而社會對貨幣的需求是彈性的;當時的金本位還有一些別的缺點,例如主要的黃金產出國包括了蘇聯和南非,支持黃金相當於支持了這兩個國家。

當然了,還有一個經常提到的問題,就是經濟學上所說的特里芬困境。通俗的說,因為當時美國黃金儲備最多,全球通過美元來實現錨定黃金,美國通過貿易逆差負責向全球輸出美元,但這種情況下,輸出美元相當於輸出黃金,因為各國可以拿美元到美國來兌換黃金,長此以往,美元就無法保持他的穩定性了。

但特里芬困境不是金本位獨有的問題,基於主權信用的貨幣同樣有這個問題。主權信用最主要的問題在於美國有濫發貨幣的衝動,利用美元儲備為其債務融資。

可以說,人類社會在貨幣這個命題上,還沒有找到最終的答案。

從國家角度分析

發達國家央行的資產端大多是債券,發達國家央行通過購買國債作為基礎資產發行貨幣,發展中國家的資產端大多是外匯儲備,比如中國,通過出口賺取美元,央行購買美元作為基礎資產投放貨幣。所有國家的儲備資產裡,黃金佔的量已經很小。

坦率地說,脫離金本位後,黃金和人類社會的發展關係其實沒那麼大了。

我們看歷史上黃金的牛市,大部分發生在兩個時候,一個是通貨膨脹嚴重的時期,例如佈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後再加美國高通脹的1970到1980年代,還有一個時期是經濟危機時候,如08年的次貸危機和11年的歐債危機。這個時候人類社會不相信政府還有穩定貨幣的能力或者意願,寧願倒退回去歷史上,相信過去的黃金。

比特幣也誕生在這個時候,中本聰在比特幣的創世區塊裡寫了一句話,是當天泰晤士報的新聞頭條,英國對受困於金融危機的銀行進行第二輪救助,暗示著什麼呢?就是我不相信你們了。

比特幣也是人類社會試圖解決貨幣問題的一個方案。

從單國央行的貨幣體系角度分析

其實是央行到商業銀行的二元結構,中國的央行數字貨幣,也提到了這一點。我們傳統上說的貨幣,指的是廣義貨幣M2,實際上有兩個環節發行創造而成。

第一個環節由央行投放基礎貨幣發行,簡稱央行印鈔,央行印鈔要有相對應的儲備資產,剛才也提到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央行資產端的情況。

第二個環節主要由商業銀行創造,央行印的鈔有一部分變成m0,也就是流通中的貨幣,這個就是中國央行數字貨幣的形式。另一部分變成商業銀行的存款,商業銀行有了存款後就可以發放貸款。在發放貸款過程中就創造了貨幣。

實際上現實中絕大多數的貨幣都以這種方式存在,我們叫負債或者信用。而流通中的貨幣,即m0,量其實是很小的。之前有個統計,美國的廣義貨幣當中,50萬億以信用的方式存在,以貨幣方式存在的只有3萬億。

央行通過調節基準利率,存款準備金率以及公開市場工具來調節貨幣的發行。穩定幣中有一種叫做根據算法發行。其實各國的央行根據目標的不同,也有自己的算法。通常央行的目標有4種,保持物價穩定,促進就業,促進經濟增長,以及保持國際收支平衡。

實用中比較常見的有泰勒規則,是盯住失業率和通脹的。通俗的說呢,失業率太高的時候,經濟太差,那就多印點貨幣刺激經濟。通脹率太高的時候,經濟過熱,那就少印點貨幣,讓經濟降降溫。每個央行對目標的側重有所不同,例如歐洲央行,最重要的目標就是保持物價穩定。

但歷史上有很多次由於央行政策失誤導致的經濟問題,例如美聯儲,在上個世紀的70年代和21世紀初,因為不恰當的舉措,分別導致了通貨膨脹和金融危機。各國央行並沒有一套完美的解決方案,在理論端和應用端還在不斷地進化學習中。

比如前不久,全球最大對沖基金的創始人還新出了一本書,建議在央行的目標裡,把債務控制也考慮進去。還是剛才那句話,人類社會在貨幣這個命題上,還沒有找到最終的答案。

2.穩定幣的發行方式

總的來說分兩點,第一點是要有儲備資產,這樣比較可信。第二點是根據算法調節。這裡我們發現,其實和傳統的央行並沒有大的不同。

儲備資產

類型分為法幣和數字貨幣資產,也有中心化和去中心化之分。個人認為,當下採用法幣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數字貨幣主要會面臨三個問題,第一是基礎資產波動太大,其次是和黃金一樣,長遠會遇到通縮傾向的問題。最後的問題是需要設計比較巧妙的方式,讓基礎資產能夠盈利,這個我們在第三點私人穩定幣談。

根據算法發行

目前看到的算法,比較多的是通過金融市場引入投機者來維持和法幣的錨定,而實現這一目標需要相當充分流動性的金融投機市場才可以做到。所以我們目前看到的穩定幣還是想要和法幣錨定的,有人說GUSD的發行代表數字貨幣即將參與構建新的世界貨幣體系,個人是不認同的。

因為現在的穩定幣其實是法幣的另一種形式,最穩定的穩定幣能做到的程度也就是和法幣一樣,至於穩定幣如何更好地替代法幣,來保持物價穩定、促進經濟增長,讓社會更公平,目前我還沒有看到有人提出這個命題,這可是世界性的難題。

三、當下的穩定幣,包含私人穩定幣和央行數字貨幣

1.私人穩定幣

為什麼私人要做穩定幣?

大眾的第一想法是有印鈔權,能夠肆無忌憚的印鈔,享有鑄幣稅,聽起來是個很誘人的事情。但這裡其實有一個悖論,就是不受限制的印鈔權會損害穩定幣的信用,因此長期保持不受限的印鈔權其實是有難度的。

第二開央行印貨幣其實是賺錢的,美聯儲每年的利潤有幾百億美元,不過大部分要上交給財政部。利潤的來源來自於息差,和一般商業銀行是一樣的。我們看到類似GUSD的利潤來源也來自這裡,用戶兌換GUSD要把美元存在雙子星交易所的賬戶裡,雙子星交易所就有存款利息賺,然而放出去的GUSD是不用付利息的。

2.私人貨幣的競爭問題

幣圈的理論指導家之一哈耶克,提出過貨幣非國家化的理念,認為政府的貨幣不可信,多種私人貨幣競爭後會誕生最好的幾種私人貨幣;但個人認為這裡可能會產生勇者變惡龍的情況,就是說屠龍的勇士最終自己變成了惡龍。

如果某個私人貨幣最終贏得了競爭,那麼他可能要設立相應的暴力機構來保障自身的安全,再演變下去可能和政府也沒有什麼本質的區別了。而且私人穩定幣還是會面臨央行穩定幣的競爭,如果按照哈耶克的理論,所有貨幣放上來一起競爭,恐怕央行數字貨幣競爭力也是其中最強的。

假設私人可以開央行發行貨幣,你是更願意相信蘋果公司發的貨幣還是美聯儲發的美元呢,恐怕蘋果發的幣波動率會遠大於美聯儲發行的美元,只要蘋果的經營發生一些波動,萬一再加上如果蘋果的貨幣政策不是很恰當,蘋果幣的波動將會非常大。

3.穩定幣的商業方向

穩定幣的確是一個很值得嘗試的商業方向,但也有一些難點。個人認為主要有兩點:

第一:應用場景

各種穩定幣需要找一個非此穩定幣不可的應用場景,或者等目前的行業老大USDT犯錯,從而能夠在目前唯一的應用場景裡後來居上。就貨幣這個應用場景而言,先發優勢是非常大的,貨幣使用者會採用成本最小的方案。我們可以參考目前美元的現狀。

前不久,歐盟委員會主席呼籲提升歐元國際地位,他說到,歐洲每年進口價值3000億歐元的能源,雖然其中只有2%來源於美國,但歐盟卻用美元支付80%的能源進口賬單,這是荒謬的;並且,歐洲企業購買歐洲製造的飛機也用美元結算,這也是荒謬的。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各國間的進出口結算都用美元,你也只好用美元;因為各國央行希望持有美元,因為美元是外匯市場成交量最大,流動性最好的品種,央行持有美元可以更低成本更有效地進行匯率的調控,比持有黃金更高效。因此貨幣的先發優勢是極大的。想成為國際貨幣,需要經濟發達,金融市場流動性強等條件,缺一不可。有時候還需要一些事件性的推動。

我們在未來可能會看到人民幣成為區域性的國際貨幣。再看USDT,USDT的首席執行官,首席財務官、首席合規官、首席安全官、以及法律顧問和bitfinex是一樣樣的,這和USDT成為應用最廣的穩定幣,我想是逃不開關係的。當下的穩定幣需要在應用端尋找一個突破口。

第二:盈利模式及經濟模型

我們剛才說到,央行其實是有盈利的,但當下的一些項目無法直接採用現實央行的盈利模式。央行是可以賺息差的,那是因為有強制法律性的規定,規定了央行的職責權限。

以GUSD項目為例,作為一個用戶,為什麼用戶要把美元存到雙子星交易所來換取GUSD,對用戶而言有什麼經濟利益?除了逃避監管外,好像找不到其他的理由。

設計者可以通過設計經濟模型,使得基礎資產的貢獻者可以獲得經濟利益,但這些經濟利益會轉化成使用者的成本,因此在兩者之間需要取一個平衡點。當然了,還有一個辦法是通過投機的金融市場來支付經濟利益,不過這個市場需要相當充分的流動性。

4.中國央行的法定數字貨幣方案

央行為什麼要做法定數字貨幣,其實官方直接說,我想原因可能有這麼幾點:有利於央行更好地掌控金融經濟運行情況,更有效地實施貨幣政策,降低貨幣流轉環節的成本,以及潛在的未來發展新經濟的需要。我想在這一點上,中國的央行其實是走在世界前列的。

參考姚前的論文及演講,央行的數字貨幣還是遵循了央行到商業銀行的二元結構,從而更好的與現有的金融體系融合。央行無法取代商業銀行金融中介的角色,商業銀行也無法取代央行最後貸款人的角色,當下的金融體系兩者還是需要並存的。

按照目前設想的方案,央行通過減記商業銀行的存款準備金,從而發行法定數字貨幣到商業銀行,商業銀行再把數字貨幣發行給用戶,就完成了法定數字貨幣的發行環節。回籠環節則是逆向過程,銷燬法定數字貨幣,加記存款準備金。這裡的法定數字貨幣屬於m0,即流通中的貨幣,沒有通過商業銀行派生新貨幣的功能。這是目前的設想,以後可能是會更改的。

個人還是比較期待央行數字貨幣的出現,這可能會加速區塊鏈經濟的發展。因為實際上大部分的經濟活動是不需要逃避監管。試想一下,我們如果在steem上寫一篇博文,根據點贊等行為可以自動獲得央行數字貨幣,那就是真正的通用貨幣和財富了。

問答&交流

W:目前的私人穩定幣模式最看好哪種?比如makerDAO、btsUSD、havven、basecoin、terra等。

俞夢冰:很難說最看好哪個,這幾種穩定幣從模式上說,應該都在我剛才說的那幾種之內。相比模式,會更看好應用端更有競爭力的產品。不要說推行貨幣,在應用端推行新的支付方式也需要很大的力量,或者契機。移動支付得到普及也是當初終端補貼出來的。

X:是的,應用是空間上的切入點,契機就是時間上的切入點。G:不管什麼貨幣還是要相對穩定,現在應該不是技術問題。

俞夢冰:技術上大多數項目應該拉不開質的差別。

C:您覺得中國有發行穩定幣的動作或者意向嗎?

俞夢冰:央行已經在計劃中。有相關的論文及演講,進度上比其他國家應該是領先的。

W:未來的穩定幣,更多是用在區塊鏈平臺的應用上,所以穩定幣的模式是多個公鏈平臺提供跨鏈支持,還是公鏈平臺使用同一套穩定幣生成策略?

俞夢冰:這個就比較複雜了,要看最終勝出的穩定幣是哪一方。從競爭力上來說,國家法定數字貨幣應該比私人穩定幣是要強的,但進度上會比較落後。

國家法定數字貨幣用不用當下的公鏈也是一個不確定的事,如果國家法定數字貨幣有自己的一套技術解決方案和鏈,並且最後勝出,有可能是多個公鏈平臺提供跨鏈支持。

公鏈平臺使用同一套穩定幣生成策略意味著出現過競爭,把有瑕疵的方案否決掉了。

G:區塊鏈是開放的,市場會做選擇,不會唯一,區塊鏈會反bat壟斷。

俞夢冰:個人也認為不會唯一,但剩餘的玩家會很少,哈耶克的貨幣非國家化也認為,競爭會導致淘汰。

W:我覺得就算有國家法定貨幣,生態內也會有自己的穩定幣,就像Q幣一樣。

俞夢冰:關於生態的穩定幣,個人要看生態的穩定幣體系也要經過競爭,委內瑞拉幣也算是生態內強制使用的穩定幣吧?結果由於經濟政策的不合適,生態內的人也不認。

例如蘋果發個蘋果幣,通過蘋果的信用和每年的盈利來保障穩定幣,如果蘋果每況愈下,那麼他體系內的穩定幣恐怕也會面臨通貨膨脹,關於蘋果產品的交易會形成一個黑市,用其他貨幣。

P:如果有國家強信用背書的穩定幣出現,現在或即將推出的私人穩定幣會不會消亡?

俞夢冰:貨幣一般來說是贏家通吃的,但私人穩定幣在特定領域可能還是有用途的,例如沒有法幣出入金的數字貨幣交易所。

注:轉發這篇文章到朋友圈,並配上你認為最乾貨的一段話,截圖直送小秘(下圖),即刻入群圍觀更多主題分享,與同興趣的小夥伴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