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后裔——清末蜀中金堂武举刘炳文

历经千余年的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王朝通过设立各种科目公开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始于隋,成于唐,盛于宋,强于明,至大清朝晚期则趋向衰落。而我国历史上的武举制度则与文科不同,始于唐朝,兴盛于明清两代。特别在清代早期,由于满清靠的是骑射打天下,所以其重视程度大大超过以往朝代。加上皇帝亲力亲为,大力提倡,制度严密,录取公正。因此,民间习武者对武举考试趋之若鹜。武举考试为国家发掘了大批人才,其中产生了不少杰出人物。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清末蜀中成都府金堂县的武举刘炳文。

刘备后裔——清末蜀中金堂武举刘炳文

刘炳文又名刘钦文,四川成都府金堂县人士,生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大清光绪十年乡试武举。相传其先祖为三国蜀汉开国皇帝刘备的二儿子鲁王刘永。刘永这一支系是现今刘氏最重要、最庞大的宗族。清康熙58年(1719年)湖广填四川,广东兴宁县梓皋(今广东兴宁市水口镇)井下村的刘永后裔刘中和,举家移民入川,刘炳文即为刘中和后人。

刘备后裔——清末蜀中金堂武举刘炳文

刘炳文自幼聪明伶俐,承袭家中习武之风,酷爱搏击,臂力惊人,十四岁便可举起三百斤重石锁,遇见会武之人便要切磋学习。好打不平,惩治恶人,从小便是乡里为人称道的孩子王。

刘备后裔——清末蜀中金堂武举刘炳文

“穷不习武”,练习武艺,是需要有一定财力支撑的。由于当时清廷已是内忧外患,好在刘家在当地拥有上百亩田地,家境殷实,而父母见其体型健硕,矫健敏捷,为防身健体,参加朝廷武考以博取功名,遂将其送至华阳的世交——蜀中唯一的武状元彭阳春门下习武。

刘备后裔——清末蜀中金堂武举刘炳文

彭阳春系清朝唯一的四川武状元,于道光三十年入京会试被咸丰皇帝钦点为武状元,留在御前做一等三品带刀侍卫。可惜咸丰早逝,慈禧、慈安两宫皇太后联合恭亲王奕訢发动史称“祺祥政变”的宫廷政变,彭阳春不幸成为权斗牺牲品,被革去顶戴功名,发还原籍,永不录用。解甲归田的彭阳春心灰意冷,便悉心教授刘炳文武功。

刘备后裔——清末蜀中金堂武举刘炳文

寒来暑往,数年间,刘炳文弓马骑射各项技能突飞猛进,因其本就块练武的好坯子,天生神力且基本功扎实,加之彭阳春深谙武学之道,稍加点拨,刘炳文便心领神会,举一反三,很快就在周边地区打响名头。刘炳文毫无悬念地在县府进行的武举童试中脱颖而出成为武秀才。

刘备后裔——清末蜀中金堂武举刘炳文

待到大清光绪十年(1884年),法国入侵越南引发中法战争,全国上下掀起抗击法军的热潮,在彭阳春鼓励下,怀揣从军报国之志的刘炳文参加了成都府的武举乡试,弓马骑射连中九箭,挥舞一百二十斤关刀、勇举320斤石锁,力挫群雄高中乡试第一名解元。

刘备后裔——清末蜀中金堂武举刘炳文

光绪十一年(1885年),由于清军在越南战场上节节败退,两广总督、广东巡抚重新起用赋闲在家的老将冯子材,率10营"萃军"从钦州开拔,奔赴抗法前线。彭阳春闻之老友冯子材挂帅的消息后,庚即修书一封举荐刘炳文赴广西关外从军。

刘备后裔——清末蜀中金堂武举刘炳文

冯子材收到举荐信大喜,正好部队在上思新招募了8营人马,冯子材立马委任刘炳文为把总,统领一营萃军操练杀敌。1885年3月23日,法军大举出动,越过关门,进入清军防线。在冯子材指挥下,担任阻击营的刘炳文身先士卒,挥舞大刀,奋勇杀敌,刀口卷刃,血流成河,杀得法军鬼哭狼嚎,丢盔弃甲,老将冯子材率部一举歼灭入侵国境的法军主力,这就是名震中外的镇南关大捷。

刘备后裔——清末蜀中金堂武举刘炳文

清军乘胜出关追敌,连克文渊、驱驴、谅山、长庆府、观音桥等处。而此时在慈禧太后把持下的满清政府却在"乘胜即收"思想指导下发布停战令,冯子材只得含恨撤兵。从越南撤兵回国后,刘炳文继续跟随冯子材会办广西一带防务,重点应对法国对西南边陲的觊觎。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刘炳文随冯子材率军北援,驻节镇江,途中惊闻《马关条约》签署,中国赔款失地,悲愤请战未果。目睹晚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欧美列强的军事现代化,再加上冯子材遭排挤暗算被贬,1901年,刘炳文愤而告假还乡,卒于1946年,享年84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