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真相將給當下電動車判個“死刑”,騙局背後是虛假繁榮

這幾年,特斯拉讓部分新能源車企賺得盆滿缽滿,但是國內電動汽車的發展真是健康的嗎?

這些真相將給當下電動車判個“死刑”,騙局背後是虛假繁榮

國內電動車

不得不說,國內眾多的品牌,比亞迪、北汽、榮威、長安、江淮、奇瑞、力帆…不管從車輛本身的性能、安全方面還是環保節能,當下的電動汽車都只是營銷下的虛假繁榮。


01

首先,電動車產業一直鼓吹的環保,這是真的嗎?

一項來自美國科研機構的調查數據顯示:

最受歡迎的某品牌電動汽車,行駛90000英里,產生31噸二氧化碳(這個數字是基於其生產排放量以美國混合燃料所計算出來的電能消耗量以及最終報廢所需要的能量),而奔馳CDI A160在與其使用壽命相當的路程裡,僅僅只產生34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基於其生產,柴油消耗和最終的報廢)

甚至,他們對特斯拉同樣經過研究發現:它大概會產生44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僅僅比與它相似的奧迪A7少了5噸。

所以,一輛電動汽車在其整個使用年限內,僅僅只是少排放了3到5噸的二氧化碳,但其電池製造,其發電排汙遠遠大於傳統燃油汽車。

並且,各個國家目前對於電動車行業有有數以億計的補貼和政策優惠,最後這筆支出都會最終流入電池和電動汽車生產製造商的口袋,這對於汽車產業的發展可能並不是一件好事。

請記住,用電並不比用油的高級!

起碼燃油車明明白白燒油,清清楚楚排放都看得見;電動車的汙染全在用戶看不見的地方,而我們卻要共同為電動汽車的汙染,不便利,甚至是不安全買單。


02

既然電動車環保的宣傳過於誇大,那電動車本身是一種替代燃油車的革命產物嗎?

1、首先,普及要解決電池的續航問題。

當下,由於電池技術的限制,電動汽車壓根達不到燃料汽車一樣的便利性。 由於電動車的快充電池損耗高,國內充電設施建設還處於起步階段,你所有行程都勢必被電量綁架。

這些真相將給當下電動車判個“死刑”,騙局背後是虛假繁榮

非常典型的國內特色純電動車

酷夏,開著電動車基本不敢開空調,寒冬,開著電動車基本不敢開暖氣,因為一旦沒電後,剎車助力沒了,拖車都經常追尾。

一旦發生碰撞,一定會變成罐頭,氣囊裝十個也無濟於事。

說到底,某些國產電動汽車品牌短短几年突飛猛進,大躍進式的發展都是為了快速投產推向市場好騙取補貼。

所謂推動電動汽車事業發展,大部分純粹是騙補貼的工具,好不好用不重要,質量可不可靠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能夠吃到政策的紅利。

這些真相將給當下電動車判個“死刑”,騙局背後是虛假繁榮

以上補貼額度為2015年補貼額度

2、其次,普及要解決電池的充電問題。

前段時間,有一些國內“專家”宣稱電動車能夠實現10分鐘快速充電了……

以我們生活常見的小型電動車為例:某品牌的電動車100km/14度電,如果我們要10分鐘充70度電進去,那麼那個充電樁的功率就需要用70乘6=420KW,420KW/220V(市電電壓)=1909A,普通家用電錶45A。

如果使用高壓電:420000W/380V(高壓電壓)=1105A。

這些真相將給當下電動車判個“死刑”,騙局背後是虛假繁榮

這車電池得什麼材質才能承受這麼大電流而不爆炸?這還沒有算充電的電能損耗。

3、最後,普及要解決電池的安全問題。

針對續航問題,有人說特斯拉續航不是挺好的嗎?

要知道,特斯拉去年就曾發生過一週內三人喪命的慘劇,都是劇烈碰撞導致電池“熱失控”的交通事故。

這些真相將給當下電動車判個“死刑”,騙局背後是虛假繁榮

▲ 圖片來自autoblog

雖然,特斯拉Model 3的電池憑藉300Wh/kg的能量密度無人能敵,表面上提高了續航,但安全性大大降低。

外力撞擊會損壞電池隔膜,進而導致短路,而短路時發出的熱量會造成電池熱失控,並迅速將溫度升至300℃以上

這些真相將給當下電動車判個“死刑”,騙局背後是虛假繁榮

▲ 起火後的特斯拉電池組

而且,不管你買什麼牌子的電動車你必須接受車經常壞的現實,各種問題層出不窮。如果你買的恰巧是一款國內新牌子的電動汽車,那很多問題4S店都修不了,這車不自燃就燒高香了。

從實際應用看,電動車的普及瓶頸在於電池的充電和電池的材質性能等現階段不可逾越的物理瓶頸。


03

電動汽車技術還不成熟,它環保效益也有限,真的是一項造福後代的產業變革嗎?

還真不一定!

a、大家認為一般汽車消耗汽油、柴油會排出有害尾氣汙染空氣,而且汽油、柴油作為一種化石燃料不可再生;

b、而電動汽車消耗電能,也沒有尾氣排放,既能解決能源枯竭的危機,有對環境保護作出了貢獻。

首先,糾正這一錯誤認知我們先要明確一個問題:提煉汽油、柴油的石油資源真的不可再生嗎?

1949年,美國著名石油地質學家哈伯特(Hubbert)提出礦物質“鐘形曲線”規律。他認為原油是化石燃料,主要通過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恐龍及藻類生物埋在地下近2.5億年生化反應而成,這是不可再生資源。此後,以美國為主的科學家還提出:動植物死亡分解埋藏而成礦。

前蘇聯科學家曾就此做了一個假設:如果這一假說成立,那麼以世界上最大的沙特加瓦爾油田為例:形成這個油田就需要一個長、寬、高各30公里的立體空間,裡面填滿恐龍肉,而且還要100%轉化為原油,停著都覺得荒誕至極。

甚至,到了1956年前蘇聯科學團隊還發現:廢棄油田可以自我修復。

他們經過一段時間研究後確信:原油是地殼深處的太初物質,是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就已經存在,是地核高溫高壓作用下冷噴發進入地殼淺層地帶而自然生成的。

地球上的原油總量只與地層深處碳氫物質生成的數量有關,油氣資源是可再生資源!它是一個既有采出、補充和逃逸的動態過程。“所謂動植物腐屍成油理論”是徹頭徹尾的騙局。

時間拉回到1989年,哈伯特在他去世前的一次訪談中也承認:當年,創造化石燃料學說與科學研究沒有半點關係。

其次,雖然電動汽車沒有看的見的汙染,但它真的沒有汙染嗎?

雖然,電動車消耗的是電能,它不消耗化石燃料,全程也不會有尾氣排放。但是,電動車對電池的高要求,比燒汽油在生產環節要造成更多汙染。

從國家能源安全的角度看,減少對石油的依賴並且活用國內過剩煤炭資源,是能源結構的優化;而且,中國鋰礦礦藏也相對豐富(鋰電池原料),目前推進電動汽車產業發展好像是一箭雙鵰的好事。

這些真相將給當下電動車判個“死刑”,騙局背後是虛假繁榮

全球鋰資源分佈圖,中國是鋰礦第一大國

但是,電動汽車產業導致用電驟增是不是要燒更多的煤炭資源發電?那這個過程,在當下的生產條件下,碳排放和硫化汙染物排放不一定比尾氣排放少。

風力發電、核能發電、水力發電、太陽能發電在當下技術不成熟情況下,並沒有一種高效的儲存電量的方法,所有的火電水電核電都是即發即用,發了一點電還給電網帶來調配麻煩。

這些真相將給當下電動車判個“死刑”,騙局背後是虛假繁榮

火力發電

況且,你確定推翻當下主要依賴石油、煤炭等傳統能源建立起來的工業體系,去建立一個不可能長期可靠應用的電動車產業靠譜嗎?

真相是:所謂電動汽車,其實是以煤為動力的汽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