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远去的江湖

正在远去的江湖

么辰

近日上演的话剧《武学宗师》演绎了一代武术大师孙禄堂的一生,从少小离家、啃读生活的艰难,到四处学艺、醉心武学,终成一代大师。孙禄堂的一生完整地印证了一个原本平凡无奇的人,凭借自己的天分、努力和命运的眷顾,成为了一个不平凡的人。

正在远去的江湖


中国武术的真义

全剧一开始,孙存德对正在练拳的女儿孙小容说,我知道,你觉得每天练拳很辛苦、很枯燥,练好了又不能打人。其实他只把话说了一半,练拳的真正目的,其实是自我修行,正如古人认为在砚台上磨墨是为了端正心性。

孙禄堂深知,中国武术本质上是一种修身养性、健体防身的手段而不是争一时胜负的工具,在剧中,他曾经两次四两拨千斤地化解了张氏父子的挑战,在面对五位日本技击高手时,孙禄堂认为单纯地将其制服并不能真正打败对方, 只有使对方对中国武术发自内心地产生敬意,才能做到这一点。

中国人做一切事都讲究天人合一,这也是中国文化的本质特征,武术也不例外。孙禄堂最为难能可贵之处恰恰在于他绝非一介武夫,在武术高手之外,他同样是一个谙熟中国文化的儒者。师傅郭雨侬曾夸奖孙禄堂在刻苦习武之外,每天晚上都不忘精进中国文化,对于四书五经更是须臾不离,这样下去的话,其武术造诣没有不突飞猛进的道理。孙禄堂完美地找到了一个外在的身体(以武术为代表)与内在的精神(以修身为代表)的结合点,二者像是放在天平两端的砝码,不仅缺一不可,而且必须同等重要,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整体的平衡。为此,他一生主张“拳与道合”,在擂台上的一招一式、移步踢腿,其实都是一个人内在修为的外在表现,武术其实是一门学问,而武术家正是研究这门学问的学者。

正在远去的江湖

独自面对生活的磨难

拿破仑说:“千军万马并不足恃,要生存只有靠自己。” 一个人纵有万夫不当之勇,也终将独自面对生活的磨难。孙禄堂即是如此,已经功成名就的他本想把一生所学传给德才兼备的徒弟江桂路和儿子孙存德,孰料江桂路命丧皇姑屯,孙存德意外失明,遭此人生变故,弱者恐会从此一蹶不振,而强者则会愈挫愈强,在人生境界之外另辟一番天地。孙禄堂的内心和他的武学一样强大,他这才明白,也许是命运有意让自己的眼光和境界变得更加广大,自己之前只想把功夫传给一人两人,而真正应该得到真传的是那些与自己素不相识的百人、千人以至万人,从而进一步将其发展为“统一国术,全民强身”的理念。孙禄堂经此事变,深深明白了一切来自社会,也将归于社会的道理,固执地抱持一门一派的观念只能使独门绝技慢慢走向衰败。正如暮年的孔子一样,他最欣赏的弟子颜回和子路都去世了,自己的学说面临后继无人的境况,但他终究编完了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在无数人的共同努力之下,儒家文化在孔子瞑目之后被发扬光大。

正在远去的江湖

当略显骄纵的孙存艺热衷于票戏时,我总感觉这一代年轻人已经和孙禄堂大为不同,他们的心性已经不似父亲年轻时那般专一、执着。而与此同时,如果可以选择的话,大多数的年轻人或许更加热衷于进入所谓的中央国术研究馆接受速成式教育,在短时间内学习一些花拳绣腿,而对十年磨一剑的传统武术训练敬而远之,这正是聚天下英才而毁之的一个生动案例。——其实,这些现象都证明了一点:属于孙禄堂的那个江湖、那个武林以至那个世界正在渐渐逝去——我不知道历史上真正的孙禄堂在其垂垂老去的时候,会不会有此同感。

千秋邈矣独留我

曾国藩曾经写给弟弟曾国荃一副对联,叫做:“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说的是人在历尽千难万险、烽火连天的岁月之后,也要有一颗平静的内心去读书独处,借此来修身养性。如果人生是一次修行,而孙禄堂正是通过习武来修行,他一生经历晚清、民国、国民政府,一双老眼看尽了这个世界的沧海桑田,不变的是他对武术的迷恋与对同胞的热爱,还有就是那一身响当当的傲骨。据说孙禄堂临死时嘱咐家人不要为自己哭泣,说自己视生死如游戏,说完便一笑而逝,这真是属于一代武学宗师的完美谢幕。也许宗师永远不死,只会悄然隐去,他的故事今天还在这个世界上被人口耳相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