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安全感的中國女性,一個人要活得像一支隊伍

缺乏安全感的中国女性,一个人要活得像一支队伍

雨天晴心理

專注心理學12年

讓心理學幫到你的生活

其實大多數女性都缺乏安全感,不論是單身的,結婚的,有錢的,沒錢的,在家帶娃的,還是出來工作的,安全感不足的意識早就根深蒂固的存在於幾乎每個女性的腦子裡,然而當代女性的訴求已經和舊社會的女性有了天壤之別,早已不再是原始的溫飽和生育這麼簡單,現在大家更想要的是平等和尊嚴!

缺乏安全感的中国女性,一个人要活得像一支队伍

中國版ME TOO會來嗎?圖/路透

以前的我總在尋找別人為我營造的安全感,後來才明白安全感誰也不能一直給你,只有自己是自己最堅強的後盾

———

“相對於男性而言,中國女性更缺安全感。畢竟這是一個男權社會,多數資源、文化、政治權利都掌握在男性的手中,男性佔據了大部分社會資源,因此相對於女性而言,男性會更有安全感。”兩性學者李銀河說。

在父權話語體系的社會下,女人被列入“低等物種”,甚至不被當作“人”。比如:女人沒有人的理性——別和女人講道理;女人沒有人的感性——女人翻臉就是快;女人沒有人的三觀——女人想那麼多幹嗎;女人沒有人的理想——女人應該以家庭為重。

據統計,全世界每年自殺的男性數量比女性多。然而,中國是世界上唯一的女性自殺人數高於男性的國家,且農村自殺人數高於城市自殺人數。李銀河認為,中國自殺人數也間接體現了中國重男輕女的傳統觀念,很多女人也覺得自己的命特別賤,輕視自己,沒有安全感可言,因此也更容易選擇輕生。

缺乏安全感的中国女性,一个人要活得像一支队伍

圖/網易數讀

很多人認為,女人就忍著點吧

———

然而,也存在一些例外,比如王寶強離婚事件中,王寶強成了婚姻關係中最沒有安全感的人。

“男女關係也看是誰追誰的,主動追求的人沒有安全感,而享受被追求的人更有安全感。越匹配的人,越穩定。越是求著對方越是卑微的,就越沒有安全感越不穩定。”李銀河分析,“在王寶強的婚姻關係裡,王寶強是比較缺乏安全感的人。他出生於農村,性格比較憨厚,但也自知農村人的出身不如城裡人。馬蓉是城市裡的姑娘,感覺是下嫁了王寶強。因此王寶強的婚姻,不是女人佔了男人的便宜,更像是農村人佔了城市人便宜。”

但李銀河並不認為婚姻中男性比女性缺乏安全感,相反,從王寶強離婚一邊倒的輿論風向中,就可以看出中國是男權社會心理。

缺乏安全感的中国女性,一个人要活得像一支队伍

昔日的王寶強與馬蓉。

李銀河說:“出軌這事,在中國傳統價值觀看來是男的能幹,女的不能幹。中國傳統婚姻自古就是男尊女卑的妻妾制,男人要娶三妻四妾,大老婆連嫉妒的權力都沒有。在男權社會的語境中,男人出軌是情有可原的,女性出軌是罪不可赦的。在古代,女性出軌要被‘浸豬籠’或丟在街上施以石頭刑,用亂石砸死。”

臺灣詩人蔣勳更是一語中的:“為什麼寡婦這個詞我們很熟?為什麼鰥夫我們很少聽到?文字本身有社會的含義在裡面,因為我們上千年的父權社會,男性可以再續絃,女性要守貞節牌坊,所以最後寡婦很多,鰥夫很少。”

“若事件的男女雙方角色互換,那恐怕多數輿論是‘男人都是會花心亂搞的,女人就忍著點吧,他玩夠了就會回來的了’。因為在現實生活中更多的是男性出軌,而女性被迫接受這個現實。”李銀河說。

缺乏安全感的中国女性,一个人要活得像一支队伍

在一個家庭裡,花最多時間帶孩子的多半是媽媽。

安全感是女生自己給自己的

———

中國有句流傳甚廣的俗語——“幹得好不如嫁得好”,選擇擁抱高富帥,其實就是選擇一種安全感。

“以前的我總在尋找別人為我營造的安全感,後來才明白安全感誰也不能一直給我,只有自己是自己最堅強的後盾……”高曉松前妻夕又米髮長文交代離婚事件始末。

但范冰冰的一句“我不用嫁給豪門,我自己就是豪門”也讓她獲得“範爺”的封號。“大家通常都說,女孩子安全感很重要,我覺得以前大家所謂的安全感,都是男朋友或者身邊的男性給你安全感,覺得女孩天生是弱勢。不過現在很多女性其實都擁有自己的一技之長,有自己的定位,能夠獨立自強。所以我覺得有的時候,安全感是女生自己給自己的,內心強大很重要。”在李銀河看來,范冰冰是一個對自我有足夠安全感的人。

缺乏安全感的中国女性,一个人要活得像一支队伍

范冰冰曾在採訪中表示:我就是豪門。

“以前有一句話說,男人是大樹,女人是繞樹生長的藤。但現在有一批女性,她們自己就是大樹,為何要做藤呢?我覺得這就是一批有自己獨立經濟來源、有自己的事業的女性。”李銀河說。

在上世紀80年代之前,中國大多數是雙職工家庭,男女都工作,“婦女能頂半邊天”。改革開放後,一部分男人先富了起來,“幹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說法開始興起,為了“嫁入豪門”,有人甚至還專門開起“名媛培訓班”。“諷刺的是,西方70年代女權運動就是由家庭婦女發起的。她們覺得被養起來,生活沒有意義,要求參加勞動當職業女性。現在中國的現象完全是反過來的,許多女性回到家庭中去了。我認為這是中國從50年代婦女解放以來的一個大倒退。” 李銀河說。

缺乏安全感的中国女性,一个人要活得像一支队伍

繼女德班後,名媛培訓班也蔚然成風。

女性不只要錢,更要尊嚴

———

李銀河認為自己一直是一個很有安全感的人:“我從來沒有過不安全感。我一直保持經濟獨立,可以不靠男人來養活我,那我就有了基本的安全感。精神上獨立,並不依賴任何人,自己是獨立支撐的大樹,對任何男人沒有依賴性。”

在她和王小波的關係裡面,甚至是王小波更依賴她。當年李銀河去美國讀博士期間,王小波過去陪讀。兩人用李銀河的獎學金維持生活。“那段時間他在經濟上是挺依賴我的,然而他在精神上一點兒也不依賴我。他的精神是非常獨立的,他有自己的才能、事業。”李銀河說。

“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安全感都是取決於經濟條件的。經濟獨立是起碼的,其次也要精神上的獨立。但有些人經濟獨立,精神不獨立,特別依賴一個人,這也是缺乏安全感的人。因此安全感必須是這兩個方面。對於安全感,不分性別,訴求都是一樣的。情感上,當你愛一個人的時候,你會特別依賴他,然而你的精神世界不能說缺了任何人就不行。雙方的愛是平等的,作為一個人格獨立的人去愛對方,而不是完全依賴對方。只有在經濟上和精神上都保持獨立性,才能給予自己、給予對方安全感。”

如今,不婚族也成為一種被接受的小眾潮流,“個人最主要的義務在於對自身負責,而非對他的伴侶或者孩子”,這意味著無論男女,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把安全感建立在個體之上。“不管嫁一個有錢沒錢的,女性都不能放棄自我價值實現。如今,女性不只要錢,更要尊嚴。”

  • 本文來自公眾號“新週刊”。《新週刊》創刊於1996年8月18日,以“中國最新銳的生活方式週刊”為定位,享有傳媒界"話題策源地"的美譽。關注新週刊公眾號(id:new-weekly),每天瞭解最新銳的話題和生活方式。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