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銀連續踩雷P2P 理財者上門“討債”丨稜鏡

軟銀連續踩雷P2P 理財者上門“討債”丨稜鏡


騰訊《稜鏡》作者 江曉川 周純

知名美元VC機構軟銀中國正深陷旋渦之中。

2018年12月29日,軟銀中國投資的宜貸網宣佈清盤,又於2019年1月發佈兌付方案,稱依據此方案,預計需要2-3年,所有出借人才能拿回全部的未償還本金。

宜貸網是一家待收金額超過40億元的老牌P2P平臺,軟銀中國正是宜貸網最早的一批投資機構,目前仍為其第三大股東。

當P2P平臺無力償還理財者投資款時,出借人把目光轉向了為這些平臺提供發展資金的財務投資機構,試圖從後者得到賠償。近期網絡流傳的圖片顯示,部分宜貸網的出借者前往軟銀中國辦公室門口“討債”。

這反映出投資機構在押錯“跑道”時可能面臨的更大風險。

軟銀中國踩雷宜貸網

在12月底發佈的“良性退出”公告中,宜貸網稱,自2018年6月以來面臨內憂外患,大環境惡化,兄弟公司的訴訟波及,供鏈貸逾期問題,銀行存管被要求提前終止,後續備案難上加難。

“多米諾骨牌一般,一張一張倒下,我們承受著很大的運營壓力,不得不正視宜貸網已連續多月虧損的事實。”因此,宜貸網宣佈,即日起所有產品停止發標,關閉註冊和充值通道。

1月17日,宜貸網再次更新公告,發佈“良性退出‘點對點’兌付方案”,並開展試運營,稱依據此方案,預計需要2-3年,所有出借人才能拿回全部的未償還本金。

雖然這只是2018年行業“暴雷潮”以來,800多家新增問題平臺中的一家,但累計交易總額889億元、待收超過40億元的體量,讓宜貸網長期居於第三方網貸排名中的前十名,在業內擁有一定的知名度。

該P2P平臺上線僅4個月就獲得軟銀中國6000萬元的投資,更是為平臺增信提供了砝碼。

時間倒回2014年年中,在成都舉行的簽約儀式上,軟銀中國資本(SBCVC)執行董事周曄與易貸網(後更名“宜貸網”)董事長任海華“簽署千萬美元級戰略合作協議,軟銀中國資本正式注資”。

當時發佈的一份新聞稿援引周曄的話說,“軟銀中國非常看好互聯網金融行業在中國的爆發性發展,相信這個行業一定會出現百億級甚至是千億級的互聯網金融企業”,他並稱贊宜貸網是“業務少有的覆蓋整個金融借貸產業鏈的互聯網金融O2O平臺”。

宜貸網在“良性退出”公告中寫道,“在行業蓬勃發展時,軟銀的投資及背書極大加速了平臺的發展”。

在出借款回款無望的情況下,出借人也頗為無奈地找上了投資方。但事實上,作為財務投資方,軟銀中國並不介入宜貸網的具體運作事宜。

宜貸網在清盤公告中表示,“寧波軟銀(系軟銀中國旗下的一隻子基金)已根據投資協議約定足額支付了對宜貸網的投資金額;其後,因(宜貸網)公司業務發展不如預期,經其(軟銀)投資委員會決定,沒有意願對宜貸網繼續投資,並希望能夠轉讓股份,退出董事會。”

商業安全工具天眼查顯示,寧波軟銀持有宜貸網運營主體上海易貸網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20%的股份,是其第三大股東。

事實上,宜貸網並非軟銀中國“踩雷”的第一家P2P。2018年7月,另一家P2P平臺付融寶公告稱,由於集中出現到期不能按期還款的情形,導致出借人本金不能及時收回;原本的B輪融資計劃也被取消,隨後平臺也開始了漫漫延兌付之路期。

而工商資料顯示,付融寶的主體江蘇寶貝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在2015年12月引入軟銀中國作為投資人,後者出資550萬元,佔股5%。

除此之外,軟銀中國在互金領域還有有利網、黃金錢包等投資——在投資當時看來,軟銀中國追逐長夜創業潮流的努力頗為吸引眼球,但這些明星項目卻將軟銀中國在2018年推上了風口浪尖。

投資機構押錯“跑道”

2012年之後的一段窗口期,監管政策相對寬鬆,對互聯網金融企業頗為友好。蓬勃發展的互聯網金融行業讓眾多投資機構看到“錢景”,紛紛入局,投資包括P2P、股權眾籌及第三方支付等多種類型的互金企業。

這些企業的背後,握手重金的風險投資機構頻現。宜信拿過凱鵬華盈、IDG資本、摩根士丹利亞洲的錢;拍拍貸接受了紅杉資本和光速中國的注資;玖富的背後則有IDG資本、海納亞洲以及中國信達的支持。

但2015年事件,“e租寶”成為行業標誌性的轉折點,監管風向由松轉緊,P2P平臺頻繁暴雷,加之2018年宏觀經濟轉向,“去槓桿”政策效果越發明顯,P2P平臺失去了往日光彩。一方面,眾多P2P或跑路,或宣佈“良性清盤”退出業務,另一方面,也有機構加速轉型,上市,並通過強力營銷試圖獲得更多客戶。

事實上,軟銀中國折戟互聯網金融行業並非投資業的個例。

例如涉嫌非法集資的草根投資,曾拿到了順為資本、廣州基金及華聞傳媒的投資;而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牛板金,曾獲得春曉天澤的A輪融資。為避免傳播,某些投資機構已經將此前投資互金行業的被投標的,從官方網站上撤下。

談及P2P暴雷時,華東一傢俬募股權服務機構向騰訊《稜鏡》表達了慶幸:他們此前拒絕承接一家P2P機構上市服務的業務,“要不然現在也要被動些”。這家機構擁有自己的基金,投資領域廣泛,“就一條,互金行業不碰”。

然而,依然有機構看好這一跑道,畢竟如果能順利通過融備,P2P這類牌照仍有其價值。融360旗下大數據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8年互金行業融資規模逆勢上漲,合計約156億元人民幣的行業融資規模,較2017年上漲約25%。

但大多數從業者並不能從這一增長的融資金額中分得半杯羹。一方面,獲得融資的P2P企業數量大減,從2017年的44家下降到2018年的17家;另一方面,資金進一步向頭部企業集中,網貸平臺陸金服母公司陸金所高達13.3.億美元的C輪融資,佔到了2018年行業融資額的70%。

由於運作出現問題而融資受阻,自然十分正常。例如,付融寶7月15日公告稱,因近期將有項目逾期,在主動告知投資方後,投資方擔心對品牌產生一定影響,故而暫緩了本次合作。

而且,即便經過投資機構仔細甄選的被投標的依然可能暴雷。融360大數據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8年已經獲得融資的網貸平臺中,依然有3家在融資後出現運營問題,它們的融資額為30億元人民幣。例如,投之家6月份剛宣佈融資4.09億元就發生暴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