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权无势,不富不贵,一介大兵为10万远征军亡灵怒吼

2018年是中国远征军60周年纪念,有各种各样的纪念文章,影视作品问世。确实说起中国远征军,无论如何都是中国人抗战的一个典型,也是中国抗战可歌可泣的真实写照。

中国远征军在缅甸防御战中英勇拼杀,屡挫敌锋,使日军遭到其发动太平洋战争以来少有的打击。远征军多次救援英军,创造了同古保卫战、斯瓦阻击战、仁安羌解围战、棠吉恢复战等出色战例,使中、外、敌、友莫不惊叹钦佩。

可是在这么辉煌和壮烈之下,有谁知道深埋在异国他乡的10万忠魂,现在如何呢?

无权无势,不富不贵,一介大兵为10万远征军亡灵怒吼


大兵杨伯方

今天我们讲一位远征军大兵的故事,他无权无势,不富也不贵,是最最普通大兵的一员——杨伯方。就是他在战后四处奔走,呕心沥血为了中国远征军的10万忠魂的一块碑,让后世知道他们曾经存在过。

无权无势,不富不贵,一介大兵为10万远征军亡灵怒吼

杨伯方1921年出生于河南延秋县,1938年考入中国第一装甲兵团,1940年担任装甲兵二团排长,1941年12月赴缅作战,编入中国远征军汽车兵团。

杨伯方到新38师不久,就参加了38师孙立人将军的成名之战——仁安羌大捷,中国抗日远征军不敌日军,开始大撤退,杨伯方随部穿越野人山,撤退到印度休整。在一九四三年,对日反攻战中,再度随部打回缅甸,直到日本投降。后因不愿回到中国参加内战,便留在了缅甸。在印度修整期间,老先生认识了印度华侨姑娘并结婚,其妻亦随赴缅甸。

无权无势,不富不贵,一介大兵为10万远征军亡灵怒吼

十万军魂,两块碑

中国远征军在缅甸阵亡约为10万人,至少有10个墓地。按照远征军历史研究学者戈叔亚先生的说法,缅甸华侨曾为远征军修建了10多处墓地和纪念碑,后来因各种各样的原因,它们大多遭到损毁,包括缅甸八莫的新38师墓地也几乎损毁殆尽。目前遗留下来的,仅有同古的这座远征军纪念碑和位于果敢的远征军墓地。

无权无势,不富不贵,一介大兵为10万远征军亡灵怒吼

缅甸八莫的新38师墓地被毁后,当地华侨将遗骸重新安葬并立碑,但后来再次被毁,如今只剩下半块残碑。如今,这里已经修了新房子,墓地旁边的大树已经被挖掉,尸骨不知所终。

无权无势,不富不贵,一介大兵为10万远征军亡灵怒吼

历经坎坷的同古纪念碑

1942年3月20日,中国远征军与侵缅日军在同古城外发生激战,进行了著名同古战役,双方均伤亡惨重。

同古的中国远征军纪念碑,起初也是立在当地的中华学校校园内的,1951年,由同古侨领杨光汉、吴长庚等人集资修建而成。然而,上世纪60年代,缅甸与中国关系处于低谷,缅甸政府将全国的华文学校都收归国有,同古的中华学校也被改为缅语学校。

无权无势,不富不贵,一介大兵为10万远征军亡灵怒吼

上世纪90年代,中缅两国关系升温,远征军老兵杨伯方和当地侨领一起,向当地政府申请,将纪念碑从学校里迁出。他们经过6、7年的努力,在中国驻缅大使馆的协助下,才于1997年3月5日,最终获得缅甸政府的批准可以迁碑。不敢有任何耽搁,不到一个月之后的4月1日,同古华人即迅速将远征军纪念碑搬迁至今天的地址。几年后,他们又集资购地,在纪念碑背后不远处修建了一座中国远征军纪念馆。在2000年3月12日的纪念馆落成仪式上,中国驻缅甸大使馆以及当地的华侨社团均派人参加。

叹息、怒吼,我们要回家

无权无势,不富不贵,一介大兵为10万远征军亡灵怒吼

大兵杨伯方在缅甸六十多年间,夫妻俩有四十年从事华文教育,其后开始做生意。有了积蓄后,老先生在同古办了一个文化宫,内设华文与电脑学校。杨老先生膝下有五个儿女,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他将老大留在身边,其余四子女送回了中国。这些子女在中国参加过“文革”,后又上山下乡了。如今,这四个子女一女在昆明,一子一女在香港,最小的女儿在台湾,子女的儿女都已成家立业。

在杨伯方先生的努力之下1992年成立“中国远征军纪念碑迁建委员会”,1997年迁建纪念碑成功。

无权无势,不富不贵,一介大兵为10万远征军亡灵怒吼

迁建成功后,杨伯方在落成后的祭文中写道:

“飘荡在缅甸丛林中的亡灵,依然记得他们的长官的诺言。他们天天等年年盼,山中的野花开了一茬又一茬,满山的枯枝败叶铺了一层又一层,可是仍然不见长官的踪影。就连当年奉命守坟的那些可怜的伤兵,也在无望的守候中熬到了生命的尽头,把自己的骸骨也留给了丛林,昔日的残墓旁又增添了一座荒冢。

那些无家可归的,没有着落的亡灵们依旧在幽暗潮湿、人迹罕至的丛林中到处漂泊游荡。

风声是他们的叹息!

雨电是他们的怒吼!

我们要回家!

我们要回家!

2005年,老兵杨伯方应邀去北京参加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大会,2009年1月2日与世长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