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之旅:《管子》曾告訴我們如何修身悟道,有理有則有方法

《管子·心術上》說:“心之在體,君之位也,九竅之有職,官之分也。心處其道,九竅循理。”人與宇宙萬物一樣,都有一個映射天道的心。當然,這個心不是生理之心,而是安放天性之所。天道決定自然萬物的天性,而天性決定著萬物的不同存在。本來人也跟宇宙萬物一樣順應天性,依道而行,然而人有“九竅”,往往使心產生慾望,以致人“物過而目不見,聲至而耳不聞”,極易失去本心,偏離道徑,甚至悖道而行。因此,人若要參悟天道必須要下一番功夫。

文化之旅:《管子》曾告訴我們如何修身悟道,有理有則有方法

首要的是應提高品行修養,打牢參悟天道的基礎。《管子·心術下》說:“無以物亂官,毋以官亂心。”《管子·內業》說:“耳目不淫,心無他圖,正心在中,萬物得度。”同時《管子》也指出:“入室者莫不由戶,至道者莫不由禮。”可見,參道者唯有節慾知禮,正品端行,使身心歸於平和中正,形體與精氣相保,才有悟得大道的可能。

同時要注重內靜修煉,提升自身的定力。《管子·心術上》指出:“去欲則宣,宣則靜矣;靜則精,精則獨立矣;獨則明,明則神矣。”《管子·內業》又說:“心能執靜,道將自定。”可見,要悟道得道,非靜心修煉不可。只有心靜入定,才能最大限度地擺脫慾念的干擾,才能提高內心體察和感知外物的敏銳性,也才有可能悟得決定萬物發展變化的自然之道。

文化之旅:《管子》曾告訴我們如何修身悟道,有理有則有方法

參悟天道還必須掌握一定的方法。正身靜心是基礎,要真正把握事物依道而存的狀態還需要用心去體悟、觀察和總結。對此《管子·七法》給出七種方法:“則、象、法、化、決塞、心術、計數。”用現代語言解釋:則就是萬物共同遵守的恆久不變的法則;象就是指事物能夠被觀察到的外在形態;法是指諸如尺寸、曲直、方圓、輕重、多少等衡量事物的標準;化是指事物發生轉化和變化的量變過程;決塞是指事物矛盾對立或轉化引發的質變;心術是指人所表現出來的如誠實、忠厚、慈悲、寬容等性格品質;計數是指剛柔、輕重、大小、實虛、遠近、多少等數量變化。

萬物在道的驅動下變化發展是有跡可循的,通過這七種方法便可以準確掌握事物的實際狀況,體悟到事物循道而為的變化規律,進而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加以影響,使之朝著有利於整體的方向發展,最終取得“事少而功多”的效果。對國家治理而言,就是準確把握社會發展各組成要素的實際狀況,針對存在的問題制定出符合天道的制度法令,並落實於社會管理實踐中,進而使國家得到有效治理。

文化之旅:《管子》曾告訴我們如何修身悟道,有理有則有方法

《管子》講修道悟道主要是針對統治者而言,因為只有統治者準確掌握萬物依天道而存的法則和規律,並用之治理國家,才能實現天下大治。管仲希望每個國君都是參悟天道的聖人,如果國君不是聖人而能接受聖人輔佐,那便是明君。然而現實中,國君為聖人幾乎是不可能,即便有明君也是少之又少,何況能成為聖人又願意輔助君王的又有幾人?

普通百姓也一樣能夠體悟天道,只要用心修行一樣可以成為得道高人。在管仲眼中人雖有高低貴賤之分,但高低貴賤是與個人的履道能力相對應的。知禮守道者貴,“貴而無禮者,復賤”(《管子·霸言》)。在理想的社會秩序中每個人的人格是平等的,但由於個人先天稟賦和後天努力差異,體道用道的能力或有差別,因而其承載社會責任的能力也就各有高低。

有多大的德行承擔多大的責任,也就有多大的財富和榮耀。之所謂:厚德方可載物,德高才能眾望。一個人若想創建大的功業,必須勤於修煉,使自己具備承載大任的道德。那些靠繼承或是撞大運獲得財富和榮耀的,如果個人道德修煉跟不上,最終是要從高處跌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