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乖寶寶,回家淘氣包?有安全感的孩子才這樣!

前幾天,有事和朋友見面,事情沒說完,她就說起自己的煩心事。

原來,她女兒4歲,已經上幼兒園了,在幼兒園裡表現特別獨立懂事,自己穿衣吃飯,像個小大人似的。

可是最近放寒假在家,就變成了嬌小姐,粘人又淘氣。

有事沒事就得要抱抱,幾分鐘不見媽媽就到處找人。媽媽要是想洗澡什麼的,得向她請假,還得爸爸陪玩著才行。

稍有不如意,就眼淚汪汪地又哭又鬧,可只要媽媽抱懷裡一鬨,馬上就破涕為笑了。

<strong>她一方面擔心孩子安全感不足,另一方面還顧慮,要是滿足她的“無理”要求,以後會不會養出巨嬰呢?

電影《看上去很美》裡,主角方槍槍是個調皮搗蛋的小男孩。

剛進幼兒園,就被老師以“不合校規”為由,把他頭上的小辮剪了。

接著,老師向他宣佈了學校的規矩:不能尿床,不許哭鬧,自己穿衣服,飯前洗手,自己吃飯,還要按時大小便。

只要做到這些,就有小紅花獎勵。

在外乖寶寶,回家淘氣包?有安全感的孩子才這樣!

電影《看上去很美》


別的小朋友都能得到小紅花,什麼都做不好的方槍槍,也不得不為了小紅花而努力。

試問,幼兒園有錯嗎?似乎並沒有。

<strong>畢竟,大多數孩子,終究要從幼兒園開始,一步一步學著遵守成人世界的規則。

這不是殘忍,而是現實。

<strong>在幼兒園裡,父母不在身邊,要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同伴之間的比較競爭,接觸新事物、學習新技能,無論在身體上還是精神上,孩子都面臨著很大的壓力。

一天下來,他們並不比大人輕鬆。

<strong>大人疲憊了,只想安安靜靜地休息,但疲憊的孩子卻又哭又鬧,因為安全感讓他確信,父母理解他的壓力,會幫他安撫疲憊的心。

就像《遊戲力》所說,孩子的安全感來自——

他非常確信,他愛的那些人會像一個水龍頭,當他的杯子空了,一定會給他續杯,確信一定會滋潤他被世界消耗至乾枯的內心。


美國心理健康專家Crystall·lee說:

人和家人在一起時,會表現得更加真實,你知道他們是愛你的,所以有時會表現得更糟糕。


<strong>其實,這是人的天性,越安全的環境,越容易放飛自我,優點缺點一股腦表露無遺。

大人如此,孩子更是如此。

2

最近傅園慧和爸爸因為某綜藝節目上了熱搜。

23歲的傅園慧,在爸爸面前,變成了一個“大寶寶”。

在外乖寶寶,回家淘氣包?有安全感的孩子才這樣!


剛醒來的傅園慧一臉朦朧,走出臥室,爸爸趕緊幫忙整理還沒穿好的衣服,然後,倆人一起吃早餐,還你一口我一口地喂著吃起來。

在外乖寶寶,回家淘氣包?有安全感的孩子才這樣!


其中,在拍攝祝賀短片時,因為傅爸爸一再地插手指導,傅園慧直接發飆了,朝著爸爸連吼三聲:“你來錄你來錄你來錄啊!”

但是,“元氣少女”傅園慧在外卻是另一番模樣:性格樂觀開朗,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日常練習非常認真,拿到了國內外很多大獎。

<strong>在外獨立、能幹、懂事,回到家就退化到生活不能自理。

個別網友批評傅園慧是“巨嬰”,沒想到幾十萬網友卻集體共鳴:這不就是自己嗎?

如果說,傅園慧正是因為爸爸給了充足的安全感,而有了撒嬌的資本,那安全感缺失的孩子是怎樣的呢?

前段時間,一個身穿校服的8歲女孩,被父母輪番毆打的視頻震驚全網。

視頻中的她,沒有哭鬧,沒有反抗,媽媽把她打翻在地,她爬起來時,還不忘整理凌亂的頭髮。

在外乖寶寶,回家淘氣包?有安全感的孩子才這樣!


她自始至終的平靜,讓人不忍心看下去。

我們幾乎可以斷定,她是絕不會在父母面前胡鬧的,哪怕一點點撒嬌都不會。

<strong>得不到愛的孩子,沒有撒嬌的資格。

她永遠也享受不到“巨嬰式”的幸福,更無法養成傅園慧那樣樂觀開朗的性格。

<strong>《自我覺醒,給孩子最好的原生家庭》的作者小樓老師說,只有當孩子感覺與父母相處有絕對安全感時,才會在父母面前撒嬌淘氣。

因為相信會有人來哄,因為有人幫忙負重。

3

然而,很多父母總是會有一個矛盾,想給孩子更多的寵愛,可又害怕一不小心變成了溺愛。

武志紅說,溺愛的父母就是無限制的給予孩子,其實是無限制的給予自己。

<strong>寵愛和溺愛的本質區別之一就在於——愛是否有限制。

有限制的寵愛,有原則的滿足,並不會把孩子寵壞。

所以,面對淘氣包孩子,除了給予更多的陪伴和理解,不妨這樣做:

<strong>1. 多抱抱孩子,一個溫暖的懷抱勝過一萬句道理

網上有一段“嘗試擁抱你愛的人4分鐘”的視頻,看完令人感動。

無論是夫妻、戀人還是母女、朋友,在安靜地擁抱對方4分鐘後,他們都哭了。



科學家說,擁抱可以釋放多巴胺,還可以緩解壓力,增加快樂,改善關係。

<strong>所以,有時候,只是抱抱孩子,或者把他摟在懷裡講一個故事、讀一本書,他的心靈之杯就能夠重新蓄滿。

<strong>2. 給孩子清晰的界限,寵愛不等於縱容

之前,有記者拍到凱特王妃教育喬治小王子的畫面。

在凱特王妃妹妹的婚禮上,小王子作為花童的一員,忽然走到新娘的後面,把她婚紗給踩了。

面對“熊孩子”,王妃立即採取了行動。她把喬治拉到一個小角落裡,表情嚴肅地教訓起來。

在小王子哭著認錯的時候,她表情又緩和下來,不失溫柔地撫摸孩子的頭。

丹尼爾·西格爾在《全腦教養法》中指出,任何不恰當的行為——

舉止不敬、傷害他人、亂摔東西,在孩子情緒高漲的時候,仍然應該禁止。把孩子拉到一邊,然後積極的聆聽和關注。


<strong>我們可以理解從幼兒園歸家的孩子,他的疲憊、焦躁和渴望,給予陪伴和幫助,但不能因此縱容孩子的不當行為。

無限制的滿足給不了孩子安全感,反而因為沒有底線,而讓孩子在恐慌中不斷試探邊界,最終可能成長為真正的“巨嬰”。


在外乖寶寶,回家淘氣包?有安全感的孩子才這樣!



<strong>3. 讓孩子有做自己的自由,寵愛不是包辦

實際上,不少父母還容易把寵愛理解為事事包辦,從而導致孩子的過度依賴。

“國民婆婆”胡可曾分享過一段自己的經歷:

有一次,她給安吉買了一雙鞋,自認為還挺好看的。結果,安吉非常不喜歡。她當時挺生氣,覺得安吉不領情,還挑剔。後來安吉說了一句話:“我難道還不能選擇自己穿什麼鞋嗎?為什麼你們大人就可以?”這讓胡可啞口無言。從那以後,胡可一直堅持一個原則:只要在界限範圍內,都會放手讓他們自己去體驗,去感知世界,不會替他們做決定。


事實證明,安吉和小魚兒因為媽媽的尊重,都有非常強的獨立意識和責任感,安吉不僅能做自己的事情,還一直幫媽媽照顧弟弟。

在外乖寶寶,回家淘氣包?有安全感的孩子才這樣!

4

<strong>身為父母,面對孩子的撒嬌淘氣,我們應該給他充分的安全感和寵愛,但也不能忘記,愛的終點,是更廣闊的世界裡自由而獨立的人格。

王菲在給女兒竇靖童的歌《童》裡唱到:我不能太寵愛,我怎能不寵愛?

寵你,愛你,原本就是媽媽的天性。

<strong>那就順應天性,願我的寵愛,成為你一輩子的驕傲。

<strong>親寶寶APP:一款家人共同記錄、分享寶寶成長的手機APP,支持照片、視頻、音頻,滿足你記錄寶寶的家人專屬空間,精選權威觀點結合寶媽妙招,呵護寶寶每一天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