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初年,在列強逼迫下開始的南北議和,為何會拖垮一個保險公司

在袁世凱去世以後,全國各地的軍閥都心裡活躍起來,而北洋政府裡也一團糟,段祺瑞通過日本的支持,逐漸壯大了自己的勢力,這引起北洋政府內其他勢力的不滿。

尤其是第二次總統選舉的時候,段祺瑞指派人手參與國會議員選舉,組建了安福國會,革命黨人和其他對段祺瑞不滿的人紛紛南下成了軍政府,召開了國會非常會議,與北洋政府對峙。

民國初年,在列強逼迫下開始的南北議和,為何會拖垮一個保險公司

段祺瑞的意圖很明確,要武力統一,而孫文先生領導下的南方軍政府也打出了維護臨時約法的旗幟,成立了護法軍與北洋政府開戰。

後來雖然開始了和談,但最終不僅沒有和談成功,還拖垮了一個保險公司,這是怎麼回事呢?

列強國家促成和談的動機和手段

在一戰結束以後,列強開始騰出手來關注中國的情況,才發現日本的勢力已經滲透太多,如果任憑日本支持的北洋政府統一全國,會損害其他列強國家在中國的利益,需儘快停止北洋政府和南方軍政府的內戰,開始和談。

出於這樣的情況考慮,美英法等一戰的戰勝國聯合向日本施壓,正好這個時候支持段祺瑞的日本內閣下臺,新成立的內閣考慮到中國各地逐漸高漲的抗日情緒,想換一種更低調更柔和的緩慢蠶食的對華政策。

民國初年,在列強逼迫下開始的南北議和,為何會拖垮一個保險公司

最終列強國家達成一致意見,用停止借款和禁止參戰巴黎和會等方式威脅,逼迫南北雙方坐下談判,希望成立一個聯合政府,讓各國的代言人擔任重要位置官員,保障各國在華的利益。

在無情的列強面前,強勢的北洋政府也不得不服軟,因為一旦停止借款就會讓整個北洋政府陷入窘境,而被禁止參加巴黎和會則相當於段祺瑞之前的所有參戰努力都付諸東流,所以段祺瑞和北洋政府只能答應和談。

民國初年,在列強逼迫下開始的南北議和,為何會拖垮一個保險公司

和談失敗的必然性

第一、和談條件不成熟。當時的情況遠遠沒達到和談的地步,北洋的軍隊連連獲勝,而南方的軍隊也拼命抵抗,雙方打得火熱想要分出個高下。

但這個時候列強卻出手,強行叫停,讓雙方坐在桌子上談。要怎麼談?談一談上次戰鬥失敗的原因還是談一談下次該怎麼取勝?可以明確的是,這個時候的和談條件遠遠不成熟。

在歷史上,雙方和談的前提,要麼是勢均力敵,要麼是強弱懸殊,而彼時的北洋和南方軍政府誰都不服誰,戰爭上還沒分出勝負,強行讓雙方和談只會是把戰場轉移到了桌子上,開始一場毫無意義的口水戰。

民國初年,在列強逼迫下開始的南北議和,為何會拖垮一個保險公司

第二、雙方都不重視。有一個細節可以說明,當時雙方臨近出發前,都沒有落實和談的經費,按理說這麼大的事,應該予以各方面的支持,以促進和談的成功。

雙方的和談代表雖然為了祖國未來民族大義,有一腔熱情,但熱情不能當飯吃,不給錢讓坐著空談幾個月,誰也會心裡煩躁敷衍了事。

最終雙方的會議經費是這樣解決的,北洋政府通過銀行墊付會議經費,和談結束後由財政部報銷。南方軍政府就比較悽慘了,是由南方和談代表唐紹儀在自己成立的保險公司裡支出了一筆錢,供整個代表團幾個月的吃穿住行,最後南方軍政府裡也無人過問此事。

這筆錢就這樣成了唐紹儀的私人債務,因為和談的地點在上海,所以這筆開支不菲,拖了二十年的時間才還清,而他的保險公司也由於經營不善和唐紹儀的拖欠借款,沒過多久也倒閉了。

民國初年,在列強逼迫下開始的南北議和,為何會拖垮一個保險公司

第三、內部力量的影響。當時的北洋政府段祺瑞是主戰派,主張武力一統全國,南方軍政府孫文先生是主戰派,主張和北洋軍閥決一死戰,掃清舊弊,建立一個真正的共和國。

以兩人為首主戰派在雙方的陣營裡是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但孫文先生因為西南軍閥的排擠,再加上手中沒有兵權,所以做不了主,和談還是以西南軍閥為主。

孫文先生對於和談根本沒有抱希望,因為前一次的和談被袁世凱耍了,所以他想號召更多的人來反抗北洋軍閥的統治,孫文先生這樣舉足輕重的人物沒有支持和談,本身就釋放出一種特殊的信號。

至於段祺瑞,在和談期間還派兵攻打南方軍政府的士兵,就很明確的表明了態度,來自雙方內部的影響也讓和談困難重重。

民國初年,在列強逼迫下開始的南北議和,為何會拖垮一個保險公司

雙方從1919年2月談到了5月,很多的問題都達不成共識,只能不歡而散,以雙方和談代表的辭職宣告著和談的結束。這一場發生在民國初年,在列強逼迫下開始的南北和談,不僅拖垮了一個保險公司,也隨著發生在這年5月4日的一場運動摧毀了民眾對北洋軍閥最後的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