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七大方言:民國初年 到底哪種方言差一票成為國語

說到現在的“國語”大家都知道這是新中國成立後選定的,我國有著七大方言,在歷史上“國語”發生過很多次變化,從最開始的“雅言”到明朝的“金陵雅音”清朝的“北京官話”,及現在我們所說的“普通話”,這些都是時代的產物。其中關於國語的確定流傳最廣的就是在民國初年有一種語言差一票成為了國語,到底是哪一種語言差一票差點成為國語呢?這是怎麼回事,下面我來給大家說一說。

中國七大方言:民國初年 到底哪種方言差一票成為國語


大多數人認為在民國時期,粵語差一票就成為國語,並且還說得頭頭是道,據說當時在民國時期定國語時粵語的呼聲最高,因為當時有很多人都是廣東人,但是孫中山為了以後的統一大業最終決定將北方話作為國語,而粵語就這樣以一票之差落選。

中國七大方言:民國初年 到底哪種方言差一票成為國語


但是著名作家王蒙卻不這樣認為,他舉了一個例子:“普通話是建國後的官話,繼承的是歷朝歷代的國語。我去洛陽的時候,洛陽人告訴我,古代官話是洛陽地區的方言,這是有據可考的,但是卻在競選國語的時候以一票之差落選,後來我又去了陝西,陝西人也跟我說競選的時候是陝西話差一票落選。”

中國七大方言:民國初年 到底哪種方言差一票成為國語


可見這種說法在各地都是不同的,那麼當時到底是哪一種方言“差一票”成為國語呢?其實研究一下當時大會的的人我們就可以發現,當時大會上大部分是北方人,只有四個廣東地區的,因此粵語差一票成為國語是個謠言,並且當時大會上有各個省份的人,他們為了為自己的方言爭取一席之地開始了激烈的爭吵。

中國七大方言:民國初年 到底哪種方言差一票成為國語


爭吵的激烈程度使得當時的會議議長都辭了職。最終民國政府決定採用北方官話為普通話,並且臨時採用了一套注音符號系統,可見當時的一票之差定位國語純屬是個民間傳說,雖然現在很難知曉當時的具體票數,但可以肯定的是北方官話一定是以壓倒性優勢取得勝利的。

【圖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煩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