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實修錄:淺談修行人為何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

佛家實修錄:淺談修行人為何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

每年我們修行人都要花時間在修道上。然而在福報上,就要多積累陰德,在智慧上,就要多念大乘佛教。尤其是趁著我們年輕體力好,眼睛好,記憶力好,就要趕緊去學。如果年老了,你們唸經都沒力氣,更不要說去行腳,參學,還是去爬高山拜佛。所以年輕很重要,一定不能辜負了大好時光。你們如果想看一個人的業障,那麼就看他去聖地時的體質如何,現在這個社會交通是很方便的,所以你們力氣也沒用多少。腿力也沒用多少。其實你們身體不好,也是一種業障。我們平常在好的環境中,走不動就有車,爬不動就有電梯,你們都沒試過自己的體力如何。這是很不好的,所以要多積累陰德,你們的身體就好。所謂德能潤身,還要多念一些大乘經典,你們的智慧也就好。所以不要辜負了,這個青春的美好時光。

佛家實修錄:淺談修行人為何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

當今這個時代,我們想去哪裡都很容易,有車,有飛機,都很快。但是人的虔誠心也少了,因為都太容易了。以前的古人去朝山,則需要跋山涉水的。在當時那個年代,他們交通是很不發達的,如果遇到危難時,那就真的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了,但你們可以叫佛菩薩。那麼在此時,在當下,其實就是在考驗你們的信心。只是你們不知道而已,當我們在受苦的時候,其實也就變相的積累了許多的陰德和功德。但現在太容易了,導致你們那個殊勝性也少了很多。就像以前古人建寺廟,造佛像,全部都是用手工,用肩膀挑,所以他們的那個心是很虔誠的。但是現在都改用機器了。所以人的福報就少很多了。建寺廟很快,但人的福報反而減少很多。所以要能吃苦,我們要有吃苦的教育。其實現在大家都缺乏這種吃苦的教育。包括節約水、節約電、節約糧食的教育。我們太缺了。現在我們都假設自己水用不完,糧食吃不完,有錢就住的越來越高檔,車越來越好。所以我們缺乏受苦的教育。 

佛家實修錄:淺談修行人為何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

如果一個教法,要長遠,一定要不忘苦人多。這個世界上,苦人是很多的。那麼富人在佈施和救濟給窮人時,自己應該有惜福的啟發,而不是拿錢給窮人,得到一種佈施優越感。肯定不是這樣的的,我們應該要惜福,愛惜資源。在前段時間,我查了一下,我們中國饑荒的年限。在解放前發生過三次饑荒。一旦饑荒來時,我們歷史記載的是吃草根和樹葉而食。這個現象在1942年還有。所以說為什麼?我們需要這種苦難的教育和覺醒。所以我們要積累陰德,大家應該要惜福,惜水,惜物,惜糧食,也珍惜時間。與此同時你們還能勸人珍惜,勸人積累陰德,這其實也是積累我們陰德的事情。 

佛家實修錄:淺談修行人為何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

所以大家在勸導親人學佛的時候,先不要跟他們提佛法,你們可以先提陰德。我們國人不管男女老少,都是比較容易接受陰德的觀念。大家可以這樣跟他們說 : 吃素放生,不邪淫,不偷盜,那也是積累陰德的。這就跟佛門的五戒差不多,並且同時一定要勸人惜福,要去走惜福的路線。所以你們要度親人朋友的時候,首先從陰德入手。但如果自己的陰德不夠,你們也是度不了別人的。還有就是你們自己在唸經的時候,也要念念迴向,迴向給自己的親人,讓自己的親人能積累陰德,斷惡修善,身體健康,能開智慧來積累陰德。這個是很重要的。 

佛家實修錄:淺談修行人為何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

如果你們學佛了,也不要講太高深的佛理,先用積極的陰德觀念,然後自己可以多唸經,比如普門品,金剛經,然後可以多回向給眷屬,是能親近三寶的。要知道!親近三寶比迴向給他們健康更重要。你們親近三寶後,他們自然就能懂得事理,能吃素唸佛,其它外在的健康平安也都有了。但如果不親近三寶,雖然暫時健康了,可能又吃肉了,又做錯事了。所以你們迴向給他們的親近三寶,斷惡修善,積累陰德是首要的一條。你們可以多帶他們去聖地朝拜或去寺院參加法會。其實聖地和寺院的磁場,會加持轉化他們大腦裡的清淨,他們的腦袋清淨了,自然也就清醒了,他們就會懂得親近三寶了。

​我喜歡修行,你們喜歡修行嗎?喜歡修行就關注我吧!不喜歡修行的也可以關注我哦,因為我會帶領你們去揭秘那些未知的事物,以及實修上的指導與解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