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妈妈超详细分享(2):2岁4个月-3岁 分级读物

大家好!我一位全职妈妈,阅读过国内外大量育儿书籍,关注养育孩子的方方面面。家里有四岁男孩豆豆,1岁开始绘本阅读,2岁开始在家进行英文启蒙,到现在可以独自边翻书边听十几分钟的英文绘本,不到两年时间顺利听读完了牛津阅读树1-9级和其他大量英文绘本,可以轻松听懂动画片 Ben and Holly's little kingdom、讲简单英文故事、和网上的外教进行基本交流,目前在学习自然拼读。我自己学的是哑巴英语,完全没办法和老外口语交流。和孩子一起学习英语吧!我可以做到,相信你也能做到。我会陆续把最详细的心得分享与你!


豆豆和我读Moira's birthday,发音比我标准


在上一篇文章《博士妈妈超详细分享(1):2岁-2岁4个月英文儿歌磨耳朵》里,我介绍了豆豆用儿歌入门英语启蒙的经历。本篇文章将分享儿歌绘本过渡到分级阅读的经验。

资料:分级阅读---牛津阅读树1-4级,培生幼儿分级阅读预备级和基础级。动画片:kid's abc, big muzzy, meg and mog

孩子通过儿歌磨耳朵阶段,已经和英语交上了“朋友”:接纳英文绘本成为睡前阅读的一部分,也会照着儿歌模仿一些简单句型、输出常用名词。理想情况下,英文学习的目标是追赶英语母语国家同龄水平,但在非母语国家非双语环境里这个目标几乎不可能实现。我们可以退而求其次,让孩子的英文听力水平追赶上其认知水平,即能够听懂和心智相符的故事。家长口语不好,就要充分利用原版绘本、原版音频这两个语言学习法宝。

分级读物门槛时非常低,比如培生幼儿预备级,每本只有8页,一个句型。

对于年龄大一点的孩子,可以跨过儿歌阶段直接从分级阅读开始。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也可以把分级读物当成课外拓展。小学英语教材偏重于社交语言,而故事性的原版书强调的是叙述性语言,两者可以很好地互补。

博士妈妈超详细分享(2):2岁4个月-3岁 分级读物

分级阅读入门

  • 分级读物简介

前面的文章里分析过,分级读物是为帮助英语母语国家的孩子学习自主阅读而存在的,特点是:注重语言的基础教学,词汇和句型都很简单;由浅入深,可以让孩子的听力水平拾阶而上;书目庞大,比如牛津阅读树1-2级加起来就有近160本之多;有高品质的配套音频,发音标准,音速会根据级别调整,非常适合非英语母语国家孩子听力入门。总之,分级读物让孩子的英语入门有了章法,不至于手足无措、望而却步。

博士妈妈超详细分享(2):2岁4个月-3岁 分级读物

牛津阅读树

牛津阅读树(Oxford Reading Tree)和培生分级都是英音读物,具备上述所有优点,都是享誉全球的明星产品。牛津阅读树大部分没有被国内引进,引进的部分名为《典范英语》,但数量比原版少太多,建议购买原版。培生分级是培生集团针对中国市场所出版,价格实惠,文后都有译文。两者相比,牛津阅读树内容更庞杂,分树干(Trunk Stories)、树冠(treetops)、全明星(allstars),树干部分包括stage1-9,树冠部分包括stage9-16,仅树干部分就有四五百本之多。培生分级读物分为幼儿部分和儿童部分,幼儿部分分为:预备级(两辑共70册)、基础级(两辑共84册)、提高级(两辑共48册),儿童部分包含1-12级。

牛津阅读树的1-4级故事围绕着kipper一家人日常生活展开,从第5级开始围绕magic key开始了一系列的魔幻冒险故事。整套书连贯性很强,趣味十足,孩子非常感兴趣,是备受全球各个国际学校青睐的教材,也是我最推崇的一套读物。培生的题材比牛津阅读树多变,每一辑从故事到画风都有不同风格的创作。培生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注重重复,能迅速帮孩子掌握简单句型。孩子打基础的阶段,多涉猎初级读物有利于扩展词汇和句型,形成基础的理解力。分级读物,一套太少,三套太多,两套刚好。

2岁4个月-3岁这段时间,豆豆基本上是以牛津阅读树为主线,以培生作为辅线,专心走分级阅读的路线。

博士妈妈超详细分享(2):2岁4个月-3岁 分级读物

博士妈妈超详细分享(2):2岁4个月-3岁 分级读物

牛津阅读数第1级

要不要解释?

有一种理论认为不要解释,意在创造纯英语环境(就像很多机构,纯外教课堂,不掺杂一点汉语),相信孩子凭悟性会慢慢理解。还有一种理论认为启蒙初期要解释,到后来有了一定基础后再让孩子自己领悟。豆豆有一次看完动画片问我:“你知道emergency signal是什么意思吗?”我说不知道啊。他说:“是发动机的声音”。这就是他自己的理解,和实际意思偏差很大。很难想象,如果不加指导,他何时才能自我纠正....我的意见就是,我们如果创造不出双语环境,那么孩子就实现不了绝对的浸入式学习,也就无法达到母语学习的悟性。所以,到底解释还是不解释,要根据孩子的情况去平衡。我把英文书作为孩子精学语言的工具,对于新书,前两次读一句解释一句,确保每句话孩子都理解,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提高学习的效率。

怎么保证重复率?

我总结起来,就是“小循环、大循环”

初级的内容很少,几秒钟就能读完一本,每次读十几本也花不了多久。以豆豆读培生幼儿预备级为例,先挑第一辑的五本,读几次,再读另外五本,读几次......直到把第一辑35本全部读完,然后35本放在一起读,分成两份,这次读15本,下次读15本,依次循环。等第一辑就读得差不多了,再照同样的方法把第二辑35本读完。最后把两辑70本放在一起,也是分成若干份,循环读,直到读熟读透,就可以换其他。

至于每次读几本,一是要具体看孩子的阅读习惯。比如豆豆睡前阅读是先读中文,再读英文,中英文阅读时间相当,一般是各占用十几分钟到半个小时。二是要看书的内容,内容长的,循环起来慢,书目不要太多,简单的循环快,书目可以多一些。

这个阶段结束时,豆豆能够输出I want to jump ,do you like...? No, I don't ,dig a hole之类简单句子,也能记住wig这样的低频词。

博士妈妈超详细分享(2):2岁4个月-3岁 分级读物

2岁9个月,开始输出形容词

  • 过渡到听音频看绘本

有的孩子一开始读分级就能接受音频,有的孩子则更喜欢妈妈读。家长口语不好也不是什么致命的问题,口音差异是现实,不可能每人都操一口标准英音或美音。但是考虑到听力,输入的质量就很重要了。如果孩子一直处于不标准的发音环境,将来的辨音就会出现困难,辨音困难直接导致发音不标准、听力水平低。英语母语国家的孩子从学自然拼读开始,就要反复练习发音和辨音,就像我们临摹字帖一样反反复复强化形脑回路。我记得我初中开始学英语,发音方面缺少系统训练,这也是哑巴英语的主要症结所在。

家长口语差,偶尔给孩子读一本书或者进行日常对话,都不是问题,但是一定要保证孩子有大量的原汁原味的语音输入。豆豆2岁8月时,开始读牛津阅读树3级,拿着一本新书,我先给他读了几次,然后试探着问他要不要听手机讲,手机讲得可比妈妈好多了。有些孩子不喜欢尝试,希望一切维持现状,这能给他们带来安全感,对于这样的孩子一定要尊重,多鼓励多给与选择权。我对豆豆说:如果不喜欢也可以再让妈妈讲。过程非常顺利,从此孩子走上了听音频读绘本的道路。

对于新书,可以家长先读一两遍,然后完全交给音频。也可以边听音频边解释:音频读一句,暂停,解释,再继续听音频读,再暂停,再解释....


原版动画

语言的学习是为了交流,单纯听得懂、会说而不会用,那是毫无意义的。场景练习可以帮助孩子学习怎么在社交中应用语言。当然最好的场景学习是现实生活,但既然我们没办法创造纯英语环境,只能退而求其次,借助原版动画片。但动画片节奏快,不像阅读可以随时调整节奏,如果说阅读是精学书面语,那么动画片就是泛学生活化语言。原版动画还是练习听力的有效资源,是对阅读的补充。我也将原版动画当作对语言学习的检验,所以在阅读完了牛津树1、2级和培生幼儿预备级后才开始给豆豆看第一部教学性质的kid's abc。

kid's abc是日本制作的一部启蒙式的真人互动的教学动画,有点像央视的少儿节目。每集10-15分钟,语速慢,发音清晰,句型简单,词汇基础,生动有趣,还穿插着儿歌、自然拼读。豆豆当时很喜欢这部动画,反复看了有几个月。

推荐:★★★★★

big muzzy 是bbc于1987年制作的动画片,带有教学性质(数字、字母、基本句型),语速很慢,句型简单,词汇量少,非常适合启蒙。动画片围绕着外星人big muzzy来到地球上的岗多国发生的一些列故事,一共分两部,每部六集,每集10分钟。但缺点很明显,由于年代久远,画质比较差。

推荐:★★★

meg and mog 是2003年由bbc根据系列绘本制作的动画片,每集5分钟,一共13集,讲的是女巫meg和黑猫mog以及猫头鹰之间发生的非常滑稽有趣的故事。这部动画片语速比前两部快,适合有一定基础的孩子。

推荐指数★★★★

p.s.这个期间儿歌也一直在听,两岁半-三岁已经会唱很多儿歌。


考察学习效果

幼儿天性自然,活在自我的世界里,一般不喜欢被考问。而家长只有了解孩子的语言水平,才能制定下一步的阅读计划。对孩子的考察要讲究技巧、不露痕迹。可以利用日常对话或者过家家,主动用英语和孩子交流,他会不自觉地给你反馈。孩子从听懂到开口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家长切勿太急切,想想一个婴儿开口说有意义的词语前,也要专心听一两年的时间。开口说一要以听熟为前提的,二要有环境引导,不会那么快。

所以我们只要求孩子听懂,等待孩子自然发声。

博士妈妈超详细分享(2):2岁4个月-3岁 分级读物

此时能听懂,但输出很少

博士妈妈超详细分享(2):2岁4个月-3岁 分级读物

通过对话或过家家了解孩子的掌握情况

预告:下一篇《博士妈妈超详细分享(3):2岁4个月-4岁分级读物和系列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