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盞口沿鑲金、鑲銀,真的是評價品級的依據?

“建盞盞口的金扣、銀扣可以作為評價品級的依據嗎?”、“建盞為何要在口沿鑲金、鑲銀?身份的象徵?”這個問題可能會困擾一些盞友,今天咱們簡單來聊下這個問題。

建盞口沿鑲金、鑲銀,真的是評價品級的依據?


關於建盞歷史的簡述?

一件好的建盞作品是在無數的建盞中挑選出來的。在宋代這個狂熱鬥茶的朝代,為了一件建盞精品可以傾其所有。皇帝尚且如此,何況庶民?建盞是土與火高難度融合的藝術品,在當時可想而知,勢必是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才產生的。作為日本國寶的那幾件建盞藝術品,是名副其實的世界陶瓷藝術之瑰寶。

建盞口沿鑲金、鑲銀,真的是評價品級的依據?


金扣銀扣是評價品級的依據?

我們知道,“入窯一色、出窯萬千”。有的盞友可能有這樣的誤解,只要底足刻有“供御”、“進盞”的就與皇族有關係,那身價就高了。其實底足刻有“供御”、“進盞”是入窯之前做的,燒成後可未必是優品了。

而建盞盞口的金扣、銀扣可以作為評價品級的依據嗎?那答案肯定也是否定的。因為在當時民窯眾多,誰都可以給自己的盞鑲金、鑲銀。所以這個作為評價品級有點牽強,需要綜合比較判斷。

建盞口沿鑲金、鑲銀,真的是評價品級的依據?


建盞為何要在口沿鑲金鑲銀?

這個問題,建盞sir想,最有可能是以下4點:

1、可能當時口沿處有缺陷,只能用金扣、銀扣來掩蓋住缺陷。

2、對建盞口沿進行保護。吳仁敬、辛安潮於民國時期撰寫的《中國陶瓷史》就記載道,“建窯燒於福建建安......所制之器, 以茶具為最著, 所謂兔毫盞也。日本人最喜此器, 不惜重價求購, 以銀緣其邊, 既碎, 則用金漆巧綴之。”從這段描述我們可以看出,日本人對建盞之珍愛程度,買來建盞,會給口沿包銀,起到保護作用。

3、是身份的象徵。金、銀自古至今都是身份的象徵,何況加到價值不菲的建盞身上。而且值得一提的是,精湛的扣邊工藝,不僅需要時間,價格也不菲呢。

4、增加品茶舒適度。建盞的原料中加入了石砂英,它的作用除了產生鐵胎外,還可以提高胎土的耐熱度,降低建盞的廢品率。而建盞的沿口幾乎就沒有釉,不能完全遮蓋石砂英。可能會出現肉眼可以看到的小突起或者手摸上去有顆粒感,這也會給品茶帶來異物感,讓人不舒服。


建盞口沿鑲金、鑲銀,真的是評價品級的依據?


我們可能更多的是討論宋盞扣金銀邊的理由,因為很少有人會給新結緣的新盞去做金扣、銀扣,除非自己特別喜歡某一隻盞,可是盞口沿有破損。反正不管是何種理由,我們抱著欣賞的態度就可以了,最重要是就是我們還能觀賞到“窯神”鬼斧神工留下的作品,已經很滿足了,不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