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合資品牌銷量解析

今天我們將繼續為大家帶來《2018年合資品牌銷量點評》。在排名方面,最終大眾、本田、豐田、日產、別克位列2018年合資品牌銷量前五位。相比去年,大眾、本田、豐田、日產排名的相對位置沒有變化,而別克則從去年的第三名滑落到了第五名。那麼在2018年裡,各大主流合資品牌旗下的哪些車型成為了當之無愧的熱銷車?放眼2019年,這些品牌各自的銷量增長點又集中在哪些最新產品上?下面,我們就來一起走進今天的5大合資品牌銷量解析吧。


2018年合資品牌銷量解析


● 2018年排名前十位合資品牌銷量概述:

大眾持續領跑、日系齊增長、別克下滑


2018年合資品牌銷量解析


2018年,主流合資品牌銷量排行榜前五名分別為:大眾、本田、豐田、日產、別克,五個品牌仍來自於2017年度榜單前五名,但名次有微調。其中,大眾雖然相比去年有微降,但還是一如既往地以絕對領先優勢力壓群雄,再度獲得第一;日系三強的本田、豐田和日產均保持增長,且三者的相對位置沒有改變;別克則延續了2016-2017年的負增長趨勢,繼排名從2016年的第二下跌到2017年的第三後,在2018年繼續因銷量下滑被豐田和日產超越,由第三跌至第五。


2018年合資品牌銷量解析


在Top 10榜單的後半部分,排名第六至第十的品牌依次為現代、雪佛蘭、福特、起亞和斯柯達。其中現代、起亞、雪佛蘭、斯柯達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但福特卻發生了比較嚴重的銷量下滑。下文中,我們將從品牌和廠商的維度出發,看一看各個合資品牌在2018年的具體表現,以及它們接下來的新產品動向。由於受到篇幅限制,我們僅會針對前五名進行展開。


2018年前五位合資品牌銷量解析:

2018年合資品牌銷量第一名——大眾


2018年合資品牌銷量解析


2018年合資品牌銷量解析


雖然銷量在2018年有微幅下滑,但這並不妨礙大眾再度摘得銷量王的桂冠,壓倒性的優勢讓它遠遠甩開了第二名本田的追趕。2018年,大眾品牌總銷量達到了312.97萬輛。其中,一汽-大眾貢獻了141.67萬輛,同比2017年增長了0.82%;上汽大眾貢獻了171.29萬輛,同比2017年下降了約1.01%。

★ 一汽-大眾車型銷量排行榜


2018年合資品牌銷量解析


2018年合資品牌銷量解析


2018年,一汽-大眾旗下車型總銷量相比2017年同比增長約0.82%,達到141.67萬輛,其中捷達、速騰、寶來、邁騰和高爾夫是一汽-大眾旗下銷量前五名的產品。下面我們就來詳細解讀一下位列前三的捷達、速騰和寶來吧。


2018年合資品牌銷量解析


2018年,一汽-大眾共售出了32.77萬輛捷達車型,比2017年多賣出了1700餘輛,表現較為穩定。作為一汽-大眾旗下最便宜的入門緊湊型車,捷達憑藉著前輩車型多年來積攢下來的口碑,不斷成為越來越多中國家庭購車時首選的車型。來到2019年,捷達還將再一次迎來昇華。在大眾看來,捷達車的優良口碑已經令它足以承托起一個全新品牌了。沒錯,根據我們獲得的信息,一汽-大眾將於3月份全球首發的全新子品牌就將會被命名為“捷達”(官方尚未公開承認這一說法)。那時候,捷達就不再是一款車型了,而是一個品牌。所以2020年初的2019年度銷量盤點的文章中,捷達也將會以新的身份出現在品牌維度之中。


2018年合資品牌銷量解析


2018年,臨近生命週期末尾的速騰並沒有什麼大動作,僅在5月份推出了一款售價16.38萬元的新增車型(280TSI DSG熠動版)。即便如此,速騰還是拿到了全年30.99萬輛的優異成績,相比去年下滑了6.86%。隨著朗逸、寶來等大眾品牌緊湊型車相繼迎來換代,變得更大、更舒適,配置更高,年邁的速騰多少也會感受到一些“鴨梨”。不過好消息是,基於MQB平臺打造並經過軸距加長的全新速騰L將於2019年3月份正式上市,屆時現款速騰在產品力上的相對不足也將得到彌補。


2018年合資品牌銷量解析


年事已高的捷達和速騰之後,第三名是經歷了換代的寶來。在移至MQB平臺開發後,全新寶來更大、更高級。2018年,寶來的銷量為24.58萬輛,相比2017年同期的25.04萬輛下跌了1.82%。數據顯示,在全新寶來上市前夕的8月份開始,寶來車系的銷量連月出現了同比下跌,這與全新寶來上市初期價格相對較高、消費者需要時間接受變化有著一定的關係。在今年一季度內,基於老款寶來打造的“寶來經典版”將重返市場,相信隨著新寶來市場優惠的逐漸放開和定位更低的寶來經典版的加入,寶來車系能夠在2019年迎來更好的銷量表現。

★ 2019年銷量增長點:

根據官方公佈的新車規劃,2019年,一汽-大眾將會推出8款新車,其中包括2款純電動車、1款換代車型、1款復產車型、1款中期改款車型、1款全新車型和2款插電混動車型。


2018年合資品牌銷量解析




★ 上汽大眾車型銷量排行榜


2018年合資品牌銷量解析


2018年合資品牌銷量解析


2018年全年,上汽大眾品牌總銷量為171.29萬輛,較2017年同期下滑了1.01%。銷量榜上常年位居前二的朗逸車型,毫無疑問仍是上汽大眾的“當家花旦”,而46.88萬輛的成績也讓許多合資品牌對手望而卻步。與此同時,桑塔納和途觀L分別貢獻了27.64萬輛和22.4萬輛。帕薩特和Polo則排名第四和第五,分別貢獻了17.76萬輛和14.03萬輛。除上述車型外,凌渡、途昂和途觀絲綢之路版的成績也十分惹眼。


2018年合資品牌銷量解析


常常在銷量排行霸榜的朗逸,在2018年共銷售了46.88萬輛。不過在2018年,最暢銷的合資品牌緊湊型車(同時也是最暢銷的轎車)卻是日產軒逸(47.57萬輛),朗逸已經跌落至第二名。回看2017年,朗逸的銷量為45.71萬輛,而排名第二的別克英朗為41.70萬輛,當時排名第三的日產軒逸僅有40.58萬輛。同寶來一樣,朗逸及朗逸兩廂(原朗行)也在2018年經歷了換代,變得更大更高級,但這並沒有為它的銷量帶來更大的突破。


2018年合資品牌銷量解析


桑塔納在2018年的銷量下降幅度也稍大,達到了4.46%,銷量從2017年的28.91萬輛下滑到了27.64萬輛,與姊妹車捷達的“逆勢微增”態勢形成了反差。在2018年,桑塔納僅經歷了一次改款,將原來1.4L/1.6L兩種動力的車型進行了合併精簡,統一搭載新的1.5L發動機,以提升燃油經濟性,其餘變化則較為有限。


2018年合資品牌銷量解析


2018年中,途觀L可謂動作頻頻,從年初就開始為消費者不斷帶來新鮮感。首先是1月份,全系330TSI車型將1.8T發動機換為2.0T低功率版機型;半年後的7月,1.4T動力的280TSI車型入市,進一步豐富消費者選擇;11月初,搭載插混動力的途觀L 430 PHEV車型也幫助上汽大眾成功打入新能源SUV市場;而在廣州車展上,途觀L再迎改款,並且加入了內外設計動感十足的R-Line運動版車型。

在如此高頻次的新車投放動作後,途觀L在2018年賣出了22.40萬輛,同比2017年增長了2.36%,表現頗為出色。值得一提的是,基於上一代途觀衍生而來的途觀絲綢之路版車型目前仍在市場中持續銷售,且熱度較高。2018年全年,上汽大眾共售出了7.67萬輛途觀絲綢之路版,若將其與途觀L相加,那麼合計超過30萬輛的成績已經超越了第二名桑塔納了,著實令人佩服。




第二名:本田同比增長2.94%

◆ 2018年合資品牌銷量第二名——本田


2018年合資品牌銷量解析


2018年合資品牌銷量解析


儘管本田部分車型質量在2018年備受質疑,但其依舊保住了合資品牌亞軍的身份,實屬不易。從數據上來看,2018年本田完成了146.52萬輛的銷量,東風本田和廣汽本田分別貢獻72.07萬輛和74.45萬輛,兩家合資公司銷量處於較為平衡的狀態。

其中東風本田增長率明顯下降,可謂是“元氣大傷”,與2017年27.64%的同比增長形成反差。究其原因,與新CR-V、新思域、UR-V等拳頭產品的“機油門”召回事件不無關係,但官方的態度以及積極召回還是值得我們肯定的。


★ 東風本田部分車型銷量排行榜:


2018年合資品牌銷量解析


2018年合資品牌銷量解析


從具體銷量來看,東風本田2018年全年累計銷量72.07萬輛,同比增長0.90%。其中銷量支柱當屬思域,自第十代車型上市後,該車的銷量就呈現一路增長的態勢,全年銷量達到21.81萬輛,同比增長26.43%;另外XR-V和CR-V也分別貢獻了16.83萬輛和14.37萬輛。


2018年合資品牌銷量解析


思域自換代後就被冠以“神車”的稱號,當然TA的全年銷量也證明這個稱號是實至名歸的。2018年,思域全年售出21.81萬輛,月均銷量達到1.82萬輛,一舉超越此前的“銷量一哥”CR-V,其年輕的外觀和不錯的動力是其終端出現供不應求的主要因素。儘管該車在3月份因機油事件進行了一次召回,但消費者的購車熱度並沒有降低。因此,思域在2019年預計銷量上還將繼續增長。


2018年合資品牌銷量解析


目前合資品牌小型SUV中,XR-V在12-15萬元區間熱度多次排在單月第一位,可見其受消費者關注的程度。2018年,XR-V累計銷售16.83萬輛,與2017年銷量基本持平,同時成為最暢銷的合資品牌小型SUV。受大眾喜愛的外觀、良好的燃油經濟性和可靠性以及不錯的口碑都是XR-V熱賣的原因。


2018年合資品牌銷量解析


CR-V銷量出現大幅度下滑,則是“機油門”事件帶來的影響。事實上,CR-V一直是合資品牌緊湊型SUV中的元老級選手,其2017年6月進行了換代,即便是換代新老車型交替、產能爬坡等因素,卻沒能影響其銷量增長,也不難看出消費者對CR-V的認可。該車一直都是東風本田的銷量支柱,1.5T車型機油增多事件著實為這款車潑了一盆冷水。目前召回工作已經告一段落,預計問題解決後,該車的銷量將繼續回升。



★ 廣汽本田部分車型銷量排行榜:


2018年合資品牌銷量解析


2018年合資品牌銷量解析


廣汽本田2018年實現了對東風本田的反超,全年累計銷售74.45萬輛,同比增長5.00%,其中雅閣、繽智、飛度成為廣汽本田最“賣座”的車型。全新雅閣自換代後,銷量持續高速增長,全年累計銷量達到17.68萬輛,同比增長18.18%。此外,繽智和飛度分別銷售14.16萬輛和12.92萬輛,分別佔比總銷量19.02%和17.35%。


2018年合資品牌銷量解析


現款雅閣是2018年3月上市的全新一代車型,新車一改往日的穩重形象,轉變為年輕、運動的風格,得到不少年輕消費者青睞。9月份,該車的混動版車型上市,綜合油耗4-4.2L/100km,在同級別車型中並不多見。從銷量來看,新雅閣全年累計銷量17.68萬輛,同比2017年實現18.18%,可見其換代的成功。


2018年合資品牌銷量解析


儘管互為姊妹車型,但繽智的銷量表現一直與XR-V有差距,2018年同樣如此,全年累計銷量14.15萬輛,同比降低2.28%。銷量出現小幅度下滑與其臨近更新週期有不少關係,與此同時12-15萬元的SUV市場,越來越多消費者把目光轉移到空間更大、配置更加豐富的中國品牌緊湊型SUV上,繽智需要更加警惕。


2018年合資品牌銷量解析


飛度在2018年1月份進行了中期改款,這也是2018年其重返增長軌道的重要原因。事實上,受與小型車市場逐步萎縮、SUV火爆的市場背景影響,2017年飛度全年銷量出現了小幅度下跌。但其2018年的表現,向市場證明“超跑GK5”的名號,還是有不少追隨者。


3第三名:豐田同比增長14.67%

◆ 2018年合資品牌銷量第三名——豐田


2018年合資品牌銷量解析


2018年合資品牌銷量解析


豐田2018年依然是排在合資品牌第三名的位置,但這一年的銷量表現可圈可點。儘管2018年並不是豐田的產品大年,其依然完成了129.76萬輛的銷量,同比增長14.67%;一汽豐田和廣汽豐田這兩家合資公司分別完成71.86萬輛和58.00萬輛,其中廣汽豐田最為搶眼,實現同比增長31.11%。全新的TNGA架構大規模投入使用後,實力可見一斑。

★ 一汽豐田品牌車型銷量排行榜:


2018年合資品牌銷量解析


2018年合資品牌銷量解析


從車型表現來看,卡羅拉、RAV4榮放、威馳依舊是一汽豐田的主力車型。另外皇冠全年銷售36444輛,相比2017年的3.71萬輛出現了小幅度的下滑,不過海外這款車已經完成換代,但是否能引入國內還是個未知數。儘管普拉多2018年年中進行了官降,但還是沒能拉動起銷量,全年累計銷量為34662輛,相比2017年同比降低37.25%,2.7L車型停售是影響其銷量的重要原因。


2018年合資品牌銷量解析


卡羅拉一直是一汽豐田甚至是豐田在中國市場中,銷量的最大貢獻者。2018年,卡羅拉全年累計銷量達到37.61萬輛,同比增長12.77%,並多次位列國內轎車排行榜季軍的位置。具體來看,卡羅拉1.2T車型全年累計銷量24.69萬輛,佔車系總銷量的65.65%,可見消費者對豐田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有著較高的接受度。


2018年合資品牌銷量解析


2018年,RAV4榮放共售出144491輛,同比增長13.60%。與時俱進的外觀、人性化的配置是其銷量增長的原因。不過,相比已經完成換代的本田CR-V、改款的日產奇駿兩位老對手來說,已經到達產品末期的本代RAV4榮放銷量上還是有不小的差距,能否趕超就寄託在2019年將推出的全新一代RAV4上。


2018年合資品牌銷量解析


從銷量來看,威馳延續了2017年的下滑勢頭,2018年全年累計銷量62998輛,同比降低34.52%。2017年,中期改款的威馳增加兩廂版車型——威馳FS,這款車在2018年貢獻了34831輛的銷量。兩款車型在2018年的總銷量為97829輛,但也出現了明顯的下滑,小型車市場萎縮、SUV受青睞都是影響其銷量的因素。


★ 廣汽豐田品牌車型銷量排行榜:


2018年合資品牌銷量解析


2018年合資品牌銷量解析


撐起廣汽豐田銷量的主力車型與2017年保持一致,依舊為雷凌、凱美瑞和漢蘭達,但換代後的全新凱美瑞一舉超越漢蘭達,成為銷量貢獻排在第二位的車型,全年累計銷量達到163046輛,同比增長119.36%,火爆程度可以想象。另外,雷凌的冠軍之位無人撼動,全年貢獻192697輛,漢蘭達全年累計銷售104856輛。


2018年合資品牌銷量解析


儘管臨近換代,雷凌還是在2018年售出192697輛,同比實現增長11.63%;與姊妹車卡羅拉還有一定的差距,但其依然是廣汽豐田銷量最高的車型。值得一提的是,雷凌在2018年9月,單月銷量達到20553輛,創歷史新高,相比2017年增長明顯。


2018年合資品牌銷量解析


廣汽豐田能夠在2018年實現翻倍增長,全新凱美瑞可以說是立下了汗馬功勞。凱美瑞自換代後,銷量一路增長,2018年全年累計銷售163046輛,同比2017年的74329增長119.36%。從單月銷量來看,凱美瑞在2018年5月銷量達到全年的單月峰值23578輛,換代後的表現值得肯定。


2018年合資品牌銷量解析


漢蘭達的銷量放在主流合資品牌SUV市場中,並不算搶眼,但其在終端一直出現著加價、一車難求等狀態。漢蘭達的意外情況來自於產能限制,因此銷量上很難帶給我們衝擊感。2018年3月,漢蘭達推出了中期改款車型,全新的前臉設計看起來更加硬朗,上市後該車月均銷量保持在9000臺左右,算是正常發揮。



4第四名:日產同比增長4.38%

◆ 2018年合資品牌銷量第四名——日產


2018年合資品牌銷量解析


2018年合資品牌銷量解析


別克的下滑,使得2017年排名第四和第五的豐田和日產分別上升了一個名次。最終,日產以總銷量117.77萬輛、同比增長4.38%的成績拿到了合資品牌年銷量排行榜第四名。其中,東風日產當然還是絕對的主力,全年貢獻了115.60萬輛,同比增長3.27%;而鄭州日產此前由於乘用車車型偏少且定位較小眾(僅NV200一款日產品牌乘用車),因此所佔份額不大。不過,得益於2018年日產途達車型的推出,鄭州日產日產品牌乘用車銷量在當年內實現了猛增,全年總銷量也達到了2.17萬輛。

★ 東風日產品牌車型銷量排行榜


2018年合資品牌銷量解析


2018年合資品牌銷量解析


細分到車型來看,國內轎車銷量冠軍——軒逸車系的全年總銷量為47.57萬輛,超過了東風日產全年總銷量的40%,自然也是東風日產名副其實的主力隊員。另外,奇駿、逍客、天籟的貢獻也較大,三個車系合計銷量接近50萬輛。下面,我們就具體來解析一下前三名。


2018年合資品牌銷量解析


2018年,新老兩代同堂銷售的軒逸逆襲了大眾朗逸,以47.57萬輛的成績成為了國內市場轎車總銷量第一名,同比2017年暴增17.21%。新老兩代車型不同的價位和定位覆蓋了更多預算等級的消費人群,同時良好的乘坐舒適性、燃油經濟性和可靠性也是該車的主要優勢所在。2018年8-9月,東風日產還相繼推出了軒逸·經典智聯版和軒逸智聯版,二者均升級了帶有Nissan Connect日產智聯技術的最新車機系統,進一步完善了軒逸車型在多媒體和智能互聯方面產品力的不足,從而達到刺激銷量的目的。


2018年合資品牌銷量解析


2018年,奇駿是合資品牌緊湊型SUV細分市場當中的銷量冠軍,全年20.80萬輛的成績相比2017年大幅增長了12.58%。奇駿的熱銷,離不開車輛本身出色的產品力,如大空間、高可靠性、全面的配置等,另外較大的市場優惠也是消費者紛紛選購它的重要因素。2018年8月份,東風日產帶來了2019款奇駿車型,這是奇駿自2017年4月中期改款後的首次小改款,多項配置升級吸引了更多潛在客戶的關注與選購。而後續上市的2.0L智聯版則也進一步向下拓展了智聯車機系統的覆蓋率。


2018年合資品牌銷量解析


逍客是一款入門緊湊型SUV,它與奇駿共享底盤和2.0L+CVT動力,但車身尺寸更小、定位和定價也更低一些。在2018年,逍客共計售出了17.50萬輛,增幅高達14.68%,同時也是合資品牌緊湊型SUV細分市場中銷量第二高的車型,僅次於奇駿。憑藉品牌價值、可靠性、空間和燃油經濟性等方面優勢,一方面逍客可以與一些價格存在重疊的中國品牌緊湊型SUV展開競爭,另一方面它也在和本田XR-V/繽智、斯柯達柯珞克等合資品牌小型SUV爭奪市場。巧妙的定位進一步拓展了逍客的消費人群覆蓋面,為持續熱賣帶來了一定的保證。而在今年一季度內,逍客的中期改款車型也終於要在國內市場上市了,屆時它也將攜更多的新意,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2018年合資品牌銷量解析

全新一代軒逸的申報圖已經曝光,與全新天籟相似的Vmotion 2.0概念車設計語言讓它看上去更加年輕化,而最大功率達139馬力的經過升級的1.6L自然吸氣發動機也有望令它擁有更強的動力。從申報圖曝光文章的評論來看,讀者朋友們對於全新軒逸的顏值以及“媲美超跑GK5”發動機升功率還是比較肯定的。另外,更大的車身預計也將給全新軒逸帶來更上一層樓的內部空間表現。


2018年合資品牌銷量解析


此外,上文已經提到的逍客中期改款車型也將於今年一季度內上市銷售。不過新款逍客的變化可能不會太大,主要會是配置上的升級,同時依然搭載2.0L發動機,但最大功率提升到了154馬力。




★ 鄭州日產車型銷量


2018年合資品牌銷量解析


在途達上市之前,鄭州日產在售的日產品牌乘用車僅NV200一款,這款偏商用屬性的MPV車型一直處於默默無聞的狀態,沒有引發太多關注。2018年,NV200售出了0.92萬輛,同比2017年微增了3.4%,對鄭州日產整體銷量影響不大。不過,2018年4月份上市的全新硬派越野車——日產途達作為帕拉丁車型的繼任者,不僅延續了鄭州日產一直以來的越野精神,同時也成為其銷量的強有力增長點。在2018年,途達為鄭州日產帶來了1.25萬輛的銷量數字(4-12月份)。看似不多,但對於總體量不大的鄭州日產來說,帶來的變化則是巨大的,143.82%的增長單靠NV200的微增可無法達到,更何況這僅是9個月而非全年的銷量。


2018年合資品牌銷量解析


然而在銷量同比暴增的背後,我們平心而論,途達的1.25萬輛能稱得上是熱銷嗎?考慮到1.25萬輛的銷量僅是4-12月份共計9個月的銷量,我們以月均銷量(1389輛/月)進行對比。目前,25萬以內、採用非承載式車身和汽油發動機的硬派越野車型並不算多,在廣汽三菱帕傑羅·勁暢停產後,途達便失去了直接競爭對手,與江鈴福特撼路者和哈弗H9形成了雙方面的錯位競爭。其中,哈弗H9在2018年的月均銷量為1220輛,而撼路者僅為475輛。從這個結果來看,我們可以說途達的表現還是能夠令人滿意的,畢竟硬派越野車終歸還是較為小眾的存在。



5第五名:別克同比下降13.10%

◆ 2018年合資品牌銷量第五名——別克


2018年合資品牌銷量解析


2018年合資品牌銷量解析


別克在2018年合資品牌排位中,由2017年的第三位掉到第五位,被豐田和日產趕超。究其原因,我們不難從數據上看出,原本的英朗、昂科威、威朗這三款主力車型,在2018年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英朗最為嚴重,同比下滑37.19%;昂科威和威朗分別下滑15.64%和3.12%。另外,原本以走量為目標迴歸的凱越,也沒能發揮出太多作用,2018年僅售出13396輛,沒能達成預期的銷量。

★ 上汽通用別克品牌車型銷量排行榜


2018年合資品牌銷量解析


2018年,別克品牌的三大銷量支柱依舊是英朗、昂科威與威朗,其中英朗全年累計銷量261922輛,昂科威與威朗分別銷售201776輛和192174輛,儘管三款車型均出現下滑,但依舊是別克品牌的主力。


2018年合資品牌銷量解析


根據2018年全年的轎車銷量排行來看,英朗已經由2017年的第二位掉到第七位,全年銷量也出現較大幅度的下跌,與大眾朗逸的差距逐漸拉大,並且已經被卡羅拉、速騰等車型甩在身後。2017年10月,新款英朗上市,儘管外觀設計更加精緻,但換裝1.0T/1.3T三缸發動機成為不少消費者選車時的顧慮,也導致該車在2018年銷量出現明顯的下滑。


2018年合資品牌銷量解析


昂科威在2018年呈現出下滑趨勢,直接導致其將最暢銷的合資品牌中型SUV稱號拱手讓給途觀L。不僅如此,冠道、UR-V、探嶽等後起之秀也正在緊追不捨,面對“前有豺狼後有虎”的局面,昂科威面對的挑戰可謂是不小。相比競品,昂科威的終端價格佔有一定優勢,但目前市場中的選擇相比2017年更多,也稀釋了其銷量。


2018年合資品牌銷量解析


別克品牌另一緊湊型車威朗在2018年表現並不突出,全年累計銷量達到192174輛,同比降低3.12%,但其依舊佔據別克品牌18.01%的銷量。2018年9月,威朗三廂版推出新款車型,針對配置進行調整,其2018年全年單月銷量峰值出現在1月份,單月達到21373輛。

★ 2019年銷量增長點:


2018年合資品牌銷量解析


『全新昂科拉諜照』

從新產品來看,別克品牌將在2019年推出全新一代昂科拉、改款GL8以及Velite 6等新車型,其中全新昂科拉一改老款車型圓潤的車身造型,硬朗的線條營造出更強的SUV氣場,並有望一改老款車型圓潤的車身造型,硬朗的線條營造出更強的SUV氣場,相比現款車型產品力全面提升,或將拯救現款車型因產品老舊等帶來的銷量下滑。另外別克GL8一直是合資品牌MPV市場的標杆車型,月均銷量保持在1.2萬輛左右。2019年,GL8將迎來中期改款車型,銷量上或將實現新的增長。




● 全文總結:

主流合資品牌間的競爭,殘酷而精彩。多年來,誰也無法把大眾從第一的位置踢走,而大眾自己也在不斷強化自我,不斷取得其它廠商更加難以企及的銷量數字;另一方面,日系三強近年來的表現可謂可圈可點,持續的逆勢增長令三大車企在2018年擁有著明顯的進步,直接將曾幾何時(2016年)排名第二的別克品牌擠到了第五位,身後排名第六、大幅增長的現代也在虎視眈眈前五名的位置,非常精彩。

除上文詳細介紹的5個表現突出的品牌之外,在第六至十名中的現代、雪佛蘭、起亞和斯柯達也有著不同程度的增長。不過,幾家歡喜幾家愁,福特品牌在2018年迎來了銷量同比下降54.23%的嚴重下滑。究其原因,產品老舊、新車吸引力不足恐怕是主要因素所在,福特也應該仔細研究一下對策了。到這裡,今天的文章就要臨近尾聲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