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冬天来了,愿你冬不寒,日日暖

立冬|冬天来了,愿你冬不寒,日日暖


立冬|冬天来了,愿你冬不寒,日日暖


立冬


今天是11月7日,农历戊戌年九月三十,立冬。

立冬|冬天来了,愿你冬不寒,日日暖



今天是立冬,

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冬”的解释是:

“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冬是终了的意思,

有农作物要收藏起来的意思。

在古时,立冬是收获祭祀的时间,

人们举行宴会,祭祖、卜祀。

此时,寒风乍起,

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就要来了。

立冬|冬天来了,愿你冬不寒,日日暖



「立冬三候

11月7日



一候水始冰。

立冬时,水上开始结冰,

不过水只是初凝,冰结得并不坚固。

立冬|冬天来了,愿你冬不寒,日日暖


二候地始冻。

立冬后,土地开始凝寒,

慢慢开始冻结。

立冬|冬天来了,愿你冬不寒,日日暖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

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

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

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

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立冬|冬天来了,愿你冬不寒,日日暖



「立冬史话

11月7日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

在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

我国是农耕社会,

先民们劳动了一年,

在立冬这天要休息,

顺便犒赏一家人的辛苦。

所以,此时有饮宴祭祀的习俗。

庆贺一年丰收,并祭祀先祖,

保佑明年获得丰收。

立冬时,皇帝有的迎冬的习俗,

并在此时赏赐御寒衣物给大邪臣,

以表示怜孤恤寡,

晋崔豹《古今注》:

汉文帝以立冬日赐宫侍

承恩者及百官披袄子。

立冬|冬天来了,愿你冬不寒,日日暖



「立冬习俗

11月7日



迎冬

立冬是十月的大节,

汉魏时期,

立冬日天子要率群臣迎接冬气。

对为国捐躯的烈士及

其家小进行表彰与抚恤,

请死者保护生灵,鼓励民众

抵御外敌或恶寇的掠夺与侵袭。

祭祖饮宴

冬天是收获收藏的季节,

中国民间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

以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

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

祈求上天赐给来岁的丰年,

农民自己亦获得饮酒与休息的酬劳。

立冬|冬天来了,愿你冬不寒,日日暖


贺冬

立冬时节,还有“拜冬”的习俗。

贺冬亦称“拜冬”,在汉代即有此俗。

东汉崔定《四民月令》:

“冬至之日进酒肴,贺谒君师耆老,一如正日。”

宋代每逢此日,人们更换新衣,

庆贺往来,一如年节。

清代时士大夫家拜贺尊长,

又交相出谒。

细民男女,亦必更鲜衣以相揖,

谓之“拜冬。

民国以来,

如办冬学、拜师活动,都在冬季举行。

立冬|冬天来了,愿你冬不寒,日日暖



「立冬养生

11月7日



中国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

在寒冷的天气中,

应该多吃一些温热补益的食物这样,

不仅能使身体更强壮,

还可以起到很好的御寒作用。

多吃主食、适当吃羊肉

 气温骤降,天冷地寒,

应当特别注意保暖。

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被称为产热营养素。

所以,冬季要适当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摄入,

保证优质蛋白质的供应。

立冬|冬天来了,愿你冬不寒,日日暖


多吃抗寒类食物

 寒冷天气使人对体内蛋氨酸的需求量增大。

蛋氨酸可以通过转移作用,

提供一系列适应寒冷所必需的甲基。

因此,冬季应多摄取含蛋氨酸较多的食物。

如芝麻、葵花子、乳制品、叶类蔬菜等。

多吃黑色食物

冬天补肾最合时宜,而祖国医学认为:

黑色入肾。

所以,冬天宜多吃黑色食物,

黑米有利于肠道蠕动、助力消化。

黑木耳能增强免疫力。

海带、紫菜可抗冷御寒。

立冬|冬天来了,愿你冬不寒,日日暖



「立冬寄语

11月7日



立冬来了,最寒冷的季节来了

北风呼呼,天寒地冻

冬日里也有温暖

一杯热茶,就着暖阳

就是美好时光

两三好友,对雪小酌

亦是心中温暖

愿你在冬日里

有知心好友,有热茶配暖阳

愿你的冬日,天不寒,日日暖

立冬|冬天来了,愿你冬不寒,日日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