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太子丹被親爹殺掉時是恨爹還是恨秦始皇?

他的出身不錯,地位不低——燕國的太子。但卻命不好——先是到趙國做人質,接著是到秦國做人質。接著是僱傭荊軻殺秦王。最終的結局是被自己的親爹殺掉後當作禮品送給秦始皇。燕太子丹這一輩子活得可真窩囊。

許多無知的人可能會羨慕他的身份,然而這身份對他來說卻註定了是一種拖累,一種屈辱,一種到死也無法擺脫的屈辱。

生在諸侯之家是他的幸運,而生在弱小的燕國卻註定了他的不幸。環境決定了他難以擁有真誠的朋友和獲得真誠的友誼。他可能慶幸他認識了少年贏政——那時他以人質的身份生活在趙國,而贏政的情形看樣子還不如他(他正跟著同樣作人質但還不是太子的父親滯留在趙國)。那時他們的友誼應該是真誠的——同樣的貴族身份和同樣作人質的命運時他們有條件惺惺相惜,同病相憐。那一段時光,那一份友誼,自然地會讓他難以忘懷。

當他從趙國返回而又不得不到秦國繼續作人質的時候,他也許會有一絲地慶幸。儘管燕太子的身份註定了他作人質的命運,但這次到秦國去也許不會有太多的屈辱,畢竟他的朋友已經作了那裡的國君。他應該得到禮遇。

但贏政已經不可能是他的朋友。在秦國國君的眼裡,燕國在沒有消滅之前就只能是他的敵人,而燕太子也只能是一個沒有人會同情的可憐蟲。這是一個人在角色轉變之後最常見的反應。但太子丹已經無法忍受。一個弱者,在這樣的時候只能產生怨恨,而這怨恨又會非常自然地轉化為一個念頭:報仇。

他不知道他報仇的念頭已經完全不合時宜。他的敵人已經在著手消滅所有的諸侯,戰火已經逼近燕國。就像他的老師鞠武所說的那樣,他在這樣的形勢下唯一的選擇是忍辱負重、委曲求全,也許只有這樣他才有可能得到東山再起的機會。

但他被複仇矇住了雙眼,他接納了秦國的叛將樊於期。他還要籌劃一個刺殺秦王的計劃。他要冒險。

他不僅要冒險,而且顯得天真,甚至可以說有點弱智。他以為殺掉贏政就可以阻止秦國併吞天下的步伐。他甚至要他找來的刺客像曹沫劫持齊桓公一樣劫持秦王而逼其歸還六國的土地。他永遠沒有機會想到,即是他的刺客成功地劫持了秦王,他也不可能有機會得到被佔領的土地。在毀盟已成家常便飯的時代,這隻能是他已經發燒的頭腦中一種虛幻的感覺。我有時懷疑,如果燕太子丹只是一味地報私仇洩私憤,那麼他還有成功的希望。面對強大的對手,他本來已經非常弱小,但他偏偏想擁有蛇吞象的野心。

他的心裡只能裝下私憤,而他的身份卻偏偏要他為國而謀。他有幸找到了一個優秀的刺客,但他卻把他同嗜殺逞強的殺人犯當作一類。荊軻因他提供的機會而留名青史,卻也同樣因為他這個骨子裡只有一己私憤、並且多疑愚蠢的幫助者而功敗垂成,因而成為失敗的英雄。

如果荊軻等到了他的朋友,如果秦武陽不是一個外強中乾的孬種,如果荊軻一開始就一心想要秦王的命,……但所有的“如果”都只能是我們的假設。歷史不可能重來。

只是可惜了田光,可惜了樊於期,可惜了荊軻。

秦王嬴政沒有殺掉他。殺掉他的是他的父親。他的父親燕王喜殺掉了他,並且把他的人頭當作禮品送給了秦王。

不知他死後是恨秦王,還是很他的父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