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老子》(上)

氣候大變化?人類要滅絕?其實老子2500多年前在《道德經》中,就預見到了這個情況,可悲的是,《道德經》如同天書,沒人看得懂。他老人家急呀!昨晚託夢給我,把《道德經》仔仔細細解釋了一遍,叫我來發貼子,告訴大家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人生的目的就是返本歸真,一切有益於人認識本真的思想和行為才是人生的最高價值所在,當然生存是前提,但如果一生在謀求生存中完全迷失自己,這個也是個問題,在謀求生存的過程中給自己心靈一個自由思維的空間,我覺得這個還是值得去反思的,意義本身並不模糊,只是概念比較大,通過探索人生揭示生命真諦,生命的未知對人類實在太多了,不是一味的思考,透過表象發現真相,思考自然也是生命提升的重要途徑.繁衍後代只是自然本能順便完成的事情,不是生命的終極價值,生命的存在卻不是簡單的事情......活著去尋找後生命才具有光彩!

睿智的人,看得透,故不爭;豁達的人,想得開,故不鬥;得道的人,曉天意,故不急;厚德的人,重謙和,故不噪;明理的人,放得下,故不痴;自信的人,肯努力,故不誤;重義的人,交天下,故不孤;濃情的人,淡名利,故不獨;寧靜的人,行深遠,故不折;知足的人,常快樂,故不老、、、、、、

(一)

老子告訴我說,這麼多人研究《道德經》,楞是沒一個搞明白了的。就連最簡單的“道”,沒一個人說得清楚究竟是什麼東西。

老子說:“道”其實很好理解。你們玩網絡遊戲,裡頭的那個虛擬世界是怎麼來的?很簡單,是程序員編好了程序,程序一運行,那個虛擬世界就從無到有,出現了各種各樣的事物,慢慢地演變著。

老子說,他說的“道”,指的就是“程序”。不但遊戲中虛擬世界的背後有程序,我們這個現實世界也一樣,是有一種程序運行之後產生的。他不知道怎麼稱呼這個程序,就把它叫做“道”(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老子說,他寫《道德經》的時候,人們的見識少,語言也沒有現在豐富,所以很難把“道”的意思解釋清楚,現在要說清楚他的意思,就很簡單了。

遊戲中的虛擬世界,是程序運行之後產生的,所以是先有程序,後有虛擬世界;我們的現實世界也一樣,先有了“道”這種程序,運行之後產生了宇宙萬物,所以“道”比天地更早出現(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遊戲中的人,不能更改遊戲程序,在他們眼中,程序是獨立運行,無法更改,循環運轉,永不停止的,虛擬世界中的一切事物,都由程序產生,可以說,程序是虛擬世界中萬物的源泉。現實世界中的“道”也是一樣(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

程序開始運行之前,遊戲還不存在,什麼也沒有,可以稱之為“無”。程序開始運行的瞬間,虛擬世界出現了,可以稱之為“有”(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程序開始運行的那一瞬間,無中生有,虛擬世界出現了。我們所處的現實世界,也是這樣來的,根據“宇宙大爆炸”理論的說法,我們這個宇宙,是在137億年一次大爆炸的瞬間誕生的。其實換一個角度,你可以這樣理解:137億年前,“道”這個程序開始運行的那一瞬間,宇宙出現了。

“道”的程序員是誰?這個程序是誰編寫的?老子說,他也不知道(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也許在我們這個世界之外,真的存在一個編寫了“道”這個程序的上帝。

當然,就象遊戲程序大多是一個團隊協作開發的那樣,也許開發“道”這個程序的,是一群上帝。

(二)

我說:看你說得頭頭是道,簡直就象真的一樣。你怎麼知道我們這個世界的背後,有“道”這種程序?

老子說:這個的確很難解釋。就象在遊戲中的人,你根本看不到遊戲背後程序的模樣(視之不見曰夷),聽不到它的聲音(聽之不聞曰希),更不可能把它抓住(搏之不得曰微)。這東西在你看來,根本就是無形的,連個影子都沒有(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

然而對於遊戲中的人來說,程序這東西雖然看不到,但卻能隱約感覺到它的存在,而且它確實是有的(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老子說,遊戲中的人,為什麼會知道程序的存在呢?是靠猜的。因為遊戲中的玩家,通過摸索會發現遊戲中的虛擬世界裡,存在一定的規律性。從常識上來判斷,有規則才會有規律,由此可以推斷,遊戲中存在遊戲規則,而遊戲規則是遊戲的程序規定的。

同樣的,在現實世界中,為什麼會有自然規律?是因為有“自然規則”,而這個“自然規則”是由“道”這種程序設定的。

因為“道”這種程序是“獨立而不改”的,所以總結了以前事物演變中出現的規律性,就可以通過推理,知道現在事物的發展方向;也可以通過現在事物的狀況,根據事物的發展規律,推斷出它以前開始時的模樣(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宇宙大爆炸”理論為什麼斷定宇宙起源於137億年前的一個“奇點”?就是這樣推出來的。

(三)

我問:世界的背後有著既定的程序,那是否意味著我們這個世界如同“天命論”說的那樣:萬事由天定,半點不由人?

老子說:不是的。程序雖然創造了遊戲的虛擬世界和其中的萬事萬物,但程序本身不管你在遊戲中怎麼玩,結果也是隨機的,不會事先規定好每個玩家、每種事物在遊戲中的命運。

同樣的,“道”產生天地萬物,卻同樣不去管它們,不主宰它們的一切,這是“道”的基本特性(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道”只是讓天地萬物自然而然地演變,沒有規定它們必須怎樣(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正因為“道”不干涉天地萬物的具體事情,所以它的作用難以察覺(弱者道之用)。

然而如果你因此而不把“道”當回事,那就大錯特錯了。事實上,程序規定著遊戲中的一切,只是它隱藏在遊戲背後,沒有表現出來而已。你看不到程序在遊戲中的作用,但其實遊戲規則無時不刻在發揮著它的作用,掌控著整個遊戲的進程(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老子說,從管理學的角度來看,“道”的這種管理方式是最高明的,你甚至感覺不到它的存在,它卻始終掌控著整個局面(太上,不知有之)。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道”雖然產生了天地萬物,卻對它們不聞不問,任它們自生自滅,所以看起來它對天地萬物沒什麼偏愛,不帶任何感情色彩(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四)

我問:老頭,你扯了半天沒用的,還沒說到跟人類滅亡有什麼關係?

老子說:遊戲規則中,都規定了“遊戲終結”的條件,一旦你觸發了這一按鈕,就會“GAME OVER”。

同樣的,宇宙從無至有,演變到現在,萬物也是生生滅滅,有始有終。從地球上出現生物開始,新物種一茬又一茬地誕生,又一茬又一茬地滅絕。

老子說,他觀察了事物存在的規律,發現任何事物存在的基礎,是“和諧”。更清楚地說是整個系統的相對“平衡”(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大自然有自我調節的功能,能自覺維護系統的動態穩定,這是“道”的奇妙之處。平衡中的某種事物多了,“道”的規則會讓它自動減少;某種事物少了,會讓它自動增加,實現自然調節,維持動態平衡(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舉一個簡單的生態系統來說明問題:草原上生活著一群狼和一群羊,狼群、羊群、草原三者之間,構成一個簡單的系統,維持著動態的平衡。當狼過多的時候,羊來不及繁殖,狼的數量會因為食物不足而減少;當羊過多的時候,狼的數量會因食物充足而增加,從而反過來制約羊的數量。這樣,大自然就實現了自我調節,使整個系統保持著動態的平衡。

這一平衡至關重要,一旦平衡被打破,對於平衡關係中的各方都是災難性的後果:假如狼群數量無限制地膨脹,那麼把羊吃絕種了,狼也會統統餓死;假如狼群因某種原因,比如疾病,快要死光了,那麼羊群就會因缺少天敵的制約,數量無限膨脹,最後啃光了草原,使之沙化,導致整個平衡系統崩潰。

天地萬物之所以處於穩定的狀態,完全是因為“平衡”的功勞。一旦平衡被打破,將天崩地裂,萬物滅絕(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其致之,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廢,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貴高將恐蹶)。平衡被打破的原因,往往是因為平衡關係中的某個方面過於強大,它的對立面無法再有效地制約它,這樣平衡將不可避免地被打破,這就違反了遊戲規則,事物就會滅亡(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老子說,當年他只是出於一種直覺上的擔心,但現在已經證明了他當初的判斷。人類無休止的擴張,嚴重破壞了生態平衡,導致了物種滅絕、氣候變化、資源枯竭等問題的發生,正在使自己的生存基礎逐漸消失。就象那擺脫了天敵威脅的羊群,種群將會無限制地膨脹,最後破壞了自己的生存基礎,走向滅亡。

近年來天災頻發,正預示了人類活動對地球生態破壞的嚴重性:平衡被打破了,很難想象這會造成哪些後果,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一定是災難性的。

也許,人類就象那羊群,在啃光了草原之後,離滅亡的日子就很近了。

(五)

我說:老頭,別那麼悲觀,現在科學那麼發達,總會有辦法的。發展下去,說不定哪一天人類掌握了宇宙的奧秘,凌駕於自然之上呢!

老子說:不可能。遊戲中的人物,永遠不可能跳出遊戲,掌握隱藏於遊戲背後的程序。其實別說程序本身,就連程序中游戲規則的設定,現實世界中的玩家——人類,也不可能完全掌握。因為現實世界不象網絡遊戲那樣,有著清晰的遊戲說明。人類只能通過總結自然規律,來推測自然規則的內容,但事實上,你能總結出來的只是規律而已,並不是真正的規則(道可道,非常道)。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人生有涯道無涯,探索永無止境,人類永遠不可能得到“常道”。

老子說:遊戲程序的源代碼,是二進制的機器語言。而玩家總結出來的遊戲規則,只能用人類的語言文字來表述,因為玩家們看不懂機器語言。同樣的,“道”這種程序是用什麼東西編寫的?誰也不知道,但肯定是用某種人類無法理解的方式來製作的。人類對於自然規律的表述,只能使用人類自己的語言文字,它永遠不可能表述得和“道”本身一樣準確(名可名,非常名)。

老子說:僅僅從邏輯上看,人類想要窮盡宇宙的奧秘,掌握所有自然規則,進而控制宇宙演變的過程,凌駕於自然之上,只能是痴人說夢。

(八)

我問:老頭,叫你這麼說,人類發展的道路,一開始就有問題?

老子說:是呀。按照“道”的設定,世界是循環演變,螺旋式上升的(反者道之動)。

看看自然界,萬物生長,你可以觀察到其中蘊含著循環往復的道理。葉落歸根,生命最終都要回到原點,這樣整個生態系統才會是平靜的,穩定的,可持續發展的。這是一個常識,能認識到這一點才是明智的(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曰覆命。覆命曰常,知常曰明)。

比如自然界中的食物鏈。地上長出了植物,食草動物吃植物,食肉動物吃食草動物,大型食肉動物吃小型食肉動物,動植物死了之後,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爛了又重歸於大地,成為肥料,這樣就形成一個完整的循環,整個過程生生不息,綿綿不絕。

老子說:在人類發展的過程中,農業文明相對來說還比較符合“道”的設定。農業生產使用的能源,是太陽能,這是長期穩定可持續獲取的能源;生產使用的資源,是土地,生產的產品,是人類的食物,消化後變成農家肥施到田裡,會使土壤變得更加肥沃,所以整個農業生產過程是循環的,是可持續的發展。

而人類運用科學技術發展工業文明,一開始就有問題。工業生產使用的能源,是石油、煤炭等,這實質上是地球幾億年來儲存的太陽能,是不可再生的;使用的資源,是銅、鐵等各種礦石,同樣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

工業生產的許多產品,比如塑料、電子產品等,難以降解,最終成為工業垃圾,汙染環境。所以整個工業生產,根本不可能實現循環發展,也就不可能是可持續的發展。

老子說:工業文明忽視了循環發展才是可持續發展的常識。從進入工業文明開始,人類就註定走上了一條不歸之路。

(九)

我說:老頭,你知道得太多了,到底是不是這個世界的人呀?還有,你說的這些,有人信嗎?

老子說:你姑且當作我不是這個世界的人,是宇宙之外的天魔吧。我說的這些都是真的,可惜在當年相信的人就很少,估計現在也沒幾個人信。

為什麼會這樣?一方面是因為在人類眼中,這事太扯了。在人們的觀念中,世界是物質的,由看得見、摸得著的事物組成,是客觀存在,怎麼能相信開始時什麼東西也沒有呢?

但事實上,如同程序運行之前不存在遊戲一樣,“道”運行之前,宇宙確實不存在;就在“道”開始運行的一瞬間,宇宙出現,萬物化生。所以你想要觀察其中的奧妙,就要知道假如離開了“道”,一切都是虛無的;你想要觀察其中的細節,又要承認,對於身處這個世界之中的你,一切都是真實的。虛和實名義上不一樣,其實都源於“道”這個程序,這對於人類而言,確實很難理解。“道”就是一扇打開宇宙眾多奧秘的大門,可以說是玄之又玄呀(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另一方面是跟智商有關。“道”這東西,有智慧的人聽說了,身體力行;中等才識的人聽說了,將信將疑;腦子不夠用的人聽說了,象聽到什麼好笑的,哈哈大笑(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 老子嘆息說:這個世界,智商高的人真是不多,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以他們的智商,很難跟他們解釋“道”這回事呀!

(十)

我說:老頭,你有一些想法是挺怪異的,難怪別人理解不來。比如你反覆強調要“無為”,是叫我們什麼也不做,混吃等死嗎?

老子說:我說要“無為”,不是叫你啥事不做,是叫人類別自作聰明,瞎折騰。

一是前面我已經說過,人類的思維有侷限性,別以為掌握了一點科學技術就了不起,那不過是“道”的皮毛而已。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

井底的青蛙,以為天就巴掌那麼大,等視野開闊了,才會認識到自己的渺小。求學的人,知識越積越多,就會越發感覺到“道”的深奧和自己的淺薄。這種感覺越來越深,等你真正意識到人類在“道”面前其實是很無知的時候,你就再也不敢亂來了(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一些大科學家,比如牛頓,越研究到後面,就越發現自己的淺薄,對自然越是敬畏,最後歸於神學,就是這個道理。反倒是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楞頭青,天不怕地不怕,又短視,又膽大,特別喜歡折騰,無知者無畏呀。

提倡“無為”的目的,就是希望人類有足夠的智慧,意識到自己在自然面前的無知,不要隨意亂搞(使夫智者不敢為也)。

二是在當前,人類就已經足夠強大,在自然界已經不受天敵的制約了。你再七折騰八折騰,鼓搗出這樣那樣的工具,發明這些那些的武器,地球上還有誰能拿有你辦法?其它生物都不要活啦?

地球生態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各種生物就象一張網一樣,相互依存。其它生物都滅絕了,人類還能生存嗎?最簡單的道理,沒有植物光合作用製造的氧氣,人類靠什麼來呼吸?

事實已經證明,科技越發達,人類的能力越大,破壞就越大。進入工業社會這幾百年來,人類活動對於地球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比幾百萬年的總和還要多。

物極必反。人類太強大了並非好事,反而離滅亡越來越近了(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三是人類與動物相比,有個壞毛病。獅子吃飽了之後,就在那曬太陽,不會有其它想法,而人類卻要追求刺激,慾望很多,這會讓你迷失自己。其實人類只需要象動物那樣,填飽肚子,滿足了生存需要就好,別太多的花花腸子(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為了尋找刺激,人類經常瞎折騰。所以照我說,你們別再瞎折騰了,別沒事找事,嫌生活沒趣味玩花樣尋開心(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人類在自然面前安分守已才是明智的。因為什麼也不做,總比越做越錯要強(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

(十三)

我問:老頭,聽你的意思,人類的滅亡源於貪婪和自私的天性?

老子說:NO!這不是主要原因。其實自私和貪婪,並非是人類特有的天性,地球上其它許多生物,生性也是如此。沒理由只有人類會因此而滅亡。

“物競天擇”、“趨利避害”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天性,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所有生物都是自私的。自然界中,許多動物有領地的概念,會以拉尿或其它形式留下氣味,警示同類,不允許其侵犯自己的地盤,比如老虎、鷓鴣等,這就是自私的表現;還有些動物,雌性發情的時候會跟許多雄的交配,而後面的雄性,在交配時會把前面雄性的精液勾出來,以便讓自己的種更有機會傳下去,可見自私是動物的本能。

貪婪也不是人類特有的。猴王不會滿足於佔有一隻母猴,它會把猴群中所有看中的母猴,全部列為它的後宮,禁止其它公猴偷吃,可見在這方面它是貪心的。

其它動物也自私,也貪婪,為什麼不會因此滅亡,人類卻會呢?

老子說:也許你很難想象,導致人類加速滅亡最大的罪魁禍首,竟然是人類的智慧。

智慧讓人類從動物中脫穎而出,在生存競爭中佔盡上風,讓人類脫離了矇昧無知,創造出燦爛的文明。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也正是智慧,讓人類快速走向滅亡。

老子說:以前善於行道的執政者,不會去開發民智,而是讓他們一直保持著純樸的狀態。因為民眾太聰明瞭,反而不好管理。(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十四)

我說:老頭,你的想法真夠標新立異,驚世駭俗呀。別人都怕不夠聰明,你卻怕人不夠傻。

老子說:禍福相依,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智慧給人類帶來的好處,每個人都能看得見;但它給人類造成的惡果,卻不是每個人都清楚。

在人類出現之前,所有動物的行為,完全出於本能,比如飛蛾撲火,趨光的本能讓飛蛾不顧火的高溫,前赴後繼地衝向光明,即便會被燒死也不停止。人類不同,智慧讓人類有了自主意識,有了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判斷能力,有利弊、對錯的觀念,因而不會僅憑本能的衝動,盲目行事。比如看見一個很性感、讓你很心動的美女,只要是個正常的男性,就會有種想上的本能衝動,然而卻不會有人精蟲上腦馬上撲過去,因為人類有理智,有思想,不同於禽獸。

老子說:由於人類有了智慧,這個世界上就出現了一個新的事物,那就是“人心”,通俗地說,就是人的想法。人的思想是很複雜的,所謂“知人知面不知心”,往往最讓人傷腦筋的,就是“人心不齊”,思想很難統一。

老子說,《道德經》看似複雜,其實概括起來內容也就是4個字:天道人心。

老子說:人類有了智慧,有了思想,後果很嚴重:

動物沒有自己的思想,程序怎麼規定它們就怎麼做,因而秩序井然。比如蜜蜂,蜂后負責產卵;雄鋒不幹活,只負責和蜂后過性生活;工蜂最命苦,什麼活都幹,什麼享受都沒有。可以想象,如果工蜂有了思想,它決不會那麼老實,只知道幹活,不計報酬。

人類有了思想之後,就不再遵守程序規定了。就象那飛蛾,如果有了思想,明明是去送死,它還會按照程序的設定去撲火嗎?於是人類自覺地避開了程序中不利於自己的規定,但還是遵照著本能行事(失道而後德)。

老子說:後來本能也不管用了,因為人類的思想變複雜了。比如你看見一個喜歡的女子,本能的衝動讓你想上前去搭訕,然而因為矜持,你可能不會這麼做。所以隨著人類的思想變得越來越複雜,人們也不完全遵循本能了,到了春秋戰國時期,亂成一團,大家打來打去,場面極其火爆。此時有人想出一個點子:用“仁”來統一思想(失德而後仁)。事實證明,“仁”不太管用,在當時沒什麼市場;於是又有人想用“義”來統一思想,“義”不行又用“禮”(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老子說:其實“仁”、“義”、“禮”這一套都不管用,治標不治本。要想徹底解決人類的問題,還是得回到“道”和“德”上來。

這就是智慧給人類帶來的第1個麻煩:使原本秩序井然的程序運行,因人類的行為而出現混亂。

(十五)

我說:老頭,智慧除了讓人類不再遵守“道”的規定,造成秩序的混亂之外,還有什麼其它“罪過”?

老子說:智慧帶來的第2個麻煩,是給了人類開外掛的能力。

有了智慧的人類,逐步走上了發展科學技術的道路。科學其實就是對“道”程序片段的解碼,人類對於科學技術的運用,其實就是針對“道”這個程序編寫的外掛。

人類的武力值本來是很低的,可是有了刀、槍等外掛之後,人類的武力值大幅度上升,把自然界比自己強大的老虎、獅子等玩家都甩在了後面;這還不算,人類又製作了火槍、大炮等外掛,此時其它目標較大的玩家,都已經沒有了活路。

人類的速度值本來也不高,可是有了車、船甚至飛機等外掛之後,連自然界跑得最快的獵豹都要瞠乎其後了。

在外掛的幫助下,宇宙大遊戲的地球副本,成了人類玩家的專場,其它許多玩家紛紛退出遊戲,走向滅絕。

老子說,一個充斥著外掛的遊戲,其結果會怎樣,相信我們都很清楚:它遲早會崩潰。作為遊戲公司,發現有玩家開外掛的時候,會作何反應?想必大家都明白:這個玩家會被一腳踢出遊戲。

人類開外掛的行為,遲早會被服務器覺察,等服務器作出反應的時候,人類就要GAME OVER了。

老子說:要是人類不發展科學技術,該有多好呀!那就不會有被踢出遊戲的憂慮了(絕學無憂)。

(十六)

我問:老頭,人類演變出智慧,擁有了擺脫本能束縛、改變自身處境的本錢,但這僅僅是一種可能,不一定非得這麼做呀?

況且大自然有自我調節功能。假如人類一邊發展科學技術,一邊適當限制自己的行為,把人類活動對於自然的影響,控制在自然調節的承受範圍之內,那不就兩全其美了,智慧對於人類不就是好事了嗎?

老子說:聽起來很美,但不現實,因為除了前面說的那2點,智慧還存在第3個問題。

農村的屠夫賣肉,總是一刀切下去,把瘦肉、肥肉一股腦塞給你;老天爺也一樣,在給人類以智慧的同時,還搭上了很多雜七雜八的東西。

觀察自然界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越低級越缺少智慧的生物身上,越少看到貪婪、自私的表現,比如一群魚中,不會出現“魚王”,不會有某隻公魚,把一群母魚佔為已有;而這種情況在大腦比較發達、智慧程度比較高的哺乳動物身上比較常見,比如野山羊會因為爭奪配偶打架,猴王會獨佔猴群中的母猴。

老子說:這一天性上的缺陷,在生物界智慧最高的人類身上達到了極致。大自然懂得自我調節,適可而止,不會讓多的越多,少的越少,失去平衡;而人類的貪婪卻永無止境,好東西永遠不嫌多,錢賺了越多越想賺,女人佔了越多越想佔(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貪婪的本性,讓人類對於物質的索取永無止境,怎麼可能限制自己的行為,適可而止?

老子感嘆說:誰能把自己有剩的東西奉獻給天下人?只有那些得道的高人呀!(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老子說:動物的慾望很簡單,填飽肚子就行了,發情期有個母的嘿咻嘿咻,就算是極大的享受了,除此之外,再沒有那些汙七八糟的想法。

人類慾望的豐富多彩,卻讓人歎為觀止:吃飽了還會覺得無聊,需要尋找刺激;衣食無憂了還要相互攀比,要有優越感、成就感;家中有老婆,能滿足基本的性慾要求,卻又想環肥燕瘦,嚐遍天下美味;正常的性生活不夠刺激了,要搞出幼齒、SM、制服誘惑來挑逗神經;陰陽交泰、男女交合是自然之道,又要弄菊走後門,玩背背女同。無邊的慾望讓人類難以自撥。在最多不過百餘年的有限生命中,人類想得到無限的享受,認為這樣才不枉來世上走了一遭。沉淪於慾望之中的人類,怎麼可能限制自己的行為,適可而止?

老子感嘆說:五彩斑闌讓人眼花繚亂;搖滾勁歌讓人震耳欲聾;山珍海味讓人膩得沒胃口;騎馬打獵刺激得讓人發瘋;金銀珍寶晃得人頭腦發昏、行為失常(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所以聖人只要吃飽了,滿足了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就好了,不會去追求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慾望會讓人類腦子進水、智商降低、忘乎所以,所以老子說:對於人類來說,還是樸素一點,少一點私心,少一些慾望比較好呀!(見素抱樸,少私寡慾)。

老子說:也許“道”的設定就是如此,智慧越高的生物,身上體現出自私、貪婪、多欲的天性就越強。

聽說希拉里去天堂考察時,看到一種轉速對應著外遇次數的風車,她驚訝地發現,自己老公克林頓的風車,被上帝拿到辦公室當風扇用了。假如天堂裡有對應道德缺陷的風車,那麼智慧越高的生物,風車的轉速就越快,比如大猩猩的風車,轉得比烏龜肯定快得多,而人類的風車,肯定可以拿來當風扇用。

(十七)

我說:老頭,人類引以為豪的智慧,被你貶得一文不值,讓人情何以堪!說到“情”字,人類的情感也是緣於智慧吧?

這個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世界,原本是冰冷的、殘酷的,是情感為它添上了一抹亮色,讓世界變得豐富多彩、溫馨動人。有了情感,人類會同情弱者,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而動物只是一昧弱肉強食。無私奉獻的母愛,海誓山盟的情愛,溫暖人心的友愛,多麼感人呀!難道不是因為有了愛,世界才變得更加美好?你不會連情感都說有問題吧?

老子說:情感也是人的天性,它和貪婪、自私一樣,都是智慧的附屬品。低級動物身上看不到情感的痕跡,智慧程度越高的動物情感越豐富,比如大猩猩臉上能表現出憤怒、高興等多種表情。而作為最高級的智慧生物,情感在人類身上發展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情感看起來很美,其實也是雙刃劍,至少存在以下3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情感並不都是美麗的,也有陰暗的。我們經常會把“情”和“愛”聯繫在一起,但其實人類的情感極其複雜,“愛”只是其中極小的一個組成部分。有人過得比你好時,你會感覺“嫉妒”;有人做了對不起你的事,你會感覺“憎恨”;有人惹你生氣了,你會感覺他“討厭”;有人在你耳邊喋喋不休,你會感覺他“無聊”;甚至在北方民風彪悍的地方,有人瞪了你一眼,你會感覺“不爽”,過去揍他……

“善”和“惡”同時潛伏在人的天性中,每個人身上都有兩面,一面是天使,一面是魔鬼。在正面情感佔據優勢時,你會表現很正直,很善良;而在負面情感佔上風時,你會變得很古怪,很邪惡。人到底是善還是惡?它就象是一個謎,已經困惑我們很久了(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正是因為情感的存在,人心變得十分複雜,難以揣測。人類的行為,由此更加多元化,更加不可能遵規守矩。

(十八)

老子說:第二個問題是,情感本身與規則不兼容,會起到破壞規則的作用。

“道”這個程序為什麼能做到系統嚴密,毫無瑕疵(天網恢恢,疏而不失)?能做到獨立運行,永不更改,循環運轉,永不停息(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一個重要原因,是老天爺沒有情感,對天地萬物毫無偏愛,一視同仁(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否則你想,在生物鏈中,食草動物吃植物;食肉動物吃食草動物;大型食肉動物吃小型食肉動物和食草動物;微生物吃死去的動植物。每一種生物,都處在吃與被吃的循環之中,假如老天爺偏心,對某種生物特別關愛,不讓它被吃,那處於它食物鏈上游的生物吃什麼呀?還能活得下去嗎?整個循環系統還怎麼實現循環運轉?不早就崩潰了?

老子說:法不容情。同樣的道理,作為執政者,如果要使你制定的遊戲規則具有權威性,能夠長期運行,切實起到維持秩序,維護穩定的作用,就必須不帶任何感情色彩,對所有人包括自己的親人,都一視同仁,沒有偏愛(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眾所周知,西方是法制比較健全的社會,社會秩序相對較好。雖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否認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西方社會人情比較淡薄,制定規則和執行規則者,受到的干擾比較小,規則能夠很好地發揮作用,有效約束人們的行為,因而自然就秩序井然了。

中國也號稱是法制國家,同樣有著各種各樣的法律,為什麼效果差了很多?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是人情社會,關係網籠罩之下的有權階層,採取有差別的態度,對別人按法律辦事,對自己人法外施仁。久而久之,規則在眾人眼中就成了廁紙,有權人需要時拿出來用一下,用完就扔,骨子裡再沒人對它抱有敬畏感。

李剛的兒子為什麼那麼牛?因為他爸是有權階層的人,其背後的整張網都會關愛他,罩著他。人情社會中,在表面上,情感與規則發生衝突時,要維護規則;但背地裡,在潛規則的作用下,情感其實遠遠壓過了規則:只要你有足夠的能耐,就可以讓你情感籠罩之下的親人朋友,隨意踐踏規則。

縱有萬法千規章,不及我爸是李剛。這是特權階層的底氣所在,也是人情社會中法律體系千瘡百孔的原因。

(十九)

老子說:第三個問題是,人類經常會被情感矇蔽雙眼,失去理智,作出荒誕的舉動。

“情感”從字面上去理解,就是人類對於事物的某種認識和感覺,但這種感覺是摻雜了個人情緒的。

情感僅僅是個人對事物的感覺,並不是事物的真實狀況,比如你可能喜歡張學友,不喜歡劉德華,這並不代表張學友各方面都好於劉德華。但情感卻能夠主宰人的行為,假如你要買音樂專輯,你只會買張學友的,不會捧劉德華的場。

老子說:基於人類的這種天性,“以情動人”就成了一種在不需要改變客觀事實的前提下,能夠投機取巧地達到目標的捷徑。比如某些節目主持人,只要善於煸情,就能彌補自己內涵和主持功力的不足,輕易虜獲觀眾的心。

優秀的政治家都是個中高手,善於掌控民眾的情感。比較極端的例子,是文革中的紅衛兵,被煸得完全失去了理性,形同狂熱的公牛,上竄下跳。在現實中也不乏這樣的例子,律師替人辯護時,在犯罪事實無可爭議的情況下,就會從“情有可原”的角度,為當事人爭取陪審團的同情,以降低他們對罪犯的惡感,達到減輕刑罰的目的;執政者在出現失誤時,會大力弘揚正面典型,把宣傳的重點放在那些“感人事蹟”上,以轉移民眾的視線,減少不滿情緒,達到掩蓋自身問題的目的。

老子說:在媒體上看到“大愛”之類的熱詞時,身上就一陣惡寒,直起雞皮疙瘩。在現實中,你小P民一個,辦起事來老發愁缺少關係,沒人關照;在媒體中,卻發現自己生活在愛的海洋裡,祖國處處有親人。事出反常必有妖,你可以好好想想這是什麼原因。

情感並不能改變現實。假如違反了遊戲規則、違背了客觀規律,人類在情感的支配下做出的舉動,也許出發點是好的,但只會種下的是龍種,收穫的是跳蚤,事與願違。

比如“愛”,氾濫了就會成災。父母對子女的溺愛,恨不得給他整個世界,到頭來卻害了他。

比如“同情心”,整個社會的輿論導向也過了。優勝劣汰是自然規律,小海龜出生在沙灘上,要自己爬到海里才有可能存活,在這個過程中要經過種種考驗:天敵的捕食,體能不足沒有及時爬到水裡被太陽曬死……這種自然選擇不是毫無意義的,經過一輪又一輪的淘汰,弱小的基因出局了,留存下來的都是優秀基因,種群就會變得越來越強壯。而人類對於弱者,卻普遍抱同情態度,導致優勝劣不汰,基因的自然選擇就被人為打斷了,這樣對於人類整個種群的演化,是極為不利的。

老子說:也許人類可以參考“道”的程序設定。在處理狼與羊的關係時,老天爺不會因為羊處於弱勢就同情它,不讓狼吃它。事實證明,在沒有天敵狼的威脅時,羊的體質會變得越來越弱,適應環境的能力會變得越來越差,反而不利於羊這個種群的長遠發展。當然,在狼數量過多的時候,按照程序的設定,會進行自然調節,減少它的數量,但這是為了保持平衡,而不是同情弱者。

老子感慨地說:人類過於情感的投入,太過了呀!其實情感是虛的,不能把感情當飯吃。舉著情感的旗號,打著“造福人類”的幌子,違背自然規律,發展科學技術,肆意破壞自然環境,是要受到懲罰的!

也許人類很快就會迎來這麼一天:生態環境極度惡化,人類只能依靠互相扶持來苟延殘喘。就象那魚兒在快要乾涸的溼地上,吐泡泡互相溼潤對方,雖然這樣的場面很感人,但哪裡比得上它們在江河湖海中暢遊那麼逍遙自在呢?

老子本著對人類的前途命運高度負責任的態度,熱淚盈眶,飽含深情地說:“同志們哪!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呀”!

(二十)

我說:老頭,你不會是光講問題,一點辦法都沒有吧!

老子說:在《道德經》中,我提出了一些解決方案。有些話是說給所有人聽的,有些話是專門說給社會的管理者、執政者、當權者聽的。

根據對世界的觀察和總結,我提出了一些忠告,第一點是告誡人類不要太好強。

狼群如果太強大了,把羊吃光了,沒有食物,自己也就快滅了;人類如果太強大了,無限度地擴張,把自然環境破壞了,自己也就快完蛋了。

物極必反,盛極而衰。任何事物都是如此,演變到頂點之後,接著就會走下坡路,就要開始走向滅亡(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老子說:不要因為自然界是弱肉強食的,就認為強大一定好過柔弱。人活著的時候,身體是柔軟的,死了就變硬了;草木活著的時候是柔脆的,死了就變得枯槁了。強大的東西離死更近,而柔弱的卻命更長。兵力強大不代表能取得勝利;樹木高大容易被風吹折,還不如柔弱的小草能扛得住風雨。強大的常常不如柔弱的(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不勝,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恐龍統治了世界長達1億5千萬年之久,夠強大的了,可如今又在哪裡呢?在恐龍時代就生活著的螞蟻,卻能延續至今。

老子說:柔弱並不是“沒用”,柔弱經常能夠勝過剛強。河裡堅硬的石頭,水流長期沖刷就會被磨得光光的。滴水穿石,柔能克剛,最柔軟的東西能穿過最堅硬的東西。水是最柔軟的東西,卻能夠無孔不入,雨水落在硬地上,很快就能滲得無影無蹤(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

為了告誡人類懂得堅守柔弱、卑微的道理,這話多少有點忽悠的味道。其實事物只有強大到了一定程度,超過某個極限之後,才會物極必反,在正常情況下,當然還是拳頭大佔上風。而柔弱的要勝過剛強的,也需要時間的積累,並不是自然界弱肉強食的規則出現了變化。

老子說:假如你還不明白柔弱的好處,我再給你講個“示敵以弱”的道理。在對付敵人時,想要收拾他,一定要暫時先讓他擴張;想要削弱他,一定要暫時先讓他變強;想要廢了他,一定要暫時先讓他興旺;想要搶他的,一定要暫時先給他東西,這樣他就會形成一種錯覺,不把你放在眼裡,放鬆對你的警惕,你要搞他就很容易了(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

老子說:作為人類,假如你就是個弱者,那沒什麼可稱讚的。但假如你知道自己可以強大,卻甘於卑微;知道自己可以引人注目,卻甘於默默無聞;知道自己可以榮耀,卻甘於屈辱,象天下的河流大川一樣,自願處於低處,那就很了不起,可以稱得上是全天下的楷模,是真正德行不虧的人了(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

老子嘆息說:知道智慧可以讓你過得更好,你能不用嗎?知道科學技術可以讓人類變得更強大,能帶來物質的享受,你能忍住誘惑嗎?知道積極進取可以讓你出人頭地,你能不去爭取嗎?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人的天性就喜歡追逐各利,世間沒有聖人呀!

老子說:我叫人類要甘於卑微、柔弱,沒有人願意這麼做,倒是把“示敵以弱”、扮豬吃虎的那一套,發揮得淋漓盡致,成為一門斗爭藝術,真是讓人情何以堪呀!到底要什麼時候,人類才會低下高昂的頭顱,讓謙卑重新回到我們心中?

《夢老子》(上)

(二十一)

我說:老頭,你給人類的第一個忠告,是不要過分追求強大,第二個忠告呢?

老子說:我給人類的第二個忠告,是要懂得“知足常樂”的道理。

人類在生存競爭中脫穎而出,擁有了智慧,在與天敵的鬥爭中佔據主動,是長期演變的結果。如此眾多的生物中,只有人類有此殊榮,這是大自然的恩賜,是運氣,是福分,該知足了。

老子說:在生活中仔細觀察你會發現,過猶不及,永不滿足最終總會惹來災禍。差不多了就要抽身而退,這樣才符合遊戲規則(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歷史上這種例子舉不勝舉。范蠡做到了功成身退,逍遙於五湖四海;文種貪圖富貴,慘死在屠刀之下。張良做到了功成身退,得以善終;韓信、彭越等不得好死。劉伯承懂得功成身退的道理,建國後跑去辦軍事學院,關起門來搞研究,文革中沒有受到衝擊,安享晚年……

老子說:過分追逐名利會讓你付出慘重代價,過多貪斂財富會讓你死得很難看。知道滿足才不會受到屈辱,知道適可而止才不會遇到搶險,這樣才能保持長久的平安(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李斯一生熱衷於追逐功名利祿,最終被處斬,夷九族。據說臨刑前他對兒子感嘆說:以前享盡榮華富貴還不知足,可現在,就連想過平淡日子,和你牽著黃狗出上蔡東門打獵,也成為一種奢望了。到了現在,我才知道後悔呀!其實李斯並非不懂得知止不殆的道理。他記得老師荀卿告誡的“物忌太盛”這句話,曾經說:“我是個平民百姓,今天卻做了丞相,可以說是富貴到了極點。但是,物盛則衰,我還不知道將來會有什麼樣的結局呢。”

然而“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人的天性就是如此,不到黃河心不死,不見棺材不掉淚,在沒有瀕臨絕境之前,無論別人如何勸諫,心中如何警惕,都很難就此罷手。等到走投無路,後悔不迭的時候,卻已經沒辦法回頭了。

老子說:最大的禍害是不知足,最大的罪過是貪得無厭。所以說懂得了知足常樂的道理,你的富足,才會是真正的富足呀(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炒股的人會知道,無數歷史上的股神,曾經賺過億萬家財,最後倒在了股市上。在股市上不管你賺再多的錢,只要沒有撤出來,就不一定是你的。只有你知足了,撤退了,保住了勝利果實,那些錢才真正是你的錢,你才能說是真正的富足。 老子說:你要想清楚了,到底是名氣重要,還是你的生命重要?是財富重要,還是你的身體重要?是得不到更大滿足糟糕,還是失去你眼前的所有糟糕?(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作為人類,也應該考慮清楚,到底是科學家、發明家的虛名重要,還是人類種群的延續重要?是物質享受重要,還是生存環境重要?是不能征服自然、稱霸宇宙、凌駕於自然之上糟糕,還是失去自己的生存空間、走向滅亡糟糕?

(二十二)

我問:老頭,第三個忠告是什麼?

老子說:我給人類的第三個忠告,是“不爭”,意思是不要窩裡鬥,互相爭搶。因為人類會走到今天,面臨氣候變化、物種滅絕、能源稀缺、資源枯竭、核武威脅等諸多問題,與人類內部自己爭來搶去有很大關係。

自然界中,越是高級生物,越容易出現窩裡斗的現象。低級動物比如蜜蜂、螞蟻,種群之中秩序井然,沒有內鬥的情況出現。而到了高級動物身上,由於大腦比較發達,有了一定程度的智慧,這種問題就比較普遍了,比如老虎會搶佔一定範圍的山頭,作為自己的地盤,不允許其它同類進入;山羊在發情期會通過打架爭奪配偶;猴群會憑武力來確定誰是猴王,而一旦其它猴子覺得自己夠強壯了,會向現有的猴王挑戰,搶佔它的寶座。

老子說:人類的智慧程度特別高,但也特別自私,喜歡窩裡鬥。

有一個故事,說兩個行人在草原上遇上一頭飢餓的獅子,其中一個人撒腿就跑,另一個人在後面喊:別跑那麼快,反正我們怎麼也跑不過獅子。前面那人沒有回答,反而跑得更快了,他心裡在想:傻瓜,我不是要跑過獅子,我只需要跑過你就可以了!

在這裡,你可以把獅子比作“天道”,在天道面前,人類是無能為力的。資源有限,那是自然條件決定的,我們不可能憑空變出資源來。然而人類很聰明,懂得投機取巧:資源有限不夠分配,但只要我比你強大,就可以搶你的資源,這樣我就可以過得更好。至於你,所謂“死道友不死貧道”,誰叫你不如我強大?活該!

老子說:這樣做是不對的。有道之人,不會想把什麼東西都爭過來,佔為已有。你能為別人著想,自己會收穫更大;你能慷慨地把自己多的東西給別人,別人也會回饋給你,這樣你會擁有更多(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老子說:人類搞內鬥,自己爭來搶去的,從自私的角度來看,也許能獲得暫時的利益,但從人類社會整體來看,則是對資源極大的浪費,會危及人類的生存,下面分三點來說明:

一、人類的內鬥消耗了大量資源。

人類有了智慧之後,在自然界已經沒有天敵了,卻從未放棄對於武力的追求,因為來自人類種群內部的敵人,遠比自然界的天敵要殘忍可怕得多。

在原始社會,人類之間還只是部落之間的小規模戰爭,後來出現了國家,戰爭的規模升級了,而到近代,更是爆發了兩次世界大戰。

為了在鬥爭中佔據主動權,人類大力發展科學技術,並運用於軍事上。在冷兵器時候,人類發明了刀、劍、槍、弓、箭、弩,搞出了十八般兵器,目前是為了更有效地殺傷自己的同類。在熱兵器時候,從火槍、大炮發展到導彈、原子彈、氫彈。軍備競賽和大規模的戰爭,不但消耗了大量寶貴的資源,人類造出來的毀滅性武器,極有可能最終毀滅了自己。

老子說:人類不能習慣於依靠武力來解決與同類的爭端,那應該是最後的手段,而不應該是首選辦法。(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老子說:戰爭是人類互相爭搶,矛盾激化到不可調和的程度時爆發的,有道之人絕不會輕啟戰端,只能是不得已而為之。打仗勝利了,也沒必要高興,除非你喜歡殺人。即便是你打了勝仗,也要象辦喪事那樣來看待戰爭(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哀悲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二、人類的爭搶,導致了資源分配的不均衡,造成極大浪費。

人類互相爭搶的結果是,資源越來越向少部分權貴階層集中,富有的人越富有,窮的人越窮(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再有錢的人,也不過是日食三餐,夜求一宿。積累了越來越多的財富之後,根本用不完,於是就不可避免地會走上窮奢極欲之路,擁有許多豪宅,許多汽車,這樣必然會大量消耗資源;而那些窮人,為了生存,必須向大自然繼續索取更多。

有限的資源不能得到均衡的分配,就會造成極大的浪費。

三、人類的內鬥,造成相互之間很深的敵意和不信任感,不能做到有限資源的合理利用,創造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

有兩個村莊,因為村民的表現不同,命運也截然相反。其中一個村莊,村民都比較計較,又很勤勞,於是天天都上山砍樹,生怕去晚了,被別人砍光了。其實他們根本用不了那麼多木材,但覺得堆在家裡,看著也過癮,總比讓它長在山上被別人砍去了好。久而久之,這個村莊周圍的山全是光禿禿的,小溪乾涸了,田地也沒水了,連喝的井水都要越打越深,村裡的人生活越來越難。

而另一個村莊,村民比較懶散,不太計較,沒人上山去砍樹,環境保護得很好。這幾年,僅靠山上的毛竹和竹筍,就能讓這個村的村民生活得很好。

觀察一下這兩個村莊,你會發現前面那個村,村民之間的敵意和不信任感比較深,平時就經常出現爭搶農田、果園、宅基地之類的事情;而後一個村莊的村民之間相處得比較和諧。

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人類互相爭搶,最終沒有勝利者,大家都受害。而不爭搶的,反而生活得更好(天之道,不爭而善勝)。

老子說:人類最好要象水一樣,水利萬物,卻不爭什麼東西。水往低處流,自願處於別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遵循天道,對萬物來說有利無害;遵循聖人之道,就是做事按要規矩來,不爭來搶去(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從上面那兩個村莊的例子可以看出,如果大家都能自覺一點,遵守規矩,不爭來搶去的,那麼你就會處在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中,對每個人都有好處。

比如象西方,社會秩序比較好,等公車、買東西大家都自覺排隊,開車也遵守交通規則,這樣的社會環境,對每個人都好。而在國內,大家喜歡一哄而上,搶位插隊現象十分普遍,開車也見縫插針,經常人為造成交通堵塞,這樣的環境,對大家都不好。

而且在這樣的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敵意和不信任感比較深。中國人的窩裡鬥是出了名的,柏楊就說過:“一箇中國人是一條龍,三個中國人是一條蟲”。為什麼國人最痛恨漢奸,但每逢外敵入侵,漢奸總是特別多?二戰期間,中國的偽軍無論在人數上,還是在偽軍與侵略軍的人數比例上,均居世界第一。我想這其中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人與人之間缺乏信任感:我不當漢奸,你會去當,所以我要趕快去當,生怕遲了被你搶了先。有些人平時被你欺負了,趕緊去當漢奸,借日本人的勢,把你欺負回來,生怕遲了被你先當了,還得受你欺負。

老子嘆息說:要是每個人都能做好自己的本分,選好住所,心氣平和,待人友愛,信守諾言,忠於職守,盡心辦事,順時而動。大家都安分守已,不搞內鬥,這樣人類就不會落到這個令人擔心的地步了(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可惜人類怎麼可能消除對各自的戒備和不信任感,互不爭搶呢?目前環境問題、氣候問題已經成為了全球的共識,但在哥本哈根會議上,除了爭吵,互不信任,互相扯皮,又達成了什麼共識,取得了什麼進展呢?

這樣下去的結果,只能是滾湯泡老鼠,一窩都要死,全世界的人類一起走向滅亡。

(二十三)

老子說:我給人類的第四個忠告是,要節儉、節慾,不浪費資源,要為子孫後代留下生存空間。

自然界有個奇怪的現象:越是處於食物鏈上游的生物,其生育能力越差,種群數量越少。比如老虎,在人類變得強大之前,自然界中沒有什麼天敵是它的對手,按理說應該遍地是老虎才對,但事實並非如此。

這是為了什麼?原因是“道”這個神奇的遊戲規則中,有著“平衡”的設定。象老虎這麼強大的動物,如果沒有一定的約束,其它動物怎麼活?它早就把別的動物全部吃光,地球上就剩它了。

大自然對於老虎的制約,一方面在於它的生育能力不強,小老虎不容易存活長大,限制了其種群數量的增加;另一方面在於它的食量極大,它生存的領地內,必須生態系統完好,有充足的食物供它捕獵,否則它就會餓死。

老子說:對於人類來說,道理是完全一樣的。人類已經過分的強大,突破了自然界“平衡”的底線,必然要遭到被“調節”的命運。人類要如何躲過這一劫呢?我有三寶,只要人類能做到,就可以保住自己的生存和延續。一是慈愛,二是節儉,三是不要爭先恐後謀發展。對孩子的慈愛,會讓你擁有面對未來的勇氣;每個人都節約資源,地球就能承載更多人類的生存;不急急忙忙地發展科技,壯大自己,就能保住人類萬物之長的地位。現在的人類,根本不顧子孫後代的幸福,只考慮自己,膽子又大得要命,天不怕地不怕,拼命折騰;不注意節約使用資源,人口卻又拼命擴張;不計後果,爭先恐後地發展和運用科學技術。這樣下去,人類死定了!(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

現代人似乎都很愛自己的孩子,願意為孩子付出自己的一切,從小把他們養大,供他們讀書,貼上一生的積蓄為他們買房,給他們當保姆帶孩子,一輩子忙忙碌碌,全都是為了孩子,可憐天下父母心呀!可是捫心自問,我們雙眼都盯在自己的孩子,或者孩子的孩子身上,卻是否忽視了孩子們共同的生存環境?有沒有想過要給他們留下一片藍天淨土?有沒有想過,你的孩子,或者孩子的孩子,生活在氣候極其惡劣、資源極其短缺、環境汙染極其嚴重的條件下,缺衣少食、疾病肆虐、天災頻發,喊天不應,入地無門,會是怎樣一副悲慘境地?

假如我們的子孫後代會迎來這麼一天,那都是他們祖先作的孽,報應到了他們身上,而這一天,也許會快得讓你措手不及,難以接受,等你稍有警惕之際,它已經就在眼前了。

老子說:其實地球上的資源,人類用於滿足溫飽,解決生存需要用的並不多。更多的是被用來滿足人類精神上的需要,比如時裝、豪華車、裝飾品等,這些都不是人類生存所必須的。所以為了節約資源,有道之人只追求解決溫飽就好了,不會去追求感官上的享受(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老虎吃飽之後,不會想找樂子。而人類卻很糟糕,飽暖思淫慾,填飽肚子之後,就開始追求視覺享受、聽覺享受、味覺享受,尋求刺激,追逐財寶,沉醉其中,難以自撥(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為了追求視覺感官的舒適,有些人裝修房子的錢,可以買好幾套房子;為了追求聽覺感官的享受,有些人買高檔音響的錢,足夠窮人過一輩子;為了追求美味,一批批的鯊魚被剪去了魚翅又扔回大海;為了尋找刺激,有人去打獵,捕殺野生動物,有人看A片,有人吸毒……

有些人家裡藏了一屋子的鞋子,並不是她能穿那麼多,純粹是為了欣賞;有人買了一大溜車子,不是他開得了那麼多,純粹是為了愛好;有人擁有許多房子,不是他住得了那麼多,純粹是因為錢多……

老子說:當你的錢多到子孫上百代都花不完的時候,有沒有想過,這些錢是怎麼來的?你財富積累的背後,是熱帶雨林的過度砍伐,是礦產資源的過度挖掘,是江河湖海的過度汙染。你把子孫萬代的生活資源,全都換成了錢存進了銀行,可曾想過這是斷子絕孫的行為,斷送的是子孫萬代的生存空間?

老子說:人類在揮霍自然資源時,太大方了,因為揮霍的是子孫後代的生機,似乎跟自己沒什麼關係。其實面對有限的資源,要有限制地使用,這樣才叫早作準備,才是人類整個種群根深柢固,長遠發展之道呀(治人事天,莫若嗇。夫唯嗇,是謂早服。……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

老子嘆息說:小小的地球,載不動六十幾億人口的慾望和貪婪呀!

(二十四)

老子說:我對人類的第五個忠告,是“無為”,不要違反“天道”的法則,自作聰明瞎折騰。

很多人對“天道”沒有好感,這不奇怪。任何一種有自主意識的智慧生物,都不希望自己的命運掌握在別人手中,骨子裡都想對抗“天道”,擺脫束縛,掌握自己的命運。

從古到今,人類從未放棄過“長生”之夢,幻想通過“悟道”、“修行”,白日飛昇、立地成佛,離開我們的這個宇宙,前往仙界或西方極樂世界,從此脫離“天道”的約束。

然而事實上,除了神話故事,在現實中我們從來沒有見到哪個人類成功過。仙道無憑,“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不過是人類一廂情願的夢想。你想想,遊戲世界中的人物,怎麼可能從服務器中活生生的跳出來,成為真實的人類?

老子說:人類對於“天道”的反感,其實沒有什麼道理,因為在更多時候,“天道”並不是在約束你,而是在保護你。多姿多彩的世界之所以存在,完全是因為“道”的法則在起作用,它使整個世界有章可循,井井有條,而且它還對所有生物一視同仁,進行著自然調節,維持著天地萬物之間的動態平衡。

天道的作用,就好象法律。雖然法律約束著你,讓你不能為所欲為,一旦你觸犯了法律,它就會制裁你。但在更多時候,你不得不承認,是法律給社會帶來了良好的秩序,是它保護著你,使你包括“生存權”在內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同樣地,天道在你不違反它的時候,就是你的“保護傘”,會罩著你。然而一旦你違反了自然法則,違背了自然規律,它就馬上變臉,要收拾你。

老子說:人們在能力比較弱小的時候,只會渴望得到法律的保護,不會覺得法律束縛了你;但一旦掌握權勢了,財大氣粗了,膽子就會大起來,想要凌駕於法律之上,胡作非為。同樣的,人類在啟蒙時期,在自然面前十分謙卑,很多種族有圖騰崇拜的傳統,敬畏各種神靈,希望能夠得到保佑;然而隨著人類的逐漸強大,慢慢變得勇氣十足,開始想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把自然法則踩在腳下。

老子說:在現實生活中,有勇氣是好事,但如果你把勇氣用在做犯法的事上,膽大妄為,無法無天,那就死定了。同樣的道理,人類在生活中充滿勇氣,那是好事,但如果把這種勇氣用在對抗自然法則上,就要被滅亡,那就壞事了(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

老天爺就是很討厭你不守規矩,不遵守自然法則,誰知道這是什麼緣故?就是聖人也很難搞得清楚(天之所惡,孰知其故?是以聖人猶難之)。

人在荊棘中,不動不刺。人類的處境就是如此,假如你遵守自然法則,不去觸犯它,就可以逍遙自在;但假如你想掙脫自然法則的束縛,那就要被它刺得遍體鱗傷。

老子說:我舉個例子。比如人類追求“長生”,其實長生是追求不來的。天地為什麼可以長久?因為“道”的程序是這樣設定的,並不是它們自己追求長生。只有程序中規定了你能長久,你才有可能長久(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人類追求長生的結果如何?從生到死,長壽的人佔十分之三,短命的佔十分之三,本來可以長壽,自己折騰死的,也佔十分之三。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他太想活了,瞎折騰,反而把自己折騰死了(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人軍不被甲兵;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老子說:這話我不是亂講的。歷史上有多少帝王,太想追求長生,結果吃丹藥致死的?多少人營養過剩,吃了太多補藥,最後把自己給吃死了的?還有,某著名醫生曾說過一句大實話:現在死去的病人,三分之一是病死的,三分之一是嚇死的,三分之一是治死的。自己折騰死的人,比病死的還多。

其實人類大可不必嫌命短。大風不可能一直刮,大雨不可能一直下。天地尚且如此,更何況人類呢?(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

老子說:作為人類,自然法則對你已經夠好了,至少比動物強得多,卻還嫌命不夠長、享受不夠多,想要突破自然法則,騎到老天爺頭上去,真是白日做夢!

(二十五)

我說:老頭,你說的“無為”,我覺得很難把握。因為我們人類有腦子,做任何事情都要經過大腦,因而都是“人為”的行為,到底怎麼樣才算“無為”,才不違反自然法則呢?

老子說:這確實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在遊戲中,規則往往是很明確的,甚至有一些幫助文件,玩家看一看就清楚了,就可以按照遊戲規則的要求來玩,只要你不是顧意的,就不會違反規則。而現實世界中,“道”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沒有幫助文件可讀,自然法則有哪些,人類根本不清楚,就是想遵守,也不知道怎麼去遵守。

動物沒有自主意識,沒有智慧,因而一切都依照本能,而動物的本能,是程序設定的,因而動物的行為不會違反自然法則。人類擁有了智慧,所作所為就不會完全因循本能,懂得權衡利弊,根據自己的判斷作出反應,由此也就脫離了程序設定的軌道(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

人類的行為脫軌之後,就有了違反規則的可能。而且人類根本就不知道自然法則有哪些,所以一舉一動都有犯規的可能性,那怎麼辦呢?

老子說,善於行道之人,深知自然法則不可違背,因而行為極其謹小慎微,可以這樣來形容: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純真質樸,虛懷若谷(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渾兮其若濁)。

老子說:一杯渾濁的水,你只要不去攪動,讓它慢慢沉澱,自然就會變得清沏起來;一個生態系統,只要你不去幹擾它,讓它自然生長,很快就會呈現出勃勃生機。懂得這個道理,就不會做過頭事,這樣人類作為一個種族就能保持下去,不會被新的智慧生命所代替(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靜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老子說:人類怎樣才不會違反自然法則呢?就是要一切順其自然,保持自然狀態。

(二十六)

我說:老頭,按照你的說法,人類是動輒得咎呀!稍有不慎,就會違反自然法則,破壞自然平衡,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把一切都交還給自然去處理,不進行任何人為的干預。

可問題是你根本就沒有證據,能夠證明你說的是對的。人類發展科學技術,人們才有衣服穿,有車子坐,有電燈電話,甚至我在天涯發貼,也是因為有了電腦和互聯網,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給人類帶來的好處,這是真正的證據。人們怎麼可能僅僅憑著你的主觀猜測,就不再發展科學技術,放棄眼前已經得到的利益?

老子說:人類太迷信證據了,證據能說明什麼?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今天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了好處,似乎證明了它在造福人類,可是明日就要連本帶利從你的子孫後代身上找回來,這筆帳要怎麼算?

人類的思維能力極其有限,認識也極其淺薄,能夠證明的東西與浩瀚的宇宙相比,只不過是滄海一粟而已。難道那些人類無法證明的東西,就不存在了嗎?且不說人類的那些論證有多少後來又被推翻。

老子說:其實有些東西,只要你靜下那顆浮躁的心,仔細觀察身邊的事物,就能體會得到。比如事物的循環往復,生命的葉落歸根,這是常識,根本無需證明。能認識到這些常識,你就是明智的。而如果連常識都不知道,胡搞一氣,那就很危險。因為常識的背後其實就是“天道”,你能遵循天道,順應自然規律,就永遠不會遭到自然法則的報復,不會惹來災禍(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曰覆命。覆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科學重實證,於是一些迷信科學的人,連一些常識性的東西都不願意相信,寧願相信那些冷冰冰的數字。其實你應該知道,很多東西是無法證明的,很多東西是無需證明的,就象氣候異常,你只要想想現在穿衣服的習慣和以前有什麼不同,就十分清楚了,完全無需科學家們拿出什麼數據來證明。

不能證明的事情,不代表它不會發生。當人類發明塑料袋的時候,人們只看到它的方便,沒有任何證據能夠證明,它會導致白色汙染,而事實的確發生了;當人們發明電冰箱的時候,沒有任何證據表明氟利昂會破壞大氣層,而後來事情的確出現了;當人們發明瘦肉精的時候,只看到它能讓豬多長肉,沒有任何證據證明它對人體有損害,而情況後來發生了;當人們發明抗生素的時候,只知道它對疾病有極好的治療效果,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它會導致超級細菌的出現,可能使人類陷入無藥可用的地步;當人們發明農藥的時候,只知道它可以殺蟲保高產,沒有任何證據表明農藥殘留對人體有害,並且使害蟲經過一輪又一輪的淘汰,變得越來越厲害,以至於原先的農藥失去了作用,需要使用毒性越來越強的農藥來對付……

老子說:人類寧願選擇迷信科學技術,不願意相信“物極必反”、“有利必有弊”這些常識,真是愚不可及呀!

(二十七)

我說:老頭,我想人類可以嘗試著發展政治、經濟、文化、科學、技術,假如有問題,再改正也不遲呀!總不能試都沒試過,就叫人什麼都別幹吧?那句話叫什麼來著?摸著石頭過河,說得多好!

老子說:不行。伸開雙手才能合抱的大樹,是從幼苗開始長起來的;九層的高臺,是用一小堆一小堆的泥土築起來的;千里之遙的遠行,是腳下一步一步走出來的(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很多極為嚴重的問題,都是由一點一滴細微的問題積累起來的。滴水穿石,聚沙成塔,很多問題看似輕微,最初容易被人忽視,但累積到最後卻會釀成大禍。比如現在的物種滅絕,是因為人類對自然界一點一點的蠶食,擠佔了其它生物的生存空間造成的。問題最初出現,也許是從很久以前的人類砍伐森林,開荒種田開始的,但那時的人們,絕想不到最後問題會發展到今天這樣的地步。氣候問題開始變得嚴峻,也許是從瓦特發明蒸汽機,人類開始使用煤炭、石油等各種燃料獲取動力開始的,但最初人們絕想不到事情會惡化到現在這個程度。

當你開著汽車外出旅遊,欣賞自然美景時,可能絕對不會想到,你個人看似微小的行為,其實已經干擾了自然。你知不知道,無數象你一樣使用汽車的人,造成的尾氣排放,正在扼殺眼前所看到的美景?

老子說:平衡還處於穩定狀態的時候,易於保持;事情還沒出現徵兆的時候,易於謀劃。對於可能出現的問題,要將其扼殺在萌芽階段,因為這時候它還比較脆弱,易於消除;這時候它還比較細微,容易消散。對於問題,要在它還未出現之前,就將其消彌於無形;對於危機,要在它還未造成後果之前,就把它搞定(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

自然界處在一個微妙的平衡當中,如果你不打破這個平衡,它可以維持很久,比如恐龍就曾統治世界長達1億5千萬年。但這個平衡其實又是非常的脆弱,一旦你打破了這個平衡,它很快就會陷入崩潰,比如人類文明史還不到一萬年,整個生態系統就已經亂得一塌糊塗了。

老子說:人類還是不要抱有僥倖心理的好。固執已見,只會加速滅亡。如果人類夠聰明,那就不要固執地追求物慾,追求精神滿足,這樣才不會有問題(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

(二十八)

我說:老頭,我大概知道你的意思了。你是要人類一切順其自然,行為不要干擾程序的運轉,以免遭到自然的報復,受到自然法則的制裁,給種群帶來災禍。這就要求人類要做到“守弱”、“知足”、“不爭”、“節制”、“無為”,除此之外還有什麼?

老子說:我給人類的第六個忠告,是不要過分執著於人為的觀念判斷。

低級動物沒有智慧,沒有思維能力,也就沒有自己的判斷標準。大馬哈魚在交配的時候,不會選擇比較漂亮的母魚作為自己的配偶,因為它根本沒有美與醜的觀念。而高級動物有了一定的智慧,在這方面與低級動物之間有區別,比如孔雀開屏,雄孔雀會展示自己的羽毛,來吸引母孔雀的親睞;有些鳥類,在發情期會大聲鳴叫,以其聲音的清脆來吸引母鳥。在這些動物眼中,已經出現了“區別”的意識,所以才會有所選擇。

老子說:人類對於世界的認識來自於比較。人們為什麼認為美女很美呢?是因為和難看的作了比較;為什麼知道善良的人善呢?是因為和惡人作了比較(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事實確實如此。人類的腦子裡之所以會有事物的概念,是因為事物有自己的特徵。而人類對於這種特徵的認識,是在把它與其它事物進行比較時發現的。

如果沒有比較,人類腦子裡就根本不會有概念、觀念的出現。如果大家都長得一模一樣,就不會有美、醜的概念了;如果大家都很善良,就不會有善、惡的概念了。所以那些看似對立的概念,其實是相互依存的。有“有”才會有“無”、有“難”才會有“易”、有“長”才會有“短”、有“高”才會有“低”、有“前”才會有“後”,概念都是在比較中產生的(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老子說:觀念會改變人類對於世界的認識,事物沒有變化,但人類的判斷髮生了變化。比如魚翅,無論是營養價值,還是味道,並不見得比其它美食好到哪裡去,可為什麼那麼貴?其實只是因為它的“稀有”。還有美女,為什麼戴上“世界小姐”的桂冠,就會讓人覺得身價百倍?無非是因為“稀罕”。

觀念使人類的行為變得複雜。男人為什麼希望能夠擁有更多的女人?因為在他看來,每個女人都是不一樣的,環肥燕瘦,各有各的味道。找小姐的時候,如果是學生,感覺似乎就更好一些,而如果是個什麼明星,那就更棒了,那種感覺更爽更刺激。這就是觀念給人類行為帶來的變化,大馬哈魚顯然不會如此。

(二十九)

老子說:人類直接感受到的,只是事物的表面現象,因而形成的直觀印象,往往與事物的真實情況正好相反。

“道”這個程序是最圓滿的,看起來卻似乎有許多不完美之處,比如人類會覺得天地不仁,放任萬物弱肉強食是一種缺憾,但其實正是因為這樣,這個程序才能循環運轉,永遠不衰竭(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道” 在人類眼中似乎空洞無物,就象是不存在一樣。然而實際上它卻是無處不在,世界上的萬事萬物無不在程序的控制之下(大盈若衝,其用不窮)。

最直的東西,看起來往往似乎是彎的;最巧妙的東西,看起來往往似乎是笨拙的;最擅長辯論的人,看起來往往似乎不善言詞(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老子說:有些人說話很好聽,讓你感覺很舒服,但這些話往往不可信;有些人說話很衝,但可信度更高(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在現實中應該有這樣的體會,當你找人借錢時,如果對方把話說得很委婉動聽,你就要有這個思想準備了,對方根本沒打算借錢給你;而打算借錢給你的人,不會去斟酌要怎麼跟你說話。

老子說:經常和人爭辯的人,貌似很擅長辯論,其實不是那麼回事;擅長辯論的人,根本不會動不動就和人爭辯(善者不辯,辯者不善)。博學的人,貌似懂得很多,其實根本不是那麼回事,正因為他涉及面廣,所以往往都是一知半解,鑽研不深;對某個領域鑽研很深的人,往往不可能涉及面太廣,不會很博學(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三十)

老子說:因為人類的直觀感受,往往與事物的真實狀況正好相反,所以如果據此來進行判斷,那麼得出的結論就大錯特錯了。

人們直觀上覺得“有”、“多”比較好,可能覺得“無”、“空”代表著沒用,其實事實並非如此。車輪中間是空的,才能轉得動;房子中間是空的,才能放東西。在一個具體的事物上,往往要“有”和“無”結合在一起才能起作用(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老子說:從直觀上來說,人們會覺得踮起腳跟站得比較高,但其實這樣你連站都站不穩;如果從直觀上來看,人們會覺得大跨步走得更快,其實這樣沒走多久你就累了,反而走不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從直觀上來看,人們會覺得彎曲的、低窪的、破舊的東西不好,東西少當然不如多。但實際上彎曲的東西容易保全,比如彎的樹比較沒用,不會被人砍伐,低調做人不容易惹來是非;低窪的地方,水就會往那裡流,謙虛的人,別人會比較喜歡他;東西破舊了,容易換新的,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嘛!少的事物,說明它的成長空間大;東西多了,有時候反而會讓你無所適從,比如你手上只有一個時鐘的時候,你很清楚現在是幾點,而如果有了兩個,你反而不知道哪個時間是對的(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 轉載請註明天人學周天靈宇博客鏈接

了生死、知天地、悟人生、明實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