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中吾有三寶“天下先”如何解釋?

我恆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慈愛。這裡指的是:不讓屬性/類別的含量受到減少。

:節儉。這裡指的是:不讓屬性/類別的含量超標。

不敢為天下先:不敢在天下平衡時先行動,而打破平衡。

【我有三個寶貴的方法,通過執行它們來保全我的“大”。一個叫“不讓屬性/類別的含量受到減少”,一個叫“不讓屬性/類別的含量超標”,一個叫“不敢在天下平衡時先妄動,而打破平衡”。】

如何才能保證“包含一切”呢?

唯有保持相對性平衡。

怎麼保持相對性平衡呢?

老子告訴我們有三個方法:

1.要慈愛:不要讓相對的屬性/類別的含量受到減少,而低於平衡容量。

2.要節儉:不要讓相對性的屬性/類別的含量過多,而超過平衡容量。

3. 不敢為天下先:

什麼是“為”?

“為”就是人的主觀作為。

好的“為”是指“通過作為來修復平衡“,是糾正平衡的行為。

不好的“為”是指打破平衡。


什麼是“為天下先”?

就是在天下人還沒有打破平衡時,就先去實行作為。

為什麼不敢?

因為不敢打破自然平衡,因為“為天下先”就會打破平衡。


前面我們講過,聖人的是扮演“維持天下這個天平的平衡”的角色。

當天下已然處在平衡狀態時,就不能碰它,一先動就打破了自然平衡。

當民眾化而欲作,打破了平衡之後,聖人就要出手去恢復自然平衡。

所以聖人不能先動,只能後動。

這就像治病,只有病了之後才能針對性的開藥。

如果沒病就亂吃藥,那不是沒病找病?


難道聖人就這麼窩囊被動?

當然不是。

在民眾化而欲作之前,聖人會“鎮之於無名之樸”,給民眾去除過多的主觀相對性,讓民眾“少私、寡慾、見素、抱朴、絕學、無憂”。這就像打預防針。


《老子》中吾有三寶“天下先”如何解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