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爾沃和奔馳寶馬奧迪的差距在哪?

不僅沃爾沃,其餘BBA以外的豪華品牌,都是很難成為主流。豪華車領域固化得很,BBA車型實力很多時在同級裡並不強,甚至偶有失水準的情況,但套上車標後,它們依舊能成為一哥。

很現實的一點,非BBA以外的豪華品牌,都被冠以“二線豪華”之名,頭三名只在BBA之間易手。反觀普通品牌,雖然消費者對品牌印象也有不少僵化,但多年來排名也可以看到不少你上我下。

沃爾沃和奔馳寶馬奧迪的差距在哪?

回答裡有大神提到沃爾沃沒D級車,所以品牌號召力上不來。D級車確實能鞏固一個品牌的江湖地位。當年雷克薩斯就是靠LS打開市場,但如今這招不太奏效。

捷豹有XJ,現代有雅科仕,凱迪拉克有CT6,它們都是D級車,但品牌仍不見被廣泛認可。包括雷克薩斯LS,這個系列存在感很弱。

沃爾沃還有一個難成主流的地方,就是審美太有性格。我個人非常喜歡性冷淡風,所以對沃爾沃內飾設計毫無抵抗力。

沃爾沃和奔馳寶馬奧迪的差距在哪?

可是從身邊人情況來看,不接受多於接受。沒錯,知乎裡自曬的裝修看到很多走簡約風,但別因此以為這種審美在中國屬於主流。

==========================================================

討論完沃爾沃難成主流的原因,再順道談一下沃爾沃的安全,以及駕乘方面的造詣。

沃爾沃的賣點是安全,在被動安全方面,確實強於業界水平。舉一個例子,就是美國IIHS剛加入25%偏置撞擊測試的時候,包括BBA在內的一眾豪華品牌撞出很差的成績,但沃爾沃S60依舊能拿到good的成績。

沃爾沃和奔馳寶馬奧迪的差距在哪?

這裡說明一個問題,很多豪華品牌在碰撞安全方面的投入點到即止,即拿到五星就算數。因此考試題目稍微一變,它們就立刻露餡。這個不能怪廠商,你默默投入更多進去,你都是跟人家一樣叫做碰撞五星。在消費者眼中,你們是沒差別的。

沃爾沃就不同,不斷鑽研安全,一些測試不涉及的部分,也會將它做好。順道一說,留意一下IIHS,對安全肯默默下苦工不僅限於沃爾沃,平民品牌裡本田和斯巴魯也有類似精神。當然啦,中國版本是否縮水,那就是另一個話題了。

不過進入主動安全時代,沃爾沃優勢不明顯。更多主動安全方面的技術,是由奔馳率先應用。去到自動駕駛領域,沃爾沃只能說在被動跟上步伐,對整個業界沒有太多牽引作用。

所以你會看到,沃爾沃近年宣傳不再拘泥於安全,會擴展到跟健康相關的地方。例如車內金屬抗過敏標準,座椅保護脊椎,以及車內空氣如北歐等。於是有人調侃,買沃爾沃的人都比較怕死。

接著說沃爾沃的駕乘感。

國內現售S60L、S90L,以及進口V90 CC,屬於較為原汁原味的沃爾沃。所謂原汁原味,說白了就是歐洲味明顯,不適合中國路況。

以V90 CC為例,懸掛非常剛硬。國內很多城市大搞基建,會遇到不少被弄爛的路。V90 CC懸掛對爛路的處理過於硬碰硬,加上座椅也非常硬,衝擊大到讓人很難放鬆。

可是跑到高速路的話,V90 CC這種硬懸掛又能讓車身平穩,穩得想去超速駕駛,這時你能體會到工程師的用心良苦。但對於大部分中國用戶,能快速移動的時間,在整個開車生涯中,不超過10%。

通常聽到懸掛硬,就會想到運動調校,可是V90 CC和S60的轉向比例都很遲緩,整臺車駕駛起來會覺得挺沉悶,V90 CC甚至會給人笨拙感。S90L在駕駛感上有進步,但依舊談不上好玩。

沃爾沃和奔馳寶馬奧迪的差距在哪?

以中國買家普遍口味來看,上述幾款車既不舒適,又不運動,很難理解沃爾沃想追求什麼。考慮到沃爾沃所在的北歐,又能一定程度理解這種調性。在冰雪環境下開車,操控太機靈,不一定是好事。我曾去過芬蘭出差,寶馬在當地較為罕見。包括曾以操控為賣點的薩博,日常狀態下駕駛,整臺車也是很收斂,不會讓你躍躍欲試。可是這種調性放在中國,就有點莫名其妙。

雖說吉利很早就收購沃爾沃,但早期吉利話語權很低,沃爾沃依舊我行我素,沒太多考慮中國買家的口味。吉利能對沃爾沃施加大影響,估計就這幾年的事情,尤其是有領克之後。於是沃爾沃一些最新的車型,會發現設定比以往討巧。

沃爾沃和奔馳寶馬奧迪的差距在哪?

例如說最新的XC60和XC40,兩臺車懸掛不再是那種無情的硬。軟化後換來很好的濾振,行駛起來更容易討得中國買家歡心。操控有一定犧牲,例如劈彎時側傾很大。可是以日常節奏轉彎,能感受出沃爾沃對“靈活感”三個字做了很多優化。可以說,沃爾沃底盤在豪華車裡功底不深厚,不像寶馬和奧迪,時不時能做出舒適和駕駛同時高分的車型。

但畢竟中國用戶沒幾個開得那麼硬核,你針對他們常用速域優化好就夠了。總好過沃爾沃之前的車型,調校跟中國需求南轅北轍。其實最近很網紅的領克,01和02在調校上,跟沃爾沃新XC60和XC40很類似,都是吃透了中國買家的駕駛習慣,然後投其所好。這個其實是好事,曾經的觀致,就是不顧中國用戶需求,硬搬歐洲調校,而被大家認為曲高和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