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郑州》第七篇:创新先河之引领

豫尚风行│375期

重读郑州

一座由考古发现的中国创世王都

《重读郑州》第七篇:创新先河之引领

第七篇 创新先河之引领

  • 居天地之中,采八方灵气,郑州人在接纳融汇各地的文明元素中涅槃重铸,创造出了一系列灿烂的古代科技文明,留下了辉煌的篇章,这些创造曾在不少方面引领中国科技发明之先河,成为后人文明征途上进步的阶梯。

    郑州是中国古代人们文化心灵中的天地之中,也被认为是量天测地最佳之所。因而,这里成为我国天文学的重要发祥地。早在6000年前,生活在郑州的人们就开始观测天象,探寻寰宇。郑州大河村遗址出土的彩陶上绘制的精美太阳纹、月亮纹、星座纹、彗星纹、日晕纹等图像,表明早在那个遥远时代,先民们就已经翻开了观察探寻天空宇宙的最初一页。大河村描绘的天文图像也是我国发现的时代最早、种类最丰富的天文图录。夏、商王朝在郑州建都,依这里的四季变化制定了我国最早的历法夏历和殷历。其中的重要时令至今仍为农家所看重。公元前11世纪,西周周公旦为测天中地心,来到登封阳城建立圭表,今日这里仍有周公测景台。盛唐时期,著名天文学家张遂、南宫说长时间在登封研究天文历法,制定出著名的《大衍历》。元代郭守敬更是以这里为中心建立天文台,所制定的《授时历》,以365.2425天为一年,与实际天象只差26秒,比现今通行的格里高利历(即《公元历》)早制定出300多年,将中国天文学成就推向世界高峰。

《重读郑州》第七篇:创新先河之引领

郑州元代 观星台

《重读郑州》第七篇:创新先河之引领

郑州唐户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上留有制作时织物纹饰痕迹

  • 郑州地区是人类从山岭走向平原生活选择的最早地区之一,与人类生活有关的许多创造便发生在这里,丝织是其中之一。传说生活在郑州的黄帝正妃嫘祖发明了养蚕取丝织造衣服,因而被奉为蚕神。20世纪80年代在郑州青台遗址,发现了一批距今5500年左右的纤维纺织物,经科学检测,不仅有麻织的布,还有蚕丝织的帛和罗,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丝绸实物,使嫘祖“育蚕取丝、造机杼作衣”的传说得到实证。实际上,早在8000多年前,郑州裴李岗文化遗址已出现了纺织工具陶纺轮,其后不同时期的出土器物上经常发现纺织物痕迹,这些都显示出郑州在中国古代纺织技术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重读郑州》第七篇:创新先河之引领

郑州郑韩故城出土的春秋时代的青铜莲鹤方壶

  • 金属器具的制作和使用是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标志。郑州在中国古代冶铸史上成就斐然。早在4000年前,郑州已经遍布青铜冶铸作坊。夏商时期,郑州人更是将青铜文明推向高峰。考古发现表明,夏代已有范铸青铜器。商代时,郑州已能使用多面范、芯装配而成的复合范,铸造出重量近百公斤的青铜方鼎以及具有复杂纹饰和结构的提梁卣,创造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陶范熔铸技术。春秋时期,郑州制作的莲鹤方壶被誉为青铜时代之绝唱。战国时期,韩国的兵器则以精良坚韧闻名天下,《战国策》就有“天下强弓劲弩皆韩出”的记载。2300年前,郑州已是全国重要的冶铁基地,新郑、古荥、铁生沟等冶铁遗址均在十万平方米以上,其中古荥冶铁作坊是汉代河南郡官营第一冶铸作坊,发现有两座规模宏大的炼铁高炉遗迹,其中一号炉为椭圆形竖炉,容积可达50立方米,当年这里所采用的球墨铸铁技术,比欧洲更是早了近2000年。

《重读郑州》第七篇:创新先河之引领

左上:出土于郑州的商代青釉瓷尊

右上:出土于郑州的唐代青花盖罐

左下:出土于郑州的白底黑花玉壶春瓶

右下:出土于郑州的三彩双耳盂

  • 中国是瓷器的发源地,郑州古代陶瓷生产则源远流长,并且在中国瓷器发展史上占有精彩篇章。一万年前李家沟制作的陶片已非常成熟,6000年前大河村生产的彩陶绚丽辉煌,郑州商代原始青瓷尊的发现改写了中国瓷器发展史,唐宋以降,郑州生产的三彩陶、唐青花、珍珠地更是将中国瓷器名播远洋。如今,郑州出土的3600年前的商代青瓷尊仍是目前能够见到的中国最早的原始瓷,郑州出土的唐代青花瓷罐仍是中国仅有的两件大型完整器皿,而巩义三彩窑址、白瓷窑址、新密窑址、登封窑址更是人们探寻中国瓷器发展嬗变的宝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