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后,为何把六大名著变成四大名著?淘汰的两部著作是什么?

解放后,为何把六大名著变成四大名著?淘汰的两部著作是什么?

如今我们一听到四大名著感到习以为常了,但是,你知道吗,在最开始的时候,为大众所熟知的是并不是现在的四大名著,还有两部作品,那么,另外的两部名著是什么呢?又是为什么会被淘汰掉呢?

解放后,为何把六大名著变成四大名著?淘汰的两部著作是什么?

其实,这件事说起来也是无奈之举。那是在建国伊始,国家领导人考虑到我国文艺事业的发展以及人们日常的文娱生活不能缺少或太单调,所以要求从我国古典优秀的小说中选取一些印刷出来供国民阅读,提高一下国民的文化素养。而六大名著便成为首要之选,文化部就从其中挑选出四部印刷出版,不想人们阅读欲望及其高涨,二十万册的印刷量一经出版就被抢购一空,没有买到书的民众甚至向出版社打电话或亲自去出版社要求加大印刷量。看到民众阅读兴趣如此高涨,印刷社便加大印刷量,因而,在那个时候,国民的阅读的书籍除了毛主席的作品及一些相关的外,就是这四部小说,人们顺口就将他们称之为四大名著,久而久之,也就在全国普及了,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解放后,为何把六大名著变成四大名著?淘汰的两部著作是什么?

而说起另外两部作品的原因,说起来也是无可奈何,主要是由于当时国务院要求只选取四部小说,这种限制数量的要求使得另外两部作品没有被普及的印刷,当然,这不能说明另外两部作品不优秀,相反,如今看来,另两部作品比之四大名著有过而无不及。另外的两部小说就是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解放后,为何把六大名著变成四大名著?淘汰的两部著作是什么?

说到《儒林外史》,它描述了晚清时期社会上无论官场还是底层百姓的生活状态,可以说是一副社会的百丑图。其中的一些情节可以说是脍炙人口,读来让人爱不释手,回味无穷,最经典的就是范进中举这一情节,写了落魄书生范进苦读诗书,劳碌奔波数载,终于高中,致使他情绪难以控制,竟直接疯癫了。而周围人对待他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尤其是他岳父胡屠夫,读来真是让人感到可悲。

解放后,为何把六大名著变成四大名著?淘汰的两部著作是什么?

至于《聊斋志异》同样是家喻户晓,作者蒲松龄可以说是深受科考的危害,几十年未曾考中,索性不考,进而著书立言,他将一腔忧愤倾注于笔端,在一个个花鬼妖狐的故事里,辛辣的讽刺了封建制度的黑暗,可谓是大快人心,文学价值非常高,想象力更是丰富。

因此,可以说这六本名著都非常的好,值得我们去深深品读与体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