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门之变”中的于谦:不出手是错,出手更是错

“夺门之变”中的于谦:不出手是错,出手更是错

明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十六破晓时分,紫禁城内钟鼓齐鸣。等待上朝的文武官员鱼贯入朝,却发现奉天殿已悄然易主,坐在宝座上的已不是昨日之君。群臣愕然之际,时任左副都御史的徐有贞高呼:太上皇复位了!

英宗复位

这一幕,在历史上称为“夺门之变”。被圈禁八年的明英宗在大臣、太监的帮助下重新夺回由其弟景帝执掌的皇位。在今天看来,此番政变能如此轻易成功,也颇具戏剧性。这其中有四个关键人物:石亨、徐有贞、张軏、曹吉祥。

历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变”发生后,明英宗被瓦剌所擒。在于谦等大臣的推举下,英宗的弟弟郕王朱祁钰登上皇位,即为景帝。后来瓦剌见无利可图,失去利用价值的明英宗被放归。但是景帝恋位,不肯退位。一山不容二虎,明英宗被接回京师后,尊为太上皇,软禁于南宫。

景泰八年,明景帝病重,又无子嗣。武将石亨打起了主意,他与前府右都督张軏、太监曹吉祥、左都御史徐有贞商议拥立明英宗复位,以博得不世之功。事不宜迟,四人决定于正月十六动手。当晚,徐有贞换上朝服,怀着一去不复返的决心离开了家,临行前对妻女交待说:“我要去办一件大事,办成了是国家之福,办不成我徐家就是灭顶之灾。你们好自为之。”

“夺门之变”中的于谦:不出手是错,出手更是错

就这样,四人带领千余名兵丁死士向皇城进发。四鼓时分,他们由长安门潜入皇城,皇城内的守军见这伙人十分蹊跷,但也不敢过问。人马顺利到达南宫,毁墙破门而入。

英宗朱祁镇正在灯下读书,看见一大堆人闯了进来,惊问来者何人。徐有贞等人俯伏在地,高呼:请陛下复位!当时月明星稀,众人簇拥着朱祁镇直奔大内。来到东华门,守门兵士上前阻拦,朱祁镇喝道:朕乃太上皇也!守兵唯唯而退。一行人继续疾行,向奉天殿而去,当朱祁镇终于重新坐上阔别八年的皇帝宝座,石亨、曹吉祥敲响钟鼓,召集群臣。当文武官员上朝时,发现宝座上的皇帝不是景帝,而是太上皇。正在群臣愕然不知所以时,徐有贞站出来大喊:太上皇复位了!朱祁镇对百官宣布:“景泰皇帝(指朱祁钰)病重,群臣迎朕复位,众卿仍担任原职。”众臣见事已至此,只能跪倒参拜,高呼万岁。

这一场政变可谓惊心动魄,分秒必争,时不我待。当朱祁镇重新坐上宝座时,景帝朱祁钰正在乾清宫西暖阁梳洗,准备临朝,突然听到钟鼓齐鸣,不明所以。当得知是太上皇复位,朱祁钰连说三个“好”字,然后重新回到床上,脸朝墙睡下。

假设一下,如果景帝早几分钟临朝,如果英宗晚到奉天殿几分钟,大殿上群贤毕集,贸然闯入一个衣冠不整的太上皇,不但百口莫辩,而且非常可笑了。历史不容假设,短短几个时辰,不但明朝历史为之改变,许多人的命运也从此改写。

小吏大能量

五百多年后,我们重新审视这一历史事件,发现其中有许多蹊跷的地方。

当时,徐有贞等人明目张胆进入皇城,居然没有受到多少阻拦。他们是从长安门进入,长安门是群臣上朝必经之门,立有一碑,上书“官员人等,到此下马”,并有禁军把守。一行人却通行无阻,实是可疑。

据《大家》陆波分析,这些叛了景泰皇帝朱祁钰的人还是很心虚的,他们都算不上朝廷的实权人物,只有石亨算是个京师团指挥,可以调派一些兵士,徐有贞只是个翰林侍讲,其他人都是太监和低层小官。话虽如此,但不能小看石亨和曹吉祥的能量。

“夺门之变”中的于谦:不出手是错,出手更是错

明代每一任新皇帝即位,都要对京师禁卫军结构作出调整,增置或改建禁卫组织,增加某些禁卫组织的职能,有时调京营禁军巡视内城,有时调边镇军队人卫京师,并时常授权给宦官统领京营禁军。而石亨因为重创瓦剌军有功,在于谦的推荐下掌管京师禁卫军。曹吉祥早年入宫为宦官,投身于权倾朝野的王振门下。英宗正统六年,太监曹吉祥受皇帝委派,监军西征,官号都督。京师三大营改建为十团营后,景泰帝任命太监曹吉祥、刘永诚节制团营,这是明代开创以来内臣监管京师禁卫军的最高职务。此后历任皇帝都沿袭此例,任用宦官监管京师团营。正是这样,石亨和曹吉祥借助手中的禁卫军权,顺利地发动了“夺门之变”。

如此看来,如果没有石亨和曹吉祥这两个握手实权的人物,他们光是皇城守军这一关都过不去。

于谦之死

在整个“夺门之变”中,不能忽略一个重要人物:于谦。

“夺门之变”发生时,于谦时任太子少保、兵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徐石等人发动事变时,于谦不可能不知道。“于少保最留心兵事,爪牙四布,若夺门之变,懵然不少闻,何贵本兵哉?”

其实在徐、石密谋时,于谦就已经获取了一些消息,“夺门之役,徐石密谋,左右悉知,而以报谦”,“方徐石兵夜入南城,公悉知之”。为什么于谦得知情况后不为所动,没有采取任何措施?

一说,于谦以他手中的权力,完全可以制止这场宫廷政变,“时重兵在握,灭徐石如摧枯拉朽耳”。但是于谦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顾念身一举事,家门可保,而两主势不俱全”。

就是说,于谦若出手制止政变,自己身家性命可以保全,但是景帝与英宗之间势必撕破脸皮,形同水火,不论是二君谁舍谁留,都是于谦不愿看到的。

但是,话只说对了一半。于谦时任太子少保、兵部尚书,但他是否有权不经当今皇帝授权,直接拦截前任皇帝的舆驾?太上皇虽无权,但余威尚在,在太上皇面前,于谦还能挺起腰来吗?当时景帝已病重,身边都是曹吉祥的人,于谦就是想向皇帝请旨,他能进得了大内吗?况且此次政变是在孙太后的默许下才发动的,试问于谦还有机会吗?

“夺门之变”中的于谦:不出手是错,出手更是错

还有,我们不能忽视了一个细节:“夺门之变”发生时,景帝朱祁钰正在梳洗准备临朝,突然听到前面撞钟擂鼓,立即问左右:“莫非是于谦不成?”意思是问是不是于谦谋反篡位了。注意这个细节,为什么景帝第一反应是于谦谋反?为何于谦在景帝眼中竟是如此印象?

因为,于谦“以定社稷功,为举朝所嫉”,加上他孤高自负,从不结交党羽,独往独来,因此为朝廷小人所嫉恨,时时在皇帝耳边进谗言说坏话,久而久之,在皇帝心目中,主张“社稷为重,君为轻”的于谦纵然有功于社稷,但他重兵在握,也不能没有功高盖主的嫌疑。

为群臣所排挤,为当今皇帝所猜忌,于谦真是孤掌难鸣,没有人可商量,没有人为他撑腰。因此,“夺门之变”发生后,他不出手是错,出手更是错。

之所以造成这个局面,一方面是小人所嫉,一方面是其性格使然。明朝廷党派林立,朋党之争势同水火。但于谦个性刚直,从不附庸朋党,不站队,这就犯了朝中大忌。甲派认为你是乙派的人,乙派认为你是甲派的人,都视你为敌人,欲除之而后快。所以在权力斗争中,中立派、骑墙派的下场更惨。

英宗复位后,徐有贞、石亨等人随即编织罪名,置于谦于死地。朝中大臣没有人站出来为于谦辩护,在危难时刻,朝臣们想的是怎样投合得势者以获得恩宠。就这样,“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的一代名臣于谦以“谋逆罪”被弃市问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