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釁、滋擾、負擔——美式“航行自由”無非帶來了這些

年初以來,美軍在南海及周邊海域動作頻頻,其海軍、空軍、海軍陸戰隊相繼出動,忙得不亦樂乎。

挑釁、滋擾、負擔——美式“航行自由”無非帶來了這些

▲ 1月7日,美軍第7艦隊“麥克坎貝爾號”擅自進入西沙群島附近海域航行。

1月11日至16日,美英兩國海軍在南海舉行首次海上聯合演習。


挑釁、滋擾、負擔——美式“航行自由”無非帶來了這些

1月12日,美軍驅逐艦“麥克坎貝爾”號和英軍護衛艦“阿蓋爾”號在南海進行聯合軍事演習。

1月26日至2月6日,美軍F-35B“閃電II”隱形戰機在菲律賓附近海域的“黃蜂號”兩棲攻擊艦上起降。

挑釁、滋擾、負擔——美式“航行自由”無非帶來了這些

▲ 2月5日,4架美國空軍的CV-22“魚鷹”傾斜旋翼機在越南峴港國際機場中轉降落。這是自越南戰爭結束以來,美軍作戰飛機首次出現在越南領土。

2月11日,美軍“斯普魯恩斯”號和“普雷貝爾”號導彈驅逐艦擅自進入中國南海海域。

美軍在南海的頻頻“熊出沒”,給本已平靜下來的南海局面注入了新的波瀾。美國官方給這一系列行動冠以“航行自由”行動(FONOPs)的名號,聲稱目的是挑戰中國 “過度的海洋主張”,維持對受國際法保護航道的使用權。

然而,從國際法規範、南海當事國反應和美軍內部抱怨來看,所謂的“航行自由”行動帶來的只有挑釁、滋擾和負擔。

“不合法”的域外闖入者

美軍的“航行自由”行動,被定義為美國在全球範圍內針對海上規則的政策宣示,最早起源於1979年。這一行動主要由兩部分內容構成:一是美國國務院領導從外交領域對國外法律、法規,或沿海國的其他與國際法相違背的主張(過度的海洋主張)提出抗議;二是由美國國防部負責通過實施軍事行動抗議“過度的海洋主張”,與國務院互為補充。

1983年美國海洋政策強調,美國不允許其他國家單邊的旨在限制國際社會權利與自由的法案施行。

每年,美國五角大樓都要發佈非正式的“航行自由”報告,表明美軍對沿海國及其過度海洋主張的挑戰。

美國國防部發布的《2017(財)年“航行自由”報告》直言不諱地說,“航行自由”行動支持美國在海洋自由的長期利益。


挑釁、滋擾、負擔——美式“航行自由”無非帶來了這些


雖然沒有國際法定義,但是美國國防部用“海洋自由”(freedom of the seas)表示海空權利、自由與合法用途,包括軍艦與軍機的使用。美國通過全面、規律和慣常的全球範圍“航行自由”行動,保證其軍事力量的全球機動與自由貿易。

美軍“航行自由”行動,無疑是對聯合國海洋法的挑釁。靠著沒有國際法支持的“海洋自由”“航行自由”,美軍多年來在世界各國海域橫行霸道,其行為顯然不在“無害通過權”之列。

按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30條的規定,“如果任何軍艦不遵守沿海國關於通過領海的法律和規章,而且不顧沿海國向其提出遵守法律和規章的任何要求,沿海國可要求該軍艦立即離開領海”。而美軍對此的立場是,美國不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批准國,不受相關條款的限制。

有趣的是,當美軍的闖入遭到其他國家抗議或驅離時,美國官方和軍方又反覆強調,軍艦在自由航行範圍內執行任務,其行為符合國際法。

在2013年所謂的“南海仲裁案”發生後,既不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批准國、也不是南海權益聲索國的美國,搖身一變,成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捍衛者,把自己單方面的“航行自由”行動包裝成維護國際海洋法的正義之舉。


南海當事國“並不領情”

非常諷刺的是,美軍在南海頻頻動作之際,恰恰是南海整體局勢趨穩向好,海上務實合作成效初現之時。

2018年8月,中國和東盟國家就“南海各方行為準則”單一磋商文本草案達成一致,中方提出三年完成“南海各方行為準則”磋商的願景,得到多方積極響應。

挑釁、滋擾、負擔——美式“航行自由”無非帶來了這些

2018年8月2日,中國-東盟(10+1) 外長會議在新加坡舉行。

2018年10月,中國和東盟成功舉行首次海上聯合演習。當年年底,中菲簽署《關於油氣開發合作的諒解備忘錄》,在南海油氣勘探和開發合作方面邁出新步伐。有專家認為,美國此時打“航行自由”牌,高調展示區域軍事存在,有刻意挑動南海周邊國家矛盾、製造緊張氣氛之嫌。


挑釁、滋擾、負擔——美式“航行自由”無非帶來了這些

10月22日上午,中國-東盟“海上聯演-2018”演習開幕式在中國湛江某軍港舉行。

美軍在國會報告時,反覆強調美國可以藉助宣示“航行自由”向地區盟國和夥伴國家表明美國在南海地區的軍事存在。而對於美國在南海的“無風起浪”,南海當事國並不領情。


挑釁、滋擾、負擔——美式“航行自由”無非帶來了這些


▲ 2018年11月15日,出席東盟峰會系列會議的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敦促美國及其盟友停止在該地區的軍事演習。他告誡美國,製造摩擦只會破壞中國與鄰國在解決南海爭端上的努力。南海衝突最好是通過中國與東盟國家間的談判解決,美國及其盟友的“航行自由”行動只會激化矛盾。

美軍霸道的“航行自由”行動,同時侵害了南海各國的海洋權益。2019年1月8日,美艦“麥克坎貝爾號”擅自進入西沙群島附近航行,幾乎駛入了越南家門口,這與越南所堅持的利益並不相符合。

越南外交部發言人黎氏秋恆就此表示,越南是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締約國,尊重各國在符合海洋法公約下的各種飛越與航行自由。同時,呼籲相關國家嚴格遵守原則,嚴格履行各海域相關國際法義務。

這番話表明,美艦的橫行霸道,連原本支持美國的越南都無法忍受。美軍以“航行自由”支持南海當事國的主張,現在真的是隻剩下遮羞布了。


損人不利己的軍力虛耗

美軍的“航行自由”行動,並不像美國官方宣傳的那麼冠冕堂皇。美軍內部對這種徒勞無益的行動,更是好感度不高。

從力量配置上看,近年來,美國海軍本來就處於老艦密集退役、新艦入役緩慢的青黃不接之時,五角大樓把數量有限的主力艦投入到額外的“航行自由”行動中,害得美軍在執行戰備任務的同時,不得不在各個海域之間疲於奔命。

美海軍多次內部抱怨“航行自由”行動成本太高,過度牽扯艦隊精力,浪費主力軍艦的寶貴發動機壽命。美軍正常的訓練、維修計劃,也因此受到嚴重影響。

去年以來,美軍頻繁發生撞船事故。美軍報告揭示,戰備計劃之外的“航行自由”行動,是造成美軍官兵精力下降的原因之一。

從行動效果上看,美軍在南海的“航行自由”行動基本是形式大於效果。目前,美國軍艦到南海執行所謂“航行自由”行動,主要從新加坡樟宜基地、日本橫須賀基地出發,到南海時已經“師老兵疲”,還要很快面臨對手以逸待勞的驅離。在這種“貓鼠遊戲”中,不佔據主場優勢的美軍艦艇基本停留不了太長時間。


挑釁、滋擾、負擔——美式“航行自由”無非帶來了這些

美軍“普雷貝爾”號導彈驅逐艦(資料圖)

以2月11日為例,按照五角大樓的設想,美軍“斯普魯恩斯”號和“普雷貝爾”號導彈驅逐艦進入中國南海海域後,原計劃要進行一系列訓練科目。結果,兩艦在進入目標海域後,就被中國的軍艦、飛機牢牢盯住,其原計劃的訓練科目根本無法開展。在短短一天不到的時間裡,美艦就狼狽離開了任務海域。

有學者認為,未來不排除美軍爭取就近停靠南海國家、臨近南海設立軍事基地的可能性。然而,姑且不談論南海國家是否同意美軍入駐,單是由此帶來的新建軍事基地成本,足以成為美軍經費預算的噩夢。

美國華盛頓智庫大西洋理事會資深研究員約翰·沃茨在去年3月指出,雖然航行自由行動很重要,很有象徵意義,但是,“航行自由”行動只是解決了戰術問題,而在戰略上,美國和西方正在輸給中國。

於法無據、勞力傷財的“航行自由”行動,真的該歇一歇了。


撰文 / 石留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