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幽蘭——王小蘭(下)

“硅谷”幽蘭(下)

記時代集團公司總裁、中關村企業家顧問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委員、中關村社會組織聯合會會長王小蘭


“硅谷”幽蘭——王小蘭(下)


光榮的使命

中關村不同於任何一個高新區。獨一無二的創新文化賦予中關村成功企業家最顯著的特點,就是集企業家、投資人、創業導師和社會工作者這4個角色於一身。王小蘭就是典型代表。

在她的職業生涯中有兩條明顯的軌跡,一條是以企業家的身份開闢的創新創業之路,一條是以社會工作者的身份為中關村服務、為政府建言獻策的社會工作之路。而給她帶來較高的聲譽和社會影響力的是後者,近20年的社會組織工作經歷使她成為政府和企業家群體公認的“中關村社會組織影響力第一人”。

作為中關村第一代企業家,王小蘭是1987年創辦的中關村第一個社會組織“北京民辦科技實業家協會”的見證者和重要參與者。

2004年是王小蘭生命軸線上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座標。這一年,北京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第二任會長紀世瀛先生經過反覆的斟酌,最終決定把手中的接力棒交給王小蘭,任命她為北京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第三任會長。

以這個座標為中心,向前追溯,從北大荒的黑土地一路披荊斬棘闖入中關村這片創新沃土的王小蘭,是為改變命運,為實現自己偉大的理想而奮鬥;向後延伸,從知名企業家到中關村社會組織影響力第一人,她有了更光榮的使命,為建立科技企業與政府之間溝通的橋樑,提升中關村軟環境建設而奮鬥。

王小蘭的組織能力似乎是與生俱來的,但這不是她成為北京民營企業家領路人的關鍵。一個人之所以能被委以重任,他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思想高度都應該是卓越非凡的。以上四個特點,王小蘭兼而有之。

接任北京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會長之後,她對世界範圍內的商會進行了細緻的研究:自1650年世界上第一個現代意義的商會法國馬賽商會成立以來,已有300多年曆史。中國在1902年成立的上海商業會議公所,是中國的首家商會,也有100多年的歷史。這些商會組織自成立到現在,經歷了不同的發展過程,形成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社團組織。一種是以美國為代表的多元主義社團形態,社團間不存在固定的、橫縱向的正式關係,社團自生自滅,組織功能主要是以維護和鞏固所代表的利益團體向政府遊說。而另一種是以歐、日為代表的近乎一業一會的“法團主義”形態,協會組織嚴格按行業、產業分類,自下而上建立起縱向的塔層關係,協會更多是以自律為主,在政府與企業間承擔著協調、信息服務功能。由於各國政體、產業發展特點不同,兩種社團在社會發展中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基於對世界商會文化的深度研究,王小蘭創造性地推出了一系列有利於企業發展,有助於科技創新、產業孵化的舉措。不僅搭建了民協理論研究中心、企業家諮詢顧問團、企業HR俱樂部、CTO俱樂部等八大服務平臺,還組織中關村開放實驗室專項工作,推動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創新體系建設,組織發起中關村企業家天使投資聯盟,鼓勵創新扶持創業。在創新技術的成果轉化上,她主持了多項課題的調研,發表論文10餘篇,其中兩項調研成果被列入《中關村發展藍皮書》……

“我的使命就是為北京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爭取社會支持與理解而‘鼓與呼’。”本著這份堅定而執著之心,王小蘭全力以赴,渴望為中關村企業家搭建一個更廣闊的造夢空間。

可是就在她接任北京民協的第一年,棘手的問題就來了。

2004年是中國宏觀經濟運行極其複雜的一年。中國經濟是否過熱的話題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人們都關心中國經濟能否實現“軟著陸”。儘管當時經濟過熱仍侷限在個別行業和局部地區,但危害不可小覷。針對當時部分行業投資過熱,國家發改委、人民銀行和銀監會聯合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產業政策和信貸政策協調配合,控制信貸風險有關問題的通知》,同時推出了《當前部分行業制止低水平重複建設目錄》。

從宏觀角度來看,國務院此次採取的緊急措施,對重複建設起到了相當大的遏制作用,但也對許多民營科技企業帶來了一定的打擊。中關村的企業家感覺壓力非常大。

這一切王小蘭都看在眼裡。改變國家宏觀調控政策是極其困難的,但她決定一試。她先給時任北京市委書記劉淇寫了一封信,闡述了中關村企業在這一輪宏觀調控中受到了傷害。劉淇書記收到信後,將這封信轉給了時任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黨委副書記劉明康。很快,劉明康主席就派調查小組到中關村進行了調研。

每一年的政府報告出來之前,相關領導都會開一次企業家座談會,徵求大家對政府工作報告的意見。這一年,王小蘭很榮幸地代表民營企業參加了溫家寶總理政府報告的討論。“我和溫總理說,雖然這次宏觀調控不是針對民營企業,但我們確實受到了傷害。能不能有保有壓,不要一刀切?”她的提議,受到了溫總理的高度重視,並將其寫入相關的政策文件裡。

“中關村的使命就是先行先試的示範區,通過我們的實踐來推動政策的先行先試,讓好的政策和管理模式在更多創新園區推廣複製。誰來做這些先行先試的探索工作?首先是企業,其次就是社會組織和管委會。所以,反映企業家的心聲,推動政策出臺是我們的使命。”

在王小蘭的努力下,北京民協的社會影響力不斷加大,社會職能也進一步擴張。僅2006年,協會就承接了政府有關部門委託的5個軟課題研究;為16家會員企業解決了各種實際困難及問題;成功組織了各種座談會、人才招聘專場,專業培訓活動97場;向各類媒體提供文章90餘篇;為政府發佈的“建設創新型北京60條政策”提出瞭如何執行政策的90條建議……

除了以上的基礎工作外,北京民協還推動建立第一個政府委託社會組織開展的政府採購工作機制組織中關村開放實驗室專項工作,打破了實驗室的封閉屬性,開創了一種新的模式,推動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創新體系建設。同時,借鑑歐洲社區法院的模式,北京民協與海淀法院上地法庭建立了特約調解員制度,成功調解了200多起商業糾紛,成功率高達87.8%!

王小蘭用短短兩年時間提交的這份成績單是令人瞠目的,她也因此成為了中關村的核心人物之一。


“硅谷”幽蘭——王小蘭(下)


為中關村代言

“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每一個重要的節點都有優秀的企業出現在中關村。PC時代我們有聯想、方正、同方;互聯網時代門戶網站留下了網易、新浪、搜狐;現在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小米、百度又湧現出了一批非常優秀的企業家。每一個大的技術浪潮發展過程,中關村都留下了非常好的一筆。”無論何時何地,只要有王小蘭出現的地方,她都不忘為中關村代言。

2018年4月的一天,在優客工廠北京方圓社區的一間不大的會議室裡,擠進了30多位稀有的客人,他們就是柳傳志、王小蘭、徐井宏等為代表的中關村“導師”級企業家。他們一個個輕車簡從,每個人的標配就是“休閒裝+礦泉水”。

“來吧,不搞什麼客套的形式,我們直接開始。”說話的人正是雷厲風行的王小蘭。這次會議就是被譽為“中關村智庫”的中關村企業家顧問委員會每隔兩三個月就要召開一次的閉門研討會。

作為中關村顧委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每一次重要會議王小蘭都不會缺席。不僅如此,追溯歷史,我們發現,在中關村發展的每一個重要節點中,也都能找到她的影子。自從34年前紮根中關村以來,她就情不自禁地把自己與中關村融合在了一起。或許是企業家的使命感讓她如泉水一般持續不斷地滋潤著這片創新的沃土。

時間從來都是吝嗇的,但是它公正——它不會多給勤奮的人一秒,也不會少給懶惰的人一秒。1984年至今,30多年歲月匆匆流逝,王小蘭雖然青春不在,但她的年華依然美好。

2004年之後,王小蘭先後擔任了兩屆海淀區人大代表、常委,兩屆海淀區政協委員、常委,四屆北京市人大代表,兩屆全國政協委員。多次被評為優秀提案人。她提交的《關於國有大企業善盡社會責任——重視和履行對中小企業欠款社會責任》的提案被全國政協評為當年優秀提案;《關於加快中關村示範區海淀核心區建設的建議(2014)》和《關於促進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建議(2017)》提案入選當年全國政協重點督辦提案。

她還不斷被政府和企業界委以重任。先後擔任北京市工商聯副主席,北京市商會副會長,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企業家顧問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中關村社會組織聯合會會長和中關村聯席會主席……

這段時光在王小蘭的生命中是極其珍貴的。雖然她幾乎把自己全部的時間和精力都奉獻給了中關村,但這個過程她極其享受。或許,只有無盡的奉獻,她才能感受到生命的價值。

在與中關村相伴的30多年裡,王小蘭見證了中關村一次又一次的蛻變:從電子一條街,到中國第一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再到以海淀為核心,向北京其他區域輻射,形成1區16園的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經歷40年的發展,中關村早已從一個物理區域,變成一個政策區域。中關村的特殊性決定了中關村管委會在進行示範區先行先試,建設創新軟環境等方面,需要藉助社會組織的力量,搭建行業及產業聯動的平臺。

特殊的區域文化,使中關村的企業家對於國家和社會的使命感油然而生。“我們和深圳、上海、江浙一帶的企業家交流時,感覺風格差別很大。中關村的企業家基本就是北京出租車的風格,天天替總理著急,天天替總書記著急,天天想著國家大事。”王小蘭的形容十分貼切。這也是中關村社會組織繁榮的關鍵。

如今,中關村擁有100多個協會,300多個產業聯盟,400多個創新孵化器,100多萬科技工作者……早在2006年,王小蘭就被任命為中關村社會組織聯合會會長。12年來,中關村社會組織聯合會覆蓋了126家社會組織,覆蓋企業1萬多家。2014年,在王小蘭的努力下,中關村社會組織聯合會被認定為市級“樞紐型社會組織”。

2009年歲末,正在忙碌的王小蘭收到了由國務院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辦公室頒發的聘書,這一次,她被任命為中關村顧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與她共同收到聘書的還有柳傳志、李彥宏、鄧峰、徐井宏、王文京、田溯寧等30位中關村最具代表性的企業家、投資人和經濟學家,其中柳傳志擔任顧委會主任委員。

2011年,北京市政府印發了《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體制改革方案》正式將中關村顧委會納入管理體制。方案提出要“發揮示範區企業家顧問委員會高層次、多領域、跨行業的綜合智力優勢,在推動企業做強做大、挖掘重大成果產業化項目、推動高端領軍人才引進和培育、促進產學研用的合作對接、推進示範區國際化等方面,為政府相關部門提供決策支持”。兩年後,中關村管委會出臺《關於充分發揮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企業家顧問委員會作用的工作制度》,賦予顧委會明確的工作職責,被戲稱為三個“凡是”:凡是涉及中關村的政策出臺之前,徵求顧委會意見;凡是涉及中關村的重大投資項目,徵求顧委會意見;凡是涉及中關村的重大活動,邀請顧委會參加。”這兩個文件的下發,意味著中關村顧委會成為了中國第一個“有職有權”的社會組織。

在王小蘭的努力下,2016年,中關村顧委會秘書處被評為5A級社會組織。在之後的中關村顧委會座談會上,柳傳志面對北京市市長、市委副書記蔡奇和參加會議的顧委會代表,對王小蘭的工作進行了中肯的評價:“回顧2009年市裡交給我們的任務,我們覺得還是及格了,管委會給了我們比較高的評價。完成工作取決於諸多因素,其中一個特殊的因素是王小蘭同志的熱心和能力,使大家凝聚在了一起。贏得了大家的高度認可和尊重。”

與中關村並肩走來,我們發現中關村創新發展40年來,許多被世界矚目的革新與發展的光影之下,都能找到王小蘭嬌小的身影。她憑藉什麼成為備受中關村企業家敬仰的“中關村社會組織影響力第一人”?王小蘭創辦的時代集團雖然在業界享有極高的聲譽,但在中關村動輒百億資產的企業叢林中,顯然不是最具影響力的。她的影響力來源於持續三十多年來對中關村的無私奉獻。她就是中關村的“靈魂伴侶”,她把自己嫁給了中關村。

採訪手記:

2018年5月18日,王小蘭出現在中關村創新論壇。這一次,她沒有演講,只是坐在嘉賓席上,拿著紙和筆,認真地聽,認真地記。離她座位不遠處的門口,有幾個年輕人聚在一起,望著她低聲說道:“原來她就是王小蘭啊!”

這個被偶然間捕捉到的細節也許讓不瞭解她的人驚訝——如此低調行事的王小蘭在中關村何以有這麼大的影響力?其實,今日的王小蘭不僅僅是時代集團的“蘭總”,也是中關村的“蘭總”。

一個月後,我第二次來到時代大廈蘭總的辦公室。這是我第二次和她進行深度對話。

這個做事兒風風火火、雷厲風行的企業家,說話時幾乎沒有一個字是多餘的。這兩次採訪的時間都不長,並非她不重視採訪,恰恰相反,每一次採訪之前,她都會極其仔細地讀一遍採訪提綱,並根據提綱整理一份詳盡的資料留給記者。這不僅節省了採訪的時間,也節省了記者大量的整理資料的時間。

在蘭總面前,再平凡的人也不顯得卑微,再顯赫的人物也不顯得高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