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有味是清歡——蘇東坡的美食人生

書接前文——上文說道,蘇東坡嫡居海南儋州,最喜歡吃生蠔。他記敘的吃法,到今天還是我們經常使用的方法,可見蘇軾在吃方面,的確是行家裡手。

儋州當地很多的土著食物,現在看來,簡直和茹毛飲血沒區別,這在蘇軾的詩中也記敘過:

土人頓頓食薯芋,薦以薰鼠燒蝙蝠。

初聞蜜唧嘗嘔吐,稍近蛤蟆緣習俗。

燻鼠、蝙蝠和蛤蟆,嘖嘖嘖,是現代人都不大喜歡吃的食物。即使如本仙這樣去過些地方,也只在東北吃過蛤蟆,在西藏墨脫吃過竹鼠。這樣的食材給蘇軾帶來了極大的震撼。

火燻鼠肉,蝙蝠燒著吃,這“蜜唧”是什麼呢?就是剛出生還沒睜開眼睛的的幼鼠,通身粉紅無毛,用筷子夾著蘸蜜汁吃,因為幼鼠還活的,所以會發出唧唧的聲音,所以這道菜叫蜜唧。

如今,廣東粵菜系裡也有一道類似的菜,叫“三吱兒”,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查一下,這道菜因為過於殘忍,已被列入中國十大禁菜之一。在這裡,本仙有點反胃,就不再細講了。

人間有味是清歡——蘇東坡的美食人生

除了這些個稀奇古怪的玩意兒,蘇軾還超愛吃自己做的粽子。

在《儋州志》中記載:“儋州五月端午節,餉角黍,諸粽相饋,飲昌蒲酒,柳艾懸門”,本地自產的糯米和遍地的粽葉,實在是不可浪費的資源。

蘇東坡對傳統的糯米粽子進行了一系列開發,從配料到製作都很有講究。

他教儋州人在包粽子的同時,把醃製了一百天的鴨蛋黃和本地豬肉加到糯米里,甚至可以把瓊州特有海產——魷魚和蝦米,配合一些豆類放到粽子裡。

儋州人試著這麼做了,這些鮮香的配料在糯米和粽葉的香味帶動下,散發出格外不同的味道。這種制粽法成就了聞名四方的儋州美食。每每提到儋州美食,當地人就會吟出這首詩:

吾愛儋州粽,嫩香椰味濃。

東坡傳佐料,四海奪崢嶸。

應該說,東坡料理的最大特點,就是能夠將本土食材,做跨菜系的融合。反之,將不同菜系的做法,配合本土食材。這樣,就形成了千變萬化的美食。

我們今天可以看到,東坡菜橫跨川菜、淮揚菜、楚菜、粵菜等多個菜系,同時又包含了幾乎所有的烹飪製法,無論尋常百姓,還是國宴廟堂,都可以見到東坡菜的身影。

正是因為蘇東坡融通了各地食材與料理法,打通了飲食貴賤的分野,東坡菜系就像他的詩詞文章一樣,成就了他本人的偉大,成就了他的千古流名。

人間有味是清歡——蘇東坡的美食人生

當然,大家也可以看到,過去這些期節目,本仙並不單單講美食,還講了很多蘇東坡的個人經歷以及他所處的時代的故事。這些故事裡,有些是逸聞,更多的是史料的演繹,無論真假,是否嚴謹,本仙都希望各位朋友能在本節目中,得到與吃有關的知識,或者與蘇軾有關的知識,這就足夠了。

蘇軾65歲這年,已是他在海南的第三個年頭,他與朋友一起建立了“載酒堂”,這個名字取自《漢書 揚雄傳》裡“載酒問字”的典故,說的是揚雄學問很大,但是家中貧窮,這個人很好酒,所以有好學的人就載著酒餚跟他學習,這個典故經常用來比喻慕名登門求教的行為。

載酒堂表面上看,是蘇軾和友人飲酒作樂的“會所”,但是,這個地方更像是以文會友,傳播教化的發源地。蘇軾就是在這裡,將最優秀的中原文化,傳播到文化荒漠——海南這塊美麗的土地。

到了清代,進士王方清和舉人唐丙章繼續在這裡執教,並將“載酒堂”改名為“東坡書院”。

人間有味是清歡——蘇東坡的美食人生

幾十代的讀書人,在這裡學習,接受中原詩書禮儀的教化。蘇軾點拔過的本土學子,開始參加中原科舉,甚至中舉為官。

來自瓊山府的學生薑唐佐,是當地學堂的老師,他一面教書,一面讀書。但是幾次參加科舉都不中,原因很直接,海南的教育之落後,相比其它地區更甚,更不要說見識淺薄,方言不通這些因素了。地方文脈的繁榮是要積累數代的。

聽聞蘇先生來到海南,姜唐佐乾脆老師也不做了,帶著自己的老孃從瓊山趕來拜師,一直侍奉在蘇軾左右。

直到學成,準備到廣州去考試,蘇軾在送給姜唐佐的扇子上題了兩句詩,以資鼓勵:

滄海何曾斷地脈,珠崖從此破天荒。

滄海地確切斷了大陸與海南島的地脈,但是你姜唐佐的出師,必將是本島破天荒的大事。

然後,還不忘囑咐:他日你若登科,我當為你把這首詩續完。

姜唐佐就這樣,一路從鄉試過關,進入會試的環節,他做到了破天荒,但是他還想繼續走下去。在北上參加會試的途中,他拜會了在汝州的蘇轍。蘇轍也可以稱為他的師叔了。

蘇轍告訴姜唐佐,就在你離開海南不久,朝廷大赦,你的老師蘇軾在向北回常州的路上,因為熱瘡復發,已經去世了。

姜唐佐聽到消息後,大聲痛哭。

蘇轍也揉揉酸酸的眼睛,拍拍他的肩膀說:來,我把你扇子上的詩給補上。

上半闋:

滄海何曾斷地脈,珠崖從此破天荒。

續:

錦衣不日人爭看,始信東坡眼力長。

姜唐佐告訴蘇轍,他將不再北上參加會試,他要回到家鄉,開壇講學,將自己的“破天荒”,帶著老師教授自己的學問,在海南傳播下去。

蘇公一生六十六載,宦遊大江南北幾十地,留下詩文無數。到底自己的學問,在天涯海角之處生根發芽,他的清名,也隨著那撲鼻的飯菜香氣,流芳百世。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

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

人間有味是清歡。

好!家裡有口鍋,吃掉蘇東坡,我們這一季節目就到這裡,咱們下季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