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有味是清欢——苏东坡的美食人生

书接前文——上文说道,苏东坡嫡居海南儋州,最喜欢吃生蚝。他记叙的吃法,到今天还是我们经常使用的方法,可见苏轼在吃方面,的确是行家里手。

儋州当地很多的土著食物,现在看来,简直和茹毛饮血没区别,这在苏轼的诗中也记叙过:

土人顿顿食薯芋,荐以薰鼠烧蝙蝠。

初闻蜜唧尝呕吐,稍近蛤蟆缘习俗。

熏鼠、蝙蝠和蛤蟆,啧啧啧,是现代人都不大喜欢吃的食物。即使如本仙这样去过些地方,也只在东北吃过蛤蟆,在西藏墨脱吃过竹鼠。这样的食材给苏轼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火熏鼠肉,蝙蝠烧着吃,这“蜜唧”是什么呢?就是刚出生还没睁开眼睛的的幼鼠,通身粉红无毛,用筷子夹着蘸蜜汁吃,因为幼鼠还活的,所以会发出唧唧的声音,所以这道菜叫蜜唧。

如今,广东粤菜系里也有一道类似的菜,叫“三吱儿”,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一下,这道菜因为过于残忍,已被列入中国十大禁菜之一。在这里,本仙有点反胃,就不再细讲了。

人间有味是清欢——苏东坡的美食人生

除了这些个稀奇古怪的玩意儿,苏轼还超爱吃自己做的粽子。

在《儋州志》中记载:“儋州五月端午节,饷角黍,诸粽相馈,饮昌蒲酒,柳艾悬门”,本地自产的糯米和遍地的粽叶,实在是不可浪费的资源。

苏东坡对传统的糯米粽子进行了一系列开发,从配料到制作都很有讲究。

他教儋州人在包粽子的同时,把腌制了一百天的鸭蛋黄和本地猪肉加到糯米里,甚至可以把琼州特有海产——鱿鱼和虾米,配合一些豆类放到粽子里。

儋州人试着这么做了,这些鲜香的配料在糯米和粽叶的香味带动下,散发出格外不同的味道。这种制粽法成就了闻名四方的儋州美食。每每提到儋州美食,当地人就会吟出这首诗:

吾爱儋州粽,嫩香椰味浓。

东坡传佐料,四海夺峥嵘。

应该说,东坡料理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将本土食材,做跨菜系的融合。反之,将不同菜系的做法,配合本土食材。这样,就形成了千变万化的美食。

我们今天可以看到,东坡菜横跨川菜、淮扬菜、楚菜、粤菜等多个菜系,同时又包含了几乎所有的烹饪制法,无论寻常百姓,还是国宴庙堂,都可以见到东坡菜的身影。

正是因为苏东坡融通了各地食材与料理法,打通了饮食贵贱的分野,东坡菜系就像他的诗词文章一样,成就了他本人的伟大,成就了他的千古流名。

人间有味是清欢——苏东坡的美食人生

当然,大家也可以看到,过去这些期节目,本仙并不单单讲美食,还讲了很多苏东坡的个人经历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的故事。这些故事里,有些是逸闻,更多的是史料的演绎,无论真假,是否严谨,本仙都希望各位朋友能在本节目中,得到与吃有关的知识,或者与苏轼有关的知识,这就足够了。

苏轼65岁这年,已是他在海南的第三个年头,他与朋友一起建立了“载酒堂”,这个名字取自《汉书 扬雄传》里“载酒问字”的典故,说的是扬雄学问很大,但是家中贫穷,这个人很好酒,所以有好学的人就载着酒肴跟他学习,这个典故经常用来比喻慕名登门求教的行为。

载酒堂表面上看,是苏轼和友人饮酒作乐的“会所”,但是,这个地方更像是以文会友,传播教化的发源地。苏轼就是在这里,将最优秀的中原文化,传播到文化荒漠——海南这块美丽的土地。

到了清代,进士王方清和举人唐丙章继续在这里执教,并将“载酒堂”改名为“东坡书院”。

人间有味是清欢——苏东坡的美食人生

几十代的读书人,在这里学习,接受中原诗书礼仪的教化。苏轼点拔过的本土学子,开始参加中原科举,甚至中举为官。

来自琼山府的学生姜唐佐,是当地学堂的老师,他一面教书,一面读书。但是几次参加科举都不中,原因很直接,海南的教育之落后,相比其它地区更甚,更不要说见识浅薄,方言不通这些因素了。地方文脉的繁荣是要积累数代的。

听闻苏先生来到海南,姜唐佐干脆老师也不做了,带着自己的老娘从琼山赶来拜师,一直侍奉在苏轼左右。

直到学成,准备到广州去考试,苏轼在送给姜唐佐的扇子上题了两句诗,以资鼓励:

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

沧海地确切断了大陆与海南岛的地脉,但是你姜唐佐的出师,必将是本岛破天荒的大事。

然后,还不忘嘱咐:他日你若登科,我当为你把这首诗续完。

姜唐佐就这样,一路从乡试过关,进入会试的环节,他做到了破天荒,但是他还想继续走下去。在北上参加会试的途中,他拜会了在汝州的苏辙。苏辙也可以称为他的师叔了。

苏辙告诉姜唐佐,就在你离开海南不久,朝廷大赦,你的老师苏轼在向北回常州的路上,因为热疮复发,已经去世了。

姜唐佐听到消息后,大声痛哭。

苏辙也揉揉酸酸的眼睛,拍拍他的肩膀说:来,我把你扇子上的诗给补上。

上半阕:

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

续:

锦衣不日人争看,始信东坡眼力长。

姜唐佐告诉苏辙,他将不再北上参加会试,他要回到家乡,开坛讲学,将自己的“破天荒”,带着老师教授自己的学问,在海南传播下去。

苏公一生六十六载,宦游大江南北几十地,留下诗文无数。到底自己的学问,在天涯海角之处生根发芽,他的清名,也随着那扑鼻的饭菜香气,流芳百世。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好!家里有口锅,吃掉苏东坡,我们这一季节目就到这里,咱们下季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