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教授給女兒寫的歷史科普書,為何人人值得一讀?

日本著名史書《日本外史》的作者賴山陽曾在該書序言中感嘆說,時人堅信小說裡所寫的就是事實。《東大爸爸寫給我的日本史》的作者小島毅教授在做歷史研究之餘也不免慨嘆,如司馬遼太郎那樣的歷史小說家,比歷史學者們擁有更多的讀者,擁有更強的影響力,這一點讓歷史學者們都有很大的危機感。這些學者們一面嚴厲批判著這些小說家們對歷史的片面理解與不實敘述,一面又面對著化解專業研究領域與讓一般大眾理解的水平之間那道鴻溝望溝興嘆。不得不說,這個問題,在中國也很具有普遍性。

在我們身邊,就不知道多少人將“真的還想再活五百年”的歷史小說當做正史看待,對於各種清穿劇、清宮戲耳熟能詳,而歷史的真實樣貌卻所知甚少。

不管過去還是現在,讀二月河的《康熙大帝》、《雍正皇帝》者總比看《康熙:重構一位中國皇帝的內心世界》、《雍正王朝之大義覺迷》的人來的多而又多。

而大海對面的日本人民,也有不少人將司馬遼太郎的小說當做正經史書來讀,甚至以為小說裡面說的,都是歷史的真相。這種情況雖然看來有些荒唐,但再想一想歐洲人民對於茨威格、大仲馬等作家所寫歷史小說的摯愛,卻沒什麼人去讀大部頭正史的現狀,又讓人覺得,原來世界各國人民的閱讀品味都很相像。

不過還好,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歷史類科普書湧現出來。《東大爸爸寫給我的日本史》一書書如其名,本書作者是東京大學博士、東京大學人文社會系研究科小島毅教授。他的研究方向原本是中國思想史,但因為對自家女兒所用歷史教科書有頗多不滿之處,於是自己動手,親自著書,利用每天上班前一兩小時的時間,寫就一篇適合青少年閱讀的日本歷史介紹文章,補充日本歷史教科書所教的內容。

這本東大爸爸原本寫給自己女兒的日本歷史書充分兼顧到知識性與趣味性,在史書的刻板嚴肅與青少年讀物的淺顯易讀之間走出一條獨闢蹊徑的小路。

整本書以日記的形式編排,內中共計52篇文章,這不止是一本體現著一位父親對自己女兒愛護之心的日本歷史常識科普書,也是一位歷史學者對於本國曆史進行深刻反思的歸納總結。

書中的文章既有對於日本國花由梅花變成櫻花的演變過程介紹這種趣味常識,也有諸如“日本從過去到現在國情一直是以天皇為君主的形式,被神話洗腦的人成了皇軍,天皇陛下的軍隊到海外征戰,結果就是造成了那場戰爭。”這種對於既往歷史的深刻反思。

做為一位受過多年專業學術訓練的歷史學者,作者在書中認真表示,就算是一個人的人生故事也是在各種偶然之下的戲劇,歷史是數不清的事件組成,並環環相扣,影響至今。整理事件的經過,確實的找到現在的我們正處在什麼樣的位置,學習歷史的意義正在於此,背誦年代或人名並非學習歷史的目的。這,也可以說是此書值得眾多成年讀者們讀上一讀的原因所在了。

日本教授給女兒寫的歷史科普書,為何人人值得一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