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做足了準備才反叛,可為何依舊失敗了?這三個原因是關鍵!


提起吳三桂,大家的第一印象是什麼呢?狡猾?自傲?怒髮衝冠為紅塵?亦或者是放清兵入關的賣國賊?歷史是複雜的,人心也是複雜的,當人心和歷史疊加起來,那就更復雜了。在吳三桂幫助滿族人建立大清後,所有人都以為他會收手隱退,安享晚年,可誰知他卻起兵造反了!

吳三桂做足了準備才反叛,可為何依舊失敗了?這三個原因是關鍵!

作為一名久經沙場的"老將",對於反叛這種事自然是做足了準備才敢幹,可為何吳三桂依舊失敗了呢?這三個原因是關鍵!

吳三桂做足了準備才反叛,可為何依舊失敗了?這三個原因是關鍵!

首先第一點,是老百姓不站在他這一邊。清兵是1644年入的關,吳三桂是1673年反叛的,中間隔了有二十來年。別小看這二十來年,在清廷"滿漢一家"的民族政策以及諸如剃髮易服等措施的作用下,人心已經基本定了,此時老百姓只想安心生活,過好自己的好日子,誰還想折騰著造反啊?更何況,人民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群眾的記性是良好的,誰也不會忘了當年就是吳三桂放清兵入的關。所以,試問誰還敢追隨他?

吳三桂做足了準備才反叛,可為何依舊失敗了?這三個原因是關鍵!

第2, 是一個實際性的因素,就是吳三桂的軍事實力不足以和清廷對抗。當時全國已經統一,吳三桂盤踞西南,僅憑西南那一帶綿薄的經濟基礎,怎麼和擁有中原、蘇杭的清廷對抗?這種情況下,只能進行閃電戰,在戰爭的初期就把清廷打得喘不過氣來,跨過長江,奪取荊襄、關中,奪取北伐中原的軍事基地然後一路北伐一路同福建的耿精忠、廣東的尚可喜會師。在掃除南方的清軍後即可安心北伐,直搗燕京,興復漢室,還於舊都!只可惜吳三桂一是物質不足,而是初期的進軍策略有問題,可惜可惜。

吳三桂做足了準備才反叛,可為何依舊失敗了?這三個原因是關鍵!

第3, 同樣是一個實際性的因素——地理因素。自古以來,統一中國的戰役都是從北向南的多,北伐成功的例子可謂少之又少。這一方面是因為北方的遊牧民族進入到南方的平原後更容易展開騎兵(比如清軍),而南方人到了北方後後勤補給會成為一個大問題,而且耐寒性也不如北方漢子,更何況,自古中國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都在北方,所以北方會比南方發達。所以吳三桂的失敗,也是情有可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