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逊色欧洲古堡,最美的电话局

中东大铁路 〖十四〗 中东铁路中央电话局

不逊色欧洲古堡,最美的电话局

这座优美的建筑就是中东铁路中央电话局,始建于1906年,这也是哈尔滨最早的城市电话局,俄国人别列捷夫担任局长。

1898年,在中东铁路全面建设之后,俄国中东铁路工程局为了指挥筑路就,开始在铁路沿线架设了通信线路。初期架设的是以哈尔滨为中心,西到贝加尔、东至绥芬河、南至旅顺口的手摇电話。

1903年,中东铁路建设基本完成,在19处主要车站设置了电话,在哈尔滨建立了小规模人工交换式电话局。1909年,哈尔滨至宽城子(长春)开始接通长途电话,以后逐步发展到各主要车站,电话中心交换局就设在这座楼里,这是整个中东铁路局通讯神经的中枢。

中东铁路中央电话局除对铁路内部服务外,还在市内架设了两条市话线路,所以哈尔滨也是中国比较早通电话的城市,商家和一些富裕家庭安装电话,是身份的体现。1922年中央电话局安装了德国制造的自动电话交换机,就是拨盘电话,部份公共场所也安裝了自动电话。1923年又开通了铁路系统外的长途电话业务。

不逊色欧洲古堡,最美的电话局

1926年电话局

这是当年的样子,1907年竣工时,建筑面积504平方米,砖混结构的哥特式建筑。1926年后经过了两次扩建,建筑面积达到了近三千平方米,一直保持到现在。

楼房坐北朝南,是一座中世纪古堡式建筑,地下一层,地上两层,地面以上总高八米,为中东铁路早期以哥特式复兴为主要特征的折衷主义建筑的典型代表。底层窗洞采用圆角方额长窗,流露俄式田园生活的情调;二层为尖券式圆拱高窗,挺拔有力。外墙面为清水红砖砌筑线脚,屋顶平缓轻巧,外部檐口采用新艺术运动悬挑装饰,檐墙上竖有高高的哥特式小尖塔。玫瑰紫色的主色调,厚重而不凝滞,表现出浓郁的浪漫主义倾向。

虽已有百年历史,但主体至今仍然很坚固。在常怀生先生所著的《哈尔滨建筑艺术》中这样形容它"以中世纪寨堡的外形构成旋转楼梯间,尖券或圆券高窗,显得建筑挺拔有力,在局部屋顶的砖砌女儿墙上竖起高高的哥特式小尖塔,尖塔尖券相互呼应,引人怀古思幽。"

女儿墙上镶嵌的浮雕,带着翅膀的飞轮图案是中东铁路的路徽。

不逊色欧洲古堡,最美的电话局

不逊色欧洲古堡,最美的电话局

不逊色欧洲古堡,最美的电话局

走进这栋建筑,室内也算保持完好。楼内空间的举架非常高大,墙体非常厚重,所以室内冬暖夏凉。走廊两侧都镶嵌着两米多高的木制护墙板。推开一扇高高的木门,阳光透过老式的木窗洒在旋转楼梯上,拾阶而上,抚摸着光亮润滑的木扶手,感到时光穿越,仿佛又回到了一个世纪前。

不逊色欧洲古堡,最美的电话局

不逊色欧洲古堡,最美的电话局

不逊色欧洲古堡,最美的电话局

当年多少俄国美眉,推开雕花的大门,沿楼梯旋转上下,惊若翩鸿。

1928年12月,在《奉俄协定》后,中东铁路进入第一个"中苏共管"时期,一直被俄国人把持的中东铁路中央电话局被东北交通委员会电政监督处接收,改称哈尔滨电话总局。

1931年"9.18"事变后,日本势力扩展到了哈尔滨。1933年9月,这里成为了日伪治下的满洲电信电话株式会社哈尔滨管理局。1938年该机构迁到新址后,这栋建筑就被改为满铁中央医院的行政办公室和门诊部了。

不逊色欧洲古堡,最美的电话局

不逊色欧洲古堡,最美的电话局

1945年后,这里先后做过哈尔滨铁路中心医院的行政办公室和门诊部。2004年,铁路中心医院从铁路系统分离,成为哈尔滨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这里就成了哈医大四院的门诊部,现在是哈医大四院的办公楼。

这是我最喜欢的建筑,它高贵精致,清新不俗。我不是搞建筑专业的,但我觉得这是建筑的实用性和美学结合的最好的作品,把它继续留给后人吧。

不逊色欧洲古堡,最美的电话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