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怎么吵架 不要怕孩子吵架

家有一个以上的孩子,手足冲突在所难免,大人常常担任审判、处罚的角色,笔者宁身为老师,也是三个小孩的妈,在美国看到老师放手让小小孩自行“开会”解决争执,领悟不应一昧叫孩子“不要吵”,吵架反而能学到谈判、沟通、协调的重要能力。

我们中国的父母面对吵架总是会连坐、误判、以和为贵。逼真本身是老二,上有哥哥下有妹妹,小时候要是和妹妹起冲突,得到的回覆总是:“你是姊姊,应该让妹妹。”是的,“姊姊让妹妹”天经地义;一次哥哥抢我玩具,我逮到这个“哥哥让妹妹”的大好机会,兴奋地找大人告状,没想到,得到的回应居然是:“你是女生,比较懂事,就让一下男生吧!”我两边都吃不开,真是无言!年幼的我只觉得自己好倒楣,由于从小总是被要求忍让,长大后的我遇到类似情形也常以自认倒楣收场。这种“以和为贵”的解决方式,我总觉得有问题……

教孩子怎么吵架 不要怕孩子吵架

但是大人这样的处理方式很普遍:“家和万事兴”是固有观念,“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也是华人的处事模式。所以遇到争执,父母不是叫比较好说话的那一方多让让之外,就是大动肝火,把所有的小孩子连坐法一起“教训教训,看你们以后还敢不敢”。

有的父母很认真地当起包青天,希望能把如罗生门般谜样的事件理清,但是哥说哥有理,妹说妹有理,弟弟也很有理,父母被搞得头晕转向,结果多半“误判”。被冤枉的孩子觉得爸妈就是偏心,侥倖开脱的孩子觉得父母其实也傻傻搞不懂状况,下次还可以如法炮制、故施重技。一轮下来,全家都输了。

见识到“让孩子开会处理吵架”

2005年我在纽约的联合国国际学校任教,开学一个月,隔壁班幼儿园的小朋友起冲突了,两个小朋友为了一支铅笔闹得不可开交。我心想我的同事可能要花上一大堆时间排解此事,课也甭上了。

Ms. E.来自瓜地马拉,教学经验丰富。那时她正在教室前给围坐在地毯上的孩子念书,看到两个孩子吵了起来,笑咪咪地说:“亲爱的玛丽和汤姆,老师看到你们两个对彼此有意见,意见不合很正常,老师很高兴你们有机会可以学习处理争执,现在请你们两个到教室后面的“和平桌”,自己把事情谈妥。”

教孩子怎么吵架 不要怕孩子吵架

对话开始了:

玛丽:“我的铅笔断了,这是我爸爸给我的生日礼物。”

汤姆:“我喜欢你的铅笔。”

玛丽:“我的铅笔断了,我很难过。”

汤姆:“你的铅笔很漂亮,我们两个都很喜欢,我只是想看看你的铅笔而已。”

玛丽:“我们两个人都同意我的铅笔很酷,如果你想看我的铅笔,请跟我说,用抢的,铅笔断了,我很伤心。”

汤姆:“对不起。”

玛丽:“这次没关系了,下次请跟我说。”

汤姆:“好的。”

玛丽:“还有你的黏土玩具很好玩,下次可不可以借我玩一下?”

整个过程不到两分钟,两个人手牵手走回地毯区跟老师报告:“解决了!”,Ms.E笑咪咪回应:“好的,欢迎你们回来上课!”

尽量不介入,孩子的事留给孩子

之后我陆续修习了教室经营管理、儿童心理学和多门相关课程,更了解美国老师或是说美国社会对于处理争执的看法和方法。美国人认为意见不同是人类社会中必然的现象,要做的是学习如何处理,而不是避免。学校的做法更是“把孩子的事留给孩子”,老师除非在特殊情况下是不会介入的。当然,老师平常便会训练孩子解决纷争的能力和做法,所以当天我看到的情形就是美国老师平常训练的成果。这件事情从三、五岁就可以开始。

教孩子怎么吵架 不要怕孩子吵架

回家后,我把家中三岁、四岁、五岁的孩子叫来。

我笑咪咪说道,你们听好,以后你们吵架,妈妈是不会管的。你们要是意见不同,我会把你们请到房间,门关起来,吵完才能出来。妈妈要教你们如何吵架。

第一:每个人轮流讲自己的看法,在这阶段除了说话的人可以发表想法,其他人只能听,不能开口。

第二:说话时,要把自己的感觉说出来。

第三:开始协商。

第四:协商不只是解决当天的争执,还必须商量以后遇到类似情况的解决之道。

第五:谁也不准让谁,我们家就是要“没大没小”,我们也不爱吃梨,也不用“孔融让梨”,所以,要是三个人没有达成共识,架不算吵完,继续吵。

第六:吵完后,一起来跟我会报结果。

一天,孩子果然吵架了,我很兴奋,想检收成果。

我把他们三个“请”到另一个房间里,把门关上,让他们自己解决事情。不用告状,不用哭诉,妈妈听不到也不想听,趁你们吵架时,妈妈要泡壶热茶,独自享受下午茶时光,我心中默默期望他们“议事冗长”,这样我还可以去泡个澡,顺便敷敷面膜。

吵架可以愈吵愈好

没想到,不到几分钟,三个小人儿从房间蹦出来,跟我报告“吵架高峰会”结果:“我们讲好了,以后姊姊要借我跟哥哥的玩具得先跟我们说,但是不可以玩超过半小时,因为我们也想玩。”

从此之后,孩子练就一身吵架本事,“吵架高峰会”会程愈来愈短,我连吃点心的时间都来不及他们便达成协议了事,速速出关后跟我抢饼干吃。事实上,几次之后,他们发现被关在房间吵架很无趣,远远不及出来玩玩具、吃布丁有意思。另外,他们对彼此的“战术”也愈来愈闲熟,三两下就能抓出彼此的“破绽”,对于彼此的底线也有默契。就这样,他们从小到大真正开过“吵架高峰会”次数寥寥可数,三个人至今感情非常好,我淮备多年的“河东狮吼”也一直派不上用场。

其实孩子之间出现争吵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而这也是他们学习解决纷争、与人沟通协调的最佳时机。父母介入,等于是剥夺了孩子的学习机会。孩子有自己解决事情的方式,大人介入只会愈弄愈糟,况且由父母处理孩子的告状,就像“打地鼠”一样,没完没了,到最后累的还是家长,何必呢?让孩子学习怎么吵架,父母绝对会轻松得多,有时候我还会想,这三个小子怎么不多吵一会,妈妈的面膜还没干哩!

给父母的小分享:

1.教孩子要“没大没小”,不用“孔融让梨”。

2.不要怕孩子吵架,要教孩子吵架。

3.孩子吵架能培养谈判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父母不要剥夺孩子学习这些重要能力的好机会。

4.孩子吵架时,父母眼不见为净,不要当裁判,离开现场为上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