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的儿子堪称傻白甜,被俘后对清军言听计从,却依然惨遭凌迟

在太平天国运动中,有一位极为悲剧的人物,他就是洪秀全之子、太平天国的幼天王洪天贵福。洪秀全死后,洪天贵福糊里糊涂地登上了王位,成了名义上的宗教和政治领袖。不过,由于此时清军早已将南京城围地水泄不通,洪天贵福所面对的可谓是一个岌岌可危的烂摊子。

屡次名落孙山的洪秀全,却极为精通权术,十分擅长思想控制。早年间,洪秀全便一手创立了拜上帝会,并网罗了一批教众,从而与清廷决裂,打下了半壁江山。到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洪秀全开始沉迷于眼前的胜利,躲在天王府风流快活。

洪秀全的儿子堪称傻白甜,被俘后对清军言听计从,却依然惨遭凌迟

洪秀全剧照

为了稳住自己的权势,洪秀全绞尽脑汁地实行思想控制,甚至连自己的儿子都不放过。洪天贵福尚在懵懂之际时,便已然开始按照洪秀全设定的模式生活、学习和成长,以至于被养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傻白甜。

为人们所熟知的洪天贵福,本名原叫洪天贵,后来洪秀全为了凸显其尊贵,又特意给在他名字后面加了一个“福”字。不过,洪天贵福这个名字,虽然寓意很好,却并未给这个孩子带来福气。

洪秀全在世时,洪天贵福刚刚懂事,便被“赶”出了天王府,另行别住。按照洪秀全的说法,太平天国内部,包括母子、姐弟在内,男子与女子之间是不得过于亲近的。年幼的洪天贵福被活生生地与生母隔绝,连平日见面都要经过“奏请”和“恩准”,而其日常生活也受到严格的监管。

由于洪秀全自己屡次名落孙山,因而对传统典籍尤为痛恨,仅允许并且强制要求洪天贵福阅读自己的教义教规,以至于同其他书籍相隔绝。按照规定,洪天贵福要每日向天王洪秀全写请安本章,其内容多为“小子天贵福跪请爹爹宽心安福”之类的套话,极为空洞。

洪秀全的儿子堪称傻白甜,被俘后对清军言听计从,却依然惨遭凌迟

洪天贵福

在近似于程式化的教育机制下,洪天贵福的世界几乎仅剩下了洪秀全及一些空洞的教义,对世事人情一无所知。不过,面对这样一个傻白甜的儿子,洪秀全却极为得意。毕竟,连自己的亲骨肉都对自己恭敬无比,甚至顶礼膜拜,自然也算是一种“成就”。

不过,当洪秀全死后,洪天贵福的厄运便接踵而至了。洪天贵福称幼天王不久,清军便攻破了天京,幸而有部众誓死带其乔装出城。然而,在外东躲西藏一段时间后,洪天贵福还是落入了清军之手。

在被清军俘获时,这位幼天王洪天贵福,已经年满十六岁了。但不幸的是,据清军面前,洪天贵福却天真地像个孩子。当时负责提审的官员也十分诧异,因为这算是自己有生以来最为轻易的审讯,连刑罚都不需动用,眼前的太平天国领袖便一五一十地交待了一切。

洪秀全的儿子堪称傻白甜,被俘后对清军言听计从,却依然惨遭凌迟

洪天贵福

“哄骗”洪天贵福的人中,有一位叫唐家桐的,他是沈葆桢帐下的官员。唐家桐曾许诺洪天贵福,等他交代了一切,便送他回南方,然后供他读书,参加清朝的科举,让他考秀才、中举人、当状元。而天真的洪天贵福却深信不疑,对唐家桐言听计从,梦想着自己当状元的那一天。

然而不幸的是,当清政府拿到洪天贵福的供词后,便火速下令,将这位傻白甜的幼天王给凌迟处死了。事实上,无论是负责审讯的唐家桐,还是幕后的沈葆桢,亦或是远在京畿的慈禧太后,都心知肚明:洪天贵福仅仅是个可怜的孩子,造反的事实际上与其无关。

可是,就当时的形势而言,南京城虽已被清军拿下,可仍有太平军余部在同清军作乱。如此一来,万一有人诈成是洪天贵福,网罗势力继续造反,便会很难控制局势。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如果清政府对幼天王网开一面,那么又拿什么来维系自己的威严?

洪秀全的儿子堪称傻白甜,被俘后对清军言听计从,却依然惨遭凌迟

清代凌迟行刑场面

基于种种考虑,尽管洪天贵福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但由于他是洪秀全之子、太平天国的幼天王,所以还是难逃被处以极刑的下场。就这样,年仅十六岁的洪天贵福,还在做着当状元的美梦,便被拉赴刑场,被千刀万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