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溝通


非暴力溝通


當我們褪去隱蔽的精神暴力,愛將自然流露。

語言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讓人立於當下不得不去學習的學科,非暴力溝通作為馬歇爾·盧森堡博士創造的溝通藝術,已經影響了千千萬萬的人獲得愛、和諧與幸福。

偶然間從噹噹買到這本書,我並未過多在意,也並沒有因為高評分高推薦而狼吞虎嚥的閱讀,相反對於我這個不善交際的來說,這樣的溝通藝術確實有悖我自身的性格,會在一定程度上衝擊我的價值觀。

所謂不破不立,這大概是我閱讀這本溝通藝術的初衷吧!

《非暴力溝通》是一本偏理論的實用書,以心理學為基礎,出版商將之歸為心靈、勵志類書籍。非暴力溝通是在西方世界十分受寵的溝通藝術,這與西方的語言文化息息相關,雖說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但文化是共通的,作為以漢字為母語的中國人也是可以借鑑一二,提升自己的溝通藝術的。

非暴力溝通以愛為起點,從多角度、多方面講述彼我雙方溝通時所要在意的方面,共建和諧的社會。

非暴力溝通的意義在於:療愈內心深處的隱秘傷痛;超越個人心智和情感的侷限性;突破那些引發憤怒、沮喪、焦慮等負面情緒的思維方式;用不帶傷害的方式化解人際間的衝突;學會建立和諧的生命體驗。

本書以作者自身的童年思考為引,在對猶太人遭受蔑視的情況下,思考愛與和諧的龐大問題。非暴力溝通這種溝通方式被稱之為“愛的語言”,在本書中用NVC簡化表達。

除卻非暴力溝通的概念,作者從四個要素進行闡述,即觀察、感受、需要、請求。這四個方面涵蓋了人際交往的方方面面,為更好地表述自己和理解他人定義了標準,為構建作者希冀的和諧社會夯實了基礎。

基於此,非暴力溝通的應用範圍十分廣闊,包括:親密關係、家庭、學校、組織機構、心理療法及精神輔導、外交和商業談判、任何性質的爭論惡衝突。

既然以愛為根源,當然要追尋心中的愛,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人與人的交流雖然都致力於滿足某種需求,但卻往往忽視了人自身的感受,以致釀造了彼此的疏遠與傷害,這種被錯誤表達的溝通方式,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稱只為“異化的溝通方式”。

與非暴力溝通相似,“異化的溝通方式也涵蓋四個層面,分別為道德批判、進行比較、迴避責任、強人所難。這種異化的溝通方式,會使得我們難以體會心中的愛,淡化我們對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為的責任意識,造成人與人之間的心靈隔閡。

之後,作者分別介紹了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素以及對非暴力溝通的運用。

1、觀察:區分觀察與評論

觀察的語言表達:在特定的時間、地點和情境中,清晰的行為結果。觀察是要有依據和事實證明的,比如具體的時間點、頻率、某個具體的方面、數額等。

印度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曾經說:“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至於觀察與評論的具體區別以及該如何表達上,作者引用了魯思·貝本梅爾的一首詩來進行闡述。

我從未見過懶惰的人;

我見過有個人有時在下午睡覺,

在雨天不出門,

但他不是個懶惰的人。

請在說我胡言亂語之前,

想一想,他是個懶惰的人,

還是他的行為被我們稱為“懶惰”?

我從未見過愚蠢的孩子;

我見過有個孩子有時做的事我不理解或不按我的吩咐做事情;

但他不是愚蠢的孩子。

請在你說他愚蠢之前,

想一想,他是個愚蠢的孩子,

還是他懂的事情與你不一樣?

我使勁看了又看但從未看到廚師;

我看到有個人把食物調配在一起,

打起了火,

看著炒菜的爐子——

我看到這些但沒有看到廚師。

告訴我,當你看的時侯,

你看到的是廚師,還是有個人

做的事情被我們稱為烹飪?

我們說有的人懶惰

另一些人說他們與世無爭,

我們說有的人愚蠢

另一些人說他學習方法有區別。

因此,我得出結論,

如果不把事實和意見混為一談,

我們將不再困惑。因為你可能無所謂,

我也想說:這只是我的意見。

2、感受:體會和表達感受

心理學家羅洛·梅認為:“成熟的人十分敏銳,就像交響樂的不同樂章,不論是熱情奔放,還是柔和舒緩,他都能體察到細微的起伏。”

然而,大多數人的感受則像“軍號聲那樣單調”。

表達感受與想法的區別,一方面要又清晰的自我認識,建立完善的感受詞彙表,另一方面,要自我做出正確的判斷。

例:

想法:我覺得我吉他彈得不好。

感受:作為吉他手,我有些失落;作為吉他手,我很鬱悶;作為吉他手,我煩透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表達感受時,示弱有助於解決衝突,不管是人與人之間的衝突還是自己與自己內心的衝突,在示弱情境下都能很好地得到緩解。

3、需要:感受的根源

需要是人在交往中最主要的訴求,感受則是需要的根源。我們在溝通交流中表達感受,其實是在委婉的提出需求。作者總結長期的經驗提出了人人都有的基本需要:

A.自由選擇

B.慶祝

C.言行一致

D.滋養身體

E.玩耍

.F.情意相通

G,相互依存

他人的言行也許和我們的感受有關,但並不是我們感受的起因。感受根源於我們的自身的需要,這也就是為何有的人說話會對自己造成傷害,聽到不中聽的話我們會憤怒的原因。因此,作者提出在聽到不中聽的話時,我們可以有四種選擇:責備自己、指責他人、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這四種選擇是隨著溝通方式的提升不斷變化的,但目的都是為了避免暴戾,營造和諧。一般個人經歷的成長會經歷三個階段:“情感的奴隸”——“面目可憎”——“生活的主人”。

具體如何表達需要,還需要在書中仔細研究案例,才能更好的運用到實際的生活中。

4、請求:請求幫助

提出正向的、具體的請求而不是負面的、抽象的請求。當然還要避免請求與命令的混淆。

如何區分請求和命令:

請求沒有得到滿足時,提出請求的人如果是批評和職責,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對方的內疚來達到目的,也是命令。

請求的藝術:

● 提出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

● 提出需要做的是什麼,而不是不要做什麼;

● 同時要伴隨著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 請求對方的反饋,確保我們的意思與對方的理解相同;

● 明確談話的目的,諸如我們詢問對方的建議時,可以這樣說

最後就是運用非暴力溝通的四要素進行交流處事的問題了,書中詳細表述瞭如何運用非暴力夠用對人進行安慰、鼓勵。非暴力溝通中的傾聽意味著放下已有的想法、判斷,一心一意地體會他人。不做否定、不做分析、不做建議、也不做辯解,也不要著急揭露對方的需要,基於其表達感受的空間,讓其感受得以釋放。非暴力溝通建議我們用疑問句來給予他人反饋,我們的問題可以集中在對他人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方面,同時注意在表達時需要具體。

當然,作者還運用非暴力溝通的藝術說明了我們自身如何表達自己的感受——憤怒、感激、自我評價。這些表達在書中都有詳細的解釋,也更具體化,更生動。

非暴力溝通是一種很好的溝通藝術,與中國常說的溝通交流方式有異曲同工之妙,只不過非暴力溝通系統化的總結,更加方便我們去運用操作,實用不實用還需要諸位的實踐。畢竟,什麼事情都是見仁見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