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时评:给“不见面”和“不管饭”的年会点个赞

1月24日《南京日报》A6版刊登的《南京慈善总会今年理事会“不见面”》一文引起了笔者的注意:按照惯例,每年岁末年初,南京市慈善总会都会召开理事会,向理事、监事汇报一年来的工作情况,这样的开会形式已经持续20年。为什么尝试“不见面”开大会?据南京市慈善总会副秘书长章小怡介绍:“南京市慈善总会有144名理事,5名监事,大多由社会爱心人士组成,分布在各个行业,每次集中开大会,都要提前很久进行布置,协调场地,安排人员,相对繁琐。况且,开会当天也不一定所有理事、监事都到场,会后还要进行反馈。此次尝试“不见面”开大会是基于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考虑。看到这里,笔者不禁为这样“不见面”的年会点个赞。

1月26日,江苏省泗洪县爱心志愿者协会举办了主题为“感恩有您,与爱同行”8周年感恩年会,笔者参加了此次年会。这次感恩年会实行AA制,参加午餐的嘉宾每人自掏腰包30元。这跟最近热热闹闹的年会相比,可以说是“不管饭”的年会。笔者了解到,以“为困境家庭大病儿童托起生命的希望,让濒临绝境的家庭走出困境”为主旨的泗洪县爱心志愿者协会,风风雨雨中走过8年,先后接受咨询和救助600名困难家庭大病儿童,全力救助了96名,完全康复65名。值此8周年盛典,让爱心人士、受助儿童及其家庭欢聚一堂,为爱加油,给爱助力,让爱传递。笔者在为从事爱心公益28年的满少萍女士点赞、为爱心妈妈团队点赞的同时,也为这样“不管饭”的年会点个赞。

记得元旦的时候,笔者也写了一篇《这样的“小型年会”开得好》的文章,点赞中国人文经济网组织的“小型年会”(南京地区),安排环明城墙小长跑活动,尔后组织大家座谈小聚,整个活动30多人参加,没有人劝酒,鲜有人抽烟,大家在轻松明快、气氛热烈、健康简洁的氛围里总结过去展望明天。

让我们看看南京市慈善总会“不见面”的年会,看看泗洪县爱心志愿者协会“不管饭”的年会,看看中国人文经济网“小型年会”,再看看某些轰轰烈烈、神采飞扬的年会。

诚然,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跟往事干杯,为未来干杯,也不能说就不正常。毕竟,一年下来,大家欢聚一堂,互相谈谈工作、聊聊得失、叙叙情谊,也是应该的,甚至是“必须的”。

笔者为南京市慈善总会这样“不见面”的年会点赞,为泗洪县爱心志愿者协会“不管饭”的年会点赞,个中缘由,最根本的一条,不是为了批评社会各界的年会,更不是为了否定社会各界的年会,而是剑指某些贪大求全,铺张浪费,有作秀嫌疑的年会,批评动辄一两千一桌的酒菜和不菲的礼品。实际上,如果你的企业搞得确实好,喜庆一下,给大家多发点福利,当然是好事一桩,甚至是多多益善。总比装门面、打肿脸充胖子、甚至挂羊头卖狗肉、拉虎皮作大旗的中看不中用、好看不实用的年会好。近几年,社会风气大大好转,“舌尖上的腐败”少了许多,这是好事。但是,某些单位仍有“打擦边球”的现象,他们的年会不顾实际,大肆花费的现象仍然存在,给予必要的鞭挞仍有必要。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年会都一个模式,各个单位、各个系统、各个行业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南京市慈善总会作为一个社会组织,有其自身的特点,理事、监事成员分散,难集中,就采取如此方法,效率提高,流程合规,节约成本。泗洪县爱心志愿者协会其本身经费就来源于社会捐赠,属于不产生效益的慈善组织,而且这样的组织也更要引领社会风尚,带给社会各界徐徐清风。作为我们,要多多吸取他们的精神,如此就0K啦! (写于2019年1月26日)

作者简介:根华,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文经济网特约评论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