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最后的夜晚》文艺片变爱情商业片,是“精明”还是“欺骗”

2019跨年夜已过,一场文艺片《地球最后的夜晚》斩获2.396亿票房,凭借“一吻跨年”的致命仪式感,轰动整个跨年夜。

“如果可以,我希望能买到《地球最后的夜晚》跨年点的电影票,然后跟自己喜欢的人一起去看,在电影最后结束时刻,相拥接吻到第二年。”跨年夜之前,这段充满浪漫色彩的宣传语,曾经在抖音上被大量转发。

《地球最后的夜晚》文艺片变爱情商业片,是“精明”还是“欺骗”

然而,跨年夜,长达一小时的3D慢镜头,那些抱着浪漫主义的情侣们,从“一吻跨年”的幻想变成了“一睡跨年”的尴尬。

于是,从影片上映第二日开始,影片惊人的票房便进入了“大跳水”现象,高开低走。这场原本应该是口碑炸裂的电影,被揭开了“神秘面纱”后,豆瓣、猫眼、微博、抖音上.....处处变成了网友们“看不懂”“看睡着”的不休止吐槽。

《地球最后的夜晚》文艺片变爱情商业片,是“精明”还是“欺骗”


事实上,从史无前例的“璀璨绽放”到“疯狂反噬”,这场文艺片最后看似票房惨不忍睹,片方却早已凭首日票房就已经赚足了钱。


揣摩《地球最后的夜晚》的跨年活动,

所谓“一吻跨年”,其实是一个成功的营销手段。


首先,《地球的最后的夜晚》作为一场文艺片,却被精心包裹成商业爱情片,疯狂地推进大众视野。

《地球最后的夜晚》文艺片变爱情商业片,是“精明”还是“欺骗”


在2018年12月7日,@电影地球最后的夜晚 官微特别发布了一条别有意味的声明:

“这也是2018年最后一部电影,影院可选本片做跨年活动,可选择在12月31日21:50开场,影片结束时恰好就是0点0分跨年那一刻,观众可以与最重要的人一起度过一个最有仪式感的夜晚,一吻跨年!”

“与最心爱的人,一吻跨年”,在时刻讲究仪式感的现代人们眼里,这样一个弥漫着末日气息又氤氲着浪漫遐思的词,无疑是瞬间激发人们的一股“狂热”,并把她们推上顶峰。

这样的文字攻击,不仅是让情侣们兴奋,就连单身狗们也是激动得很。于是,评论区下方一大波留言刮来:

@柒月:“在等我的男神小哥哥和我接吻,我们一起谈一部电影的恋爱吧。”

@简单幸福:“这样的浪漫暴击,简直心动百分百。”

@忆江南#:“内心已经按捺不住小激动了,从没有这么期待过恋爱,竟是因为一部电影改变了我。”

..........

《地球最后的夜晚》文艺片变爱情商业片,是“精明”还是“欺骗”


而《地球最后的夜晚》也在微博发布后的当天,就迎来了预售的第一个小高峰,从这天开始,稳步爬升。

与此同时,以“一吻跨年”这一宣传点,从微薄开始,到抖音、到路演,各大线上平台和线下一起,展开了强势营销。

《地球最后的夜晚》文艺片变爱情商业片,是“精明”还是“欺骗”

《地球最后的夜晚》(电影剧照/图)


微博

各种与爱情强相关的系列海报大波袭来,不管是终极海报上,汤唯与黄觉在“心脏地带”重逢;还是虐狗意味十足的“地球跨年指南”;又或是“前一秒相拥而吻,后一秒举枪对峙”的影片动图,都在渲染一种浪漫、迷人又危险的爱情气氛。

就连发布的MV也在勾勒一种美到忧伤的梦境,还配文:“今年最后的夜晚,和最珍贵的梦中人一起度过。”


抖音

#地球最后夜晚#主题视频在抖音上的播放量超过1亿次。文章开头的那段流传极广的录屏,加上各种花式选座的视频,还有那句“你打算什么时候,去见那个超级超级想见的人”,这些精准踩中现代人情感共鸣的视频和情感金句,共同调制出了一杯荷尔蒙满满的“爱情美酒”,给了欲望都市中的男男女女一个无法拒绝的“约”的机会。

《地球最后的夜晚》文艺片变爱情商业片,是“精明”还是“欺骗”


线下

早在今年8月黄觉的微博中,就出现了一款同名酒,“Mandrill酒吧特别定制鸡尾酒‘地球最后的夜晚’”,随着电影热度的走高,这杯酒和这家酒吧都成为了“热门打卡”。

《地球最后的夜晚》文艺片变爱情商业片,是“精明”还是“欺骗”


至于其他各种常规的巡回路演,就不说了。各种精心的布局,宣传方式简直发挥到极致,就连不喜宣传的最大IP毕赣也在奋力为电影做宣传。

这个习惯隐在镜头背后的小镇青年,为宣发,从镜头背后走到了镜头前,跑路演、上多档不同受众的节目。

从《十三邀》里与许知远推杯换盏、知乎“大家谈”里聊女性聊爱情,到《吐槽大会》和昔日商业片之王、今日烂片之王王晶站在一起........

他显然是在努力适应不同节目的调性。

只是,在《吐槽大会》这样一个喜剧脱口秀节目里讲文艺片,怎么看都是牵强。毕竟,乐忠于看喜剧脱口秀节目的人,谁会愿意花2个小时坐下来看晦涩难懂的文艺片呢?

《地球最后的夜晚》文艺片变爱情商业片,是“精明”还是“欺骗”

可想而知,毕赣在演讲时候,台下观众各种尴尬的脸了。

但这些无所谓,宣发方的目的,只需要给文艺片穿上爱情商业片的“糖衣”,诱导更多受众走进影院,就够了。

在这样堪称“精明”的包装下,影片正式上映前5日,就拿下了预售破亿的成绩。这样的水平,仅次于去年春节档的《捉妖记2》,这在商业片中已经是十分罕见的了,在文艺片中,更是史无前例的。

然而,绚烂的票房也仅仅只是首日绽放,便灰飞烟灭。


被包裹成爱情商业片的文艺片,这是“精明”还是“欺骗”?

根据猫眼专业版,《地球最后的夜晚》想看用户画像中,二线城市用户达到了42.5%,远远超过了一线城市仅有的16.9%。这是典型的爱情商业片受众分布,而不是文艺片。

然而,当那些期待爱情商业片的观众,发现内容和自己内心期待的完全不同时,是怎样的一头雾水?

正如一位网友所言:“在晚上十点,抱着看一部文艺版《前任3》的心态,却在两个小时之后发现这是一部爱情版的《刺客聂隐娘》,这是什么样的心情你能想象吗?

《地球最后的夜晚》文艺片变爱情商业片,是“精明”还是“欺骗”


影片方肯定是想到了这点的。所以,他们其实把所有的筹码押注在了电影上映首日。在前期的宣传中,不管是爱情为主题的海报、文案,还是首映时间点都是在最大可能的触及更多观众,即便他们不是精准受众。

所以说,他很“精明”,却也是某种程度上的“欺骗”。它以漂亮的花式手段为自己打造了璀璨的首日票房,势必会遭到观众疯狂反噬的结果。

但不管如何,影片方早在电影上映首日就已经赚足了票房。即便说观影人群下沉到三四线城市,也从不去担心观众看后心里是否有落差。只要,它认为自己足够艺术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