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解讀什麼導致了腦癱

一旦被確診為腦癱,會給孩子及整個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和精神上的負擔,

到底是什麼導致了腦癱?

今天,我們就分享一篇關於腦癱病因學相關研究進展方面的文章。

先給出結論:腦癱的病因複雜,危險因素眾多,目前尚未發現腦癱確切的單一致病因素。隨著醫學的發展,腦癱的病因學研究逐漸轉向胚胎髮育生物學領域。產前因素,特別是遺傳因素,在腦癱的發病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明顯。重視對孕婦生活的環境、遺傳因素及相關疾病等多種危險因素的研究,加強早期檢查及早期診斷,及時採取有效的預防措施,才能有效地降低腦癱的發生率
全方位解讀什麼導致了腦癱


近50年內儘管剖宮產增加了6倍,但腦癱的患病率仍然保持不變,在活產兒中約為2.0‰—3.5‰。早產兒腦癱的患病率稍微有統計學上的波動,但是足月兒腦癱的患病率保持穩定。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大多數腦癱的發生是先天性的,70%—80%的腦癱與產前因素有關,出生窒息所造成的腦癱僅佔 10%左右。早產、先天性畸形、宮內感染、胎兒生長遲緩、多胎妊娠和胎盤異常等增加了腦癱的風險。

全方位解讀什麼導致了腦癱

1.遺傳因素

由於遺傳因素與先天性畸形有關,而且,血緣家庭和同卵雙胞胎中腦癱的風險增加,因此遺傳因素一直被懷疑是腦癱的危險因素之一

遺傳因素可以引起腦組織代謝障礙及腦發育異常,直接導致腦癱的發生;也可能通過增加腦癱的易感性,在臨床危險因素(早產、宮內感染、缺氧、窒息等)的誘發下導致腦癱的發生。

Tollånes 等對腦癱的家族性風險研究表明:如果雙胎中一個患有腦癱,那麼另一個發生腦癱的風險增加了15.6 倍;

在單胎腦癱的家庭中,其全同胞發生腦癱的風險增加了9.2 倍,半同胞的風險增加了3 倍;患兒父母再生腦癱兒童的風險增加了6.5 倍。

排除早產的干擾,家族性風險仍然存在,而且更加明顯。研究結果表明,出生於同一腦癱家庭的兒童發生腦癱的風險增加,其危險性取決於血緣關係程度,即便是三級親屬(第一個堂兄弟姐妹)發生腦癱的風險也會增加。這種風險模式表明遺傳因素在腦癱的發生中起重要作用。

隨著新一代基因測序技術的出現,腦癱的遺傳學研究重點由基因關聯研究轉向識別可能導致腦癱的基因變異。

對近200 例單胎腦癱的研究發現,至少14%有新生突變或遺傳性突變,另外44%有候選的基因變異,但其致病性還不明確。

隨著更大樣本的研究、新的腦癱基因的發現和全基因組測序的應用,發生基因突變的腦癱比例可能會升高。


2.早產

早產是腦癱最主要的危險因素之一,約35%的腦癱為早產,胎齡越小風險越大

妊娠<33 周發生腦癱的風險比足月兒高30 倍;

胎齡<28 周的早產兒腦癱的患病率最高;

Trønnes 等研究發現:23—27 孕周腦癱的患病率為8.5%,28—30 周為5.6%,31—33 孕周為2.0%,34—36 孕周為0.4%,37 孕周以後為0.1%。隨著胎齡的增加,腦癱的患病率呈非線性下降。

早產兒體重低,腦組織發育不成熟,易受到各種因素影響導致腦損傷。早產兒腦損傷主要是腦室旁白質軟化(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 PVL),嚴重的PVL會造成小兒神經系統後遺症,與腦癱的發生關係密切。

全方位解讀什麼導致了腦癱


3.感染與炎症


3.1 宮內感染

宮內感染,又稱先天性感染或母嬰傳播疾病,是指孕婦在妊娠期間受到感染而引起胎兒的宮內感染。宮內感染是造成先天性缺陷和先天性殘疾的重要原因,是腦癱明確的高危因素之一。

丹麥的一項研究提出,孕期泌尿生殖道感染和抗生素呋喃妥因的使用會增加腦癱的風險,表明孕期感染和造成孕期感染的因素可能是腦癱的病因之一;

澳大利亞的一項大型病例對照研究也發現,孕期發熱和宮內感染與腦癱風險增加顯著相關。由於通常不對胎盤進行炎性病理組織檢查,因此孕期不易發現病毒和細菌感染。

宮內感染導致腦癱的主要機制可能是:

①宮內感染可導致胎兒的腦損傷,引起PVL;

②宮內感染後TNF-α、IL-1、IL-6 和IL-8 等炎症因子過量表達及微血栓形成,造成胎兒腦損傷;

③大量的證據表明感染是早產的主要原因,宮內感染可誘發早產,從而導致腦癱的發生;

④宮內感染可引起胎盤功能不全和窒息,使新生兒腦癱的發生率較單純圍生期感染顯著增高。

3.2 圍生期感染

圍生期感染是指由某些病原體,通過胎盤在宮內感染胎兒,或分娩時感染胎兒,或生後通過母親的乳汁、手等使新生兒感染,包括產前、產時和產後感染。

圍生期感染可致先天性感染和生後持續感染,由於病原體不同,可致不同的疾病,出現不同的症狀,引起流產、死胎、早產、先天畸形和宮內發育遲緩等。圍生期感染是腦白質損傷及腦癱的危險因素之一。

3.3 絨毛膜羊膜炎

炎症反應是身體對抗感染和毒素的正常防禦機制,但如果反應過強或異常細胞因子增加(由於遺傳或基因突變),則可能會攻擊胎兒和新生兒發育中的神經細胞。早產兒未成熟腦更易受炎症細胞因子的攻擊。研究表明,絨毛膜羊膜炎與早產和新生兒感染顯著相關。胎盤和胎膜的組織學絨毛膜羊膜炎及產時發熱,使足月兒腦癱的發生率增加了4倍。


4.先天性畸形

腦癱兒童先天性畸形的發生率遠高於一般人群。研究發現,正常人群先天性畸形僅佔2%—3%,而腦癱兒童合併先天性畸形的佔11%—32%。大部分先天性畸形是腦畸形,如腦裂和腦積水;非腦畸形也較多,如心臟、骨骼肌和泌尿系統畸形。

對494例出生胎齡>35周的單胎腦癱的研究發現,與出生時潛在的窒息事件(8.5%)和炎症(4.8%)相比,出生缺陷(42.3%)和胎兒生長遲緩(16.5%)與腦癱的相關性更大;

5.宮內生長遲緩

宮內生長遲緩(in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 IUGR)指胎兒體重低於同齡平均體重的2 個標準差,低於胎兒體重生長曲線第10百分位數。產前生長遲緩可使腦癱的風險增加;在生長遲緩的單胎腦癱兒童中,重大出生缺陷是主要致病因素,使腦癱的風險增加了30 倍,生長遲緩明顯的新生兒53%後來發展為腦癱。識別生長遲緩的胎兒和新生兒,可能為預後提供重要信息。

挪威的一項足月腦癱兒出生時生長狀況的研究提出,大多數腦癱是由於胎兒宮內發育不良的產前因素引起的,而出生時較大的腦癱兒童更可能是由於產時因素引起的。出生體重低、身長和頭圍值過低或過高發生腦癱(尤其是痙攣型雙癱)的風險升高。身長和頭圍較大、體重指數低的胎兒發生痙攣型四肢癱和肌張力障礙型腦癱的風險增加。

目前還沒有明確證據表明,當懷疑孕期發生IUGR 時,採取提前分娩的方式可以降低腦癱的風險。目前尚不能在孕期檢測出腦癱神經病理學發生的時間,及時阻斷不可逆的神經病理學改變。生長遲緩的胎兒在分娩中出現神經損傷的症狀,反映了胎兒承受正常分娩壓力的能力和儲備降低,但目前還不能明確區分神經系統損傷發生於產前還是產時。

6.多胎妊娠

多胎妊娠使孿生兒的腦癱風險增加了2 倍,體外受精的雙胞胎髮生腦癱的風險增加了4 倍。極低出生體重兒中,雙胎髮生死亡和神經發育障礙的風險較單胎高。雙胎中若一個胎死宮內,另一個存活兒發生腦癱的幾率比正常雙胎高6倍。多胎妊娠是一種高危妊娠,常併發早產、低出生體重、先兆子癇、貧血及宮內生長遲緩等,這些危險因素均可造成腦癱的發生。早產是多胎妊娠最常見的併發症,多胎妊娠早產的發生率是單胎妊娠的7 倍。多胎妊娠特有的發病機制如雙胎輸血綜合徵等,導致多胎的死亡率和腦癱的發生率較單胎高。對雙胎腦癱的研究發現,單卵雙胎腦癱的同病率高於異卵雙胎的同病率,而在單卵雙胎及雙卵雙胎中腦癱的發生率無明顯差異,說明遺傳因素可能在其中起一定的作用。

7.胎盤病理

胎盤是胎兒與母體之間物質交換的器官,胎盤功能不足可導致胎兒宮內發育遲緩和神經系統異常。大量的流行病學研究發現,產前感染如絨毛膜羊膜炎、臍帶炎(尤其是壞死性臍帶炎),均可增加腦癱的風險。慢性絨毛膜羊膜炎、大的梗死形成、胎兒血栓性血管病變以及與胎糞相關的胎兒血管壞死,均是繼發性腦癱和神經損傷的危險因素。胎盤和臍帶異常導致腦癱的患病率增加,因此,對分娩狀況差的嬰兒進行胎盤組織學與臍帶動脈血氣檢查非常重要。


8.新生兒腦病

研究發現,患有新生兒腦病的足月兒,約13%發展為腦癱。新生兒腦病的病因大多與產前因素有關,約70%無明確的窒息史。產時窒息造成的腦損傷只佔中重度新生兒腦病的一小部分。

胎兒出生時非特異性的損傷徵象,如羊水胎糞汙染、胎心率異常、Apgar 評分低和新生兒腦病,均與急性分娩或孕期的慢性病變有關。

這些徵象可能由於缺氧缺血所致,也可能由其他因素如感染、胎盤和臍靜脈血栓形成以及胎兒的炎症反應引起。臺灣學者研究發現,圍生期及新生兒期的缺氧缺血和感染事件,對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腦癱的風險增加有累積效應。腦癱兒童圍生期和新生兒期缺氧缺血相關事件及新生兒期感染的發生率均明顯高於正常兒童。

其中,出生時心肺復甦、動脈導管未閉結紮術和慢性肺疾病這三個缺氧缺血事件對腦癱風險增加的影響最大,分別使腦癱的風險增加了1.98 倍、2.26 倍和2.15 倍,而合併敗血症分別進一步增加為3.18 倍、3.83 倍和3.25 倍。三個缺氧缺血性事件和膿毒症,佔有1 項、2 項、3 項和4 項的嬰兒,其腦癱的發生率分別為10.0%、26.7%、40.0%和54.7%。


9.其他危險因素

9.1 膽紅素腦病

高膽紅素血癥時,膽紅素通過血—腦脊液屏障,損害中樞神經系統的某些神經核,從而導致腦癱的發生。病變的特點是基底核、海馬區、丘腦下部、齒狀核等被染成亮黃色或深黃色,這些部位通常有神經元變性、壞死,神經膠質細胞增生等變化。血清總膽紅素水平升高程度越低的新生兒,發生腦癱的風險越小。

9.2 輔助生殖技術

輔助生殖技術指採用醫療輔助手段使不育夫婦妊娠的技術,包括人工授精和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術兩大類。

流行病學調查發現,輔助生殖分娩的新生兒較正常受孕兒不良結局的發生率升高。與正常妊娠分娩的新生兒相比,IVF- ET 分娩的新生兒腦癱發病率升高。輔助生殖技術會造成多胎妊娠及早產的發生率升高,但目前尚不明確其本身是否直接導致腦癱的發生。

9.3 性別與種族

在大多數的流行病學研究中,男性腦癱患病率比女性大,其比例為1.3∶1。X染色體隱性變異可能解釋這種差異,男性可能比女性更易受基因突變(點突變或拷貝數變異)的損傷。最近美國的一項研究顯示,黑種人發生痙攣型腦癱的風險比白種人高50%以上,Lang 等研究發現,亞洲人比白種人腦癱的患病率低,但具體的機制還不明確。對於種族差異原因的進一步研究,可能為腦癱的發病機制和預防提供新的見解。

9.4 社會及環境因素

社會經濟地位也是腦癱發病的危險因素,農村低經濟收入家庭中的腦癱發病率比高收入家庭的高,可能由於農村地區不能較好地預防高危因素,沒有及時進行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

本文摘錄自《腦性癱瘓的病因學研究進展》一文,作者:趙會玲、李曉捷,中國康復醫學雜誌2018年第33卷第3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