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0餘家平臺被立案,62人被捕,如何終結P2P騙局?

來源 | P2P觀察

作者 | 觀察君

公安部一紙公告,安撫了眾多出借人的心。

“已對380餘個網貸平臺立案偵查,查扣凍結涉案資產約百億元。”這些數據,也讓出借人看到了希望。

P2P是帶著普惠金融的使命來的,很多別有用心的人卻打著P2P的幌子行“龐氏騙局”之實。

在行業風險集中釋放的階段,警方的行動也總能讓出借人獲得一絲絲安心,為行業風險出清保駕護航。

對於出借人而言,清退之前的風險很重要,但避免更多的騙局也很重要,出借人又該如何“防騙”呢?

380餘家平臺被立案,62人被捕,如何終結P2P騙局?


01

公安部發文,380餘家平臺被立案,62人被捕!


2月17日,公安部發布關於打擊非法P2P平臺的公告,讓出借人對問題平臺的處理又多了一絲希望。

具體內容如下:


380餘家平臺被立案,62人被捕,如何終結P2P騙局?



公安部稱,2018年6月份以來,P2P網絡借貸平臺風險頻發,嚴重侵害廣大人民群眾合法權益,擾亂市場經濟秩序。公安部對此高度重視,立即部署各地公安機關在黨委、政府統一領導下,密切會同有關監管部門,依法開展偵查辦案,全力以赴追贓追逃,全力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和市場經濟秩序。

截至目前,公安機關已依法對380餘個涉嫌非法集資犯罪的網貸平臺立案偵查,據不完全統計,查封、扣押、凍結涉案資產價值約百億元,並仍在持續追繳中。

在行業風險釋放期,公安部採取快速行動,深圳警方曾在一天內連續通報了13家立案平臺最新進展;上海警方半個月內接連通報了五起P2P平臺涉案在逃人員被成功抓獲的消息;杭州警方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累計抓獲5名涉P2P案懸賞逃犯……

公安部稱,目前公安部將緝捕涉嫌犯罪的網貸平臺嫌疑人列為當前“獵狐行動”的首要任務,派出多路工作組,實施專項追逃,已成功從泰國、柬埔寨等16個國家和地區將62名犯罪嫌疑人緝捕回國,取得顯著成效。

除了平臺進展,出借人最關心的事情就是資金能否拿回來?

依照律師所言,對於非法集資案件的清償,所依據的是平臺的後臺數據或者線下的賬冊。公佈部門拿到數據或者賬冊之後,還要請有資質的司法審計機構進行審計,從而確定每個投資人的投資額作為清償的基數,最後由法院按照統一比例判決、執行。

維權是一件長戰線的事情,希望出借人都能配合警方,理智對待。


02

如何遠離非法集資騙局?


發生了的事情,造成了的損失,我們只能儘量挽回,而出借人最需要注意的事情是切實增強識別、防範各類非法集資行為的能力,對各類投融資行為保持高度警惕,才能有效遠離非法集資。

南寧處非專線提醒,若遇到下面這九種現象,請務必提高警惕:

1、許諾投資收益率畸高,尤其是許諾“靜態”、“動態”收益回報方式。

2、電話推介、設立大量分支機構推介“投資項目”;在街頭、超市、商場等人群密集、流動場所及金融機構辦公場所附近發放“理財產品”廣告;頻繁招攬老年人投資,尤其公開講座、聚會、饋贈禮品等方式吸引老年人加入。

3、以“虛假貨幣”“資金互助”及境外股權、期權、期貨、能源、礦產、外匯、貴金屬等投資、交易為噱頭吸引投資,投資金額不限且許諾固定回報;聲稱成立私募股權投資合夥企業,但並不辦理合夥企業的工商註冊登記手續。

4、公司法定代表人、股東、高管人員使用虛假身份註冊、經營或有不良信用紀錄、網上負面信息。

5、公司註冊地、網站註冊地、服務器所在地在境外或高管系外籍人員的公司,以公開講座、演講等方式吸引投資。

6、以各種“山寨”榮譽稱號和所謂的名人、專家做廣告宣傳,以及大型集會、慶典等方式宣傳、推介“投資項目”。

7、要求向個人賬戶交付投資款、以現金、POS刷卡等方式交付投資貸款或者讓集資參與人在境外開立銀行賬戶劃轉投資款。

8、收取投資款的賬戶系外籍人員尤其是東南亞人員身份在境內開立。

9、聲稱與銀行“戰略合作”或者聲稱群眾的資金由銀行託管、監管,但實際上僅僅是在銀行開立有賬戶。

說在最後:

處理問題平臺不易,承擔經濟損失不易,要想騙局消失,只有讓所有人都懂得防範騙局的知識。

希望在新的一年,大家一切都順順利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