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重修“大清女皇”慈禧陵始末

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八月十四日,東陵守護大臣溥齡、麟嘉和馬蘭鎮總兵文瑞等人上奏:菩陀峪萬年吉地寶頂、寶城、琉璃花門、大殿、配殿、宮門、朝房、碑亭、神廚庫等各建築均有滲漏、糟朽、爆裂、酥鹼等情形,要求朝廷派人查勘,迅速修理。於是,光緒帝派大臣前往查勘。光緒帝在諭旨中特別強調:“寶山壽藏規制崇隆,殿宇城垣觀瞻所繫,理宜隨時修整,以為萬年鞏固之基。……應如何墁築地面,挑換木石,繪圖貼說,詳細具奏。其各敬謹從事,不準稍有遷就”。這道諭旨為重修工程的進一步擴大和升級提供了合法的藉口。其實光緒帝是在看著慈禧的臉色行事的。所派的勘估大臣都是慈禧的心腹,他們早已摸透了慈禧的心理和脾氣:只要自己遂心合適,從來都是肯花錢的。

經過幾次勘估,最後決定將慈禧陵的方城、明樓、寶城、大殿等一律拆除重建,其他建築揭瓦大修。並在東砂山外面增建兩座值班房,拆建三座值班房,揭瓦一座值班房,添建豆渣石護腳泊岸一道。在任命承修大臣一事上,慈禧親自決定派慶親王奕劻和兵部尚書榮祿榮任此職。這兩個人都是慈禧的心腹和死黨。任命他們倆重修陵寢,慈禧自然放心滿意。

光緒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二月二十五日動工,九月下旬,大殿拆卸完畢。發現部分大木構件有糟朽、裂縫現象,這是原估時未料到的。經過現場勘視,決定將235件大木件中的208件更換為新木件,僅留用27件,更換了88%。按原估做法,三殿更換的新木件均用 楠木,更換的石料用艾葉青。維修大臣奕劻、榮祿為討好慈禧,決定三殿所有大木構件全部改用珍貴的黃花梨木;寶城、方城的壓面石、荷葉溝以及大殿周圍的石欄杆一律改用艾葉青石料。

這次重修慈禧陵,不僅地面建築無一漏掉,而且地宮內的金券、門洞券、石門、閃當券、隧道券、罩門券、寶床等也進行了維修,重修工程曾因八國聯軍的入侵北京,慈禧及光緒帝西逃到西安而中斷了一年。

翌年回京後,於光緒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三月,慈禧借謁陵之便,親自到菩陀峪工地閱視了重修工程。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十月全工告竣。重病中的慈禧聽說自己的陵寢已經建完,於十月十四日派奕劻去驗收工程。十八日驗收畢,將重修一新的慈禧陵移交給東陵守護大臣和馬蘭鎮總兵官看管。四天後,即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慈禧一命歸天。慈禧陵重修工程歷時13年之久,是初建時用時的二倍。

揭秘重修“大清女皇”慈禧陵始末

揭秘重修“大清女皇”慈禧陵始末

揭秘重修“大清女皇”慈禧陵始末

揭秘重修“大清女皇”慈禧陵始末

揭秘重修“大清女皇”慈禧陵始末

揭秘重修“大清女皇”慈禧陵始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