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当359旅旅长,后当385旅副旅长,他为何战功不多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八路军最初只有6个旅,能当上任何一个旅的旅长或者副旅长,那都是非常厉害的。然而,有一位将领,却先后当过两个旅的首长。在全军,只有他一人。

他是谁?他就是陈伯钧。1937年8月,陈伯钧担任120师359旅旅长。说起359旅,大家都知道大名鼎鼎的王震旅长。其实,359旅最初成立时,王震只是副旅长,旅长是陈伯钧。

先当359旅旅长,后当385旅副旅长,他为何战功不多

陈伯钧怎么当了王震的上级呢?陈伯钧本是中央红军的将领,长期跟随在毛主席身边,参加过秋收起义。1936年7月,陈伯钧到红六军团接替萧克担任军团长,当时的政委是王震。

后来,红军改编成八路军,陈伯钧就担任了旅长,王震当了副旅长。但是陈伯钧担任359旅旅长的时间非常短,到10月,陈伯钧回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了。

到1943年1月,陈伯钧又担任了385旅的副旅长,为期有将近三年的时间。虽然先后担任了两个旅的首长,但是总体来说,陈伯钧在抗日战争时期军功不多,名气也不是很大。

先当359旅旅长,后当385旅副旅长,他为何战功不多

为什么呢?陈伯钧是四川达县人,毕业于黄埔六期,他的理论素质是非常高的。长征时期,他坚持写日记,为后人研究长征这段历史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

在革命生涯中,只要有时间,陈伯钧就笔耕不辍,比如他编写的《步哨动作》、《侦察勤务》等文稿,都成为红军的教材。毛主席很看重既有理论又有作战能力的红军将领,所以,在陈伯钧担任359旅旅长不久,毛主席就把他调到延安,协助自己整理文章。

先当359旅旅长,后当385旅副旅长,他为何战功不多

据说,《毛泽东军事文集》中的一篇文章《论抗日游击战争的基本战术——袭击》一文的原稿就是陈伯钧写的,后经毛主席修改而发表。所以,整个抗日战争期间,陈伯钧更多的是做军事理论研究和军事教育工作,在前线带兵打仗的时间不多。

解放战争期间,陈伯钧也搞了一段军事教育工作,直到1948年才来到萧劲光兵团,担任副司令员。1955年,陈伯钧被授予开国上将军衔。建国后,他又干起了老本行,担任军事学院院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