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蘇聯折磨至生不如死的日本戰俘,為何卻做夢都想來中國?

在抗日戰爭結束後,本著人道主義的原則,我國對日本戰俘可謂是寬大處理,除了一些罪大惡極的戰犯被送上軍事法庭,其餘的普通戰犯大都給予了遣送回國的待遇。但遠在北方的蘇聯人就沒這麼好心腸了,當時在東北地區的60萬日本關東軍都落入了蘇聯人手中,他們對這些戰俘可沒這麼好說話,那麼他們都受到什麼待遇了呢?

1945年,美國在日本投下了兩顆原子彈,隨後蘇聯對日本宣戰。蘇聯軍隊以絕大的優勢圍攻日軍,日軍70萬軍隊就這樣落了了蘇聯手中。在擊斃日軍10萬人後,剩下的60萬日本軍隊被蘇聯軍隊包了餃子,成為蘇聯的戰俘。

被蘇聯折磨至生不如死的日本戰俘,為何卻做夢都想來中國?

被俘虜的日本士兵

這60萬軍隊裡面並不只是清一色的男兵,還有不少的女兵。原來在二戰後期,伴隨著太平洋戰爭的慘敗,在日本國內已經徵不到男兵了,為了響應日本軍國主義的號召,很多在醫院的護士、教師、工人被迫拿起槍走上戰場。但面對強大的蘇聯軍隊,日本70萬軍隊根本不夠看,很快便敗下陣來。

那麼這俘虜的60萬士兵怎麼處置呢?按照國際條約,要麼審判要麼遣散回國,但蘇聯卻沒有這麼做。在之前的1941年到1945年的蘇德戰爭,蘇聯元氣大傷,有3000萬士兵不幸傷亡,另外戰爭的陰影籠罩了2000萬無辜百姓,蘇聯幾乎家家戶戶有男子參戰,每個家庭都有傷亡烈士。在嚴重缺乏勞動力的情況下,蘇聯決定將這些戰俘送到西伯利亞去服役。

被蘇聯折磨至生不如死的日本戰俘,為何卻做夢都想來中國?

在西伯利亞服役的戰俘

雖說是“服役”,但實際上和古代的“流放”性質是一樣的,清朝電視劇老是說這麼一句話“流放寧古塔,與披甲人為奴”也是同一個意思。而這些流放之地無一不是極寒、極乾燥之地。而西伯利亞地區正是極寒之地,面積大人煙稀少,氣候非常惡劣,冬天最低氣溫能達到零下60度,這些流放到西伯利亞的日本戰俘很快便迎來了他們的噩夢。

由於氣候原因,很多士兵都得了病。但蘇聯士兵根本不管這些人的死活,等待他們的將是無休止的勞作和壓迫。他們從事著挖礦、修路、伐木等繁重的工作,但卻經常吃不飽、穿不暖,到了冬天天寒地凍的時候,這些人只能無助地等待死亡的到來。有時候因為糧食不夠,蘇聯士兵便會殺掉一些老弱病殘以節省開支。

最為悽慘的當屬日本女性戰俘。她們白天和男俘虜一樣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到了晚上還被迫接受蘇軍的騷擾,有些女戰俘受不了長期的身體和精神折磨,只能選擇自殺。西伯利亞戰俘營,如同二戰時期的“納粹集中營”一樣,充滿了噩夢和恐懼,也是很多戰俘一生難以磨滅的記憶。

在1950年,我國從蘇聯引渡一批當年的日軍戰俘。蘇聯方面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這些人是一群犯下滔天大罪的人,是無法寬恕的,交接儀式後,蘇聯方面聲明:“隨便你們怎麼處置!”這些戰俘在被送到中國後,很多人心中都是害怕的瑟瑟發抖,畢竟他們都揹負著殺害中國人的罪行,好不容易從地獄般的西伯利亞戰俘營逃出來,又再一次落入了中國人手中嗎,怎麼能不害怕呢?

但中國方面卻展現了自己大度的一面,他們認為,當務之急是應該把這些戰俘關押起來進行改造,民族之恨、階級之仇不該忘,但現在我們得把他們改造好,讓他們變成新人,這對國家和民族有長遠意義。在西伯利亞受的苦難,已經讓他們成為驚弓之鳥,戰爭讓他們也變成了受害者,作為軍人,他們只是執行上級命令,我們只需要把他們的罪行搞清楚,等再過幾十年,在回頭看看我們的所作所為就會發現其中的意義。

被蘇聯折磨至生不如死的日本戰俘,為何卻做夢都想來中國?

於是,這些被交接過來的戰俘大都被進行改造後遣送回國,只有一些罪惡深重的戰犯被送上軍事法庭。消息傳來,遠在西伯利亞的戰俘一片譁然,很多人做夢都想被遣送到中國。當然,這些被釋放後的戰俘很珍惜來之不易的機會,大多數的戰俘都做了很多反戰、發展和平的教育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