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齡與養老金有什麼關係?

現在的上班族大多在私企或者外企工作,對於“工齡”這個詞好像已經特別陌生了,也不怎麼重視。但實際上,工齡與我們的待遇息息相關,除了在職期間的工資收入、帶薪年假天數、醫療待遇等之外,還影響著員工退休之後的養老金水平。

工齡與養老金有什麼關係?

什麼是工齡?

工齡,即指了工從事腦力或體力勞動,以工資收入為其全部或主要生活資料來源的工作年限。每工作一年,就形成一年工齡。工齡分為兩種,一種是“連續工齡”,即累計工作的時間年限;另一種是“本企業工齡”

職工工齡長短,是衡量一個職工為社會所作貢獻大小的重要標誌之一,也是確定職工享受勞保福利待遇的主要依據。

在很多單位,尤其是機關、國企、事業單位等,工齡是跟工資和津貼等待遇直接相關的,工資裡面還有工齡工資這一項,一些待遇也是工齡越長,標準越高。

“視同繳費年限”關係養老金

視同繳費年限在計算將來的養老金待遇時是至關重要的。1992年之前參加工作的人,在退休時都會涉及一個視同繳費年限認定的事情。但很多人在工作期間並未重視,等到辦理退休時就很複雜了。

因為職工究竟是從哪年到哪年在哪個單位工作,一般要依靠職工檔案中記載的工作經歷來證明。那麼,人事檔案就顯得尤為重要。

工齡與養老金有什麼關係?

以下幾種情況,經過認定,都可作為“視同繳費年限”,並且可以與實際“繳費年限”合併計發養老保險金。

1、機關事業單位正式職工調入企業後,應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其原有的工作年限視同繳費年限;

2、復員退伍軍人被招為合同制工人,且參加了基本養老保險的,其軍齡按國家規定計算為連續工齡的年限,可視同繳費年限;

3、城鎮下鄉知識青年被招為合同制工人,且參加了基本養老保險的,下鄉期間按國家規定計算為連續工齡的年限,可視同繳費年限。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有視同繳費年限的參保人員,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檔案問題,尤其是換工作或者失業期間,處理好自己的人事檔案。

重視工齡,以下幾點需牢記:

首先,要保存好有關工作經歷的記錄,如勞動合同。

其次,重視人事檔案。這個檔案一般都是由工作單位或者人才、職介等部門保存。但在工作有變動的時候,員工也需注意,有必要時可以跟單位的人事專員確認一下,以免將來遇到麻煩。

最後,別斷社保。因為工作變動、靈活就業等原因,一些員工可能一段時間沒有“工齡”。如果不想影響到社保繳費年限的計算,可以將檔案存到人才或職介機構,以靈活就業人員的身份通過這些機構繼續參加職工社保。等找到新工作時,再將社保關係轉移過去。這樣,社保就不會中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