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穩增長與防風險 政府工作報告提及改革105次

時代週報記者 劉科 發自杭州

3月5日,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負責人、國務院研究室主任黃守宏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吹風會上介紹說,“改革”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出現了105次,為歷年之最。此外,稅與費共被提及104次;“穩”提及73次,其中“穩定”21次。“用較多的篇幅、較高的頻率出現這些詞,不僅是為了表明一種決心、一種宣示,也是表明政策的取向、工作的導向。” 黃守宏說道。

從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新常態”、2016年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到2017年的“數字經濟”、2018年的“高質量發展”,再到2019年的“穩增長”,民進中央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周德文在接受時代週報記者採訪時認為,這意味著2019年將是中國經濟真正的“關鍵之年”。

改革落腳點聚焦至“重點領域”

此前,“改革”一詞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出現頻率最高的紀錄,是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97次。“堅持以市場化改革的思路,”李克強總理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稱,“政府要堅決把不該管的事項交給市場。”改革之中,李克強重點提出市場解決方案,並首次單獨將“著力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列為工作任務之一,直言實體經濟困難較多,民營和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尚未有效緩解,營商環境與市場主體期待還有差距。為解決這一問題,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一攬子措施,如改革完善貨幣信貸投放機制,適時運用存款準備金率等。

此外,2019年還將出臺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預計全年減輕企業稅收和社保繳費負擔近2萬億元,較2018年增加7000億元,力度遠超市場預期。根據政府工作報告,這2萬億元減稅降費政策主要集中在增值稅、小微企業、個稅減稅和社保費降費。

涉及具體領域改革,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19年要“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加快完善市場機制”。值得注意的是,去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土地制度改革被歸入鄉村振興、社會體制改革被歸入保障和改善民生、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被歸入綠色發展—改革的落腳點從“基礎性關鍵領域”聚焦至“重點領域”。

此外,國資國企的改革重點在推進混改,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深化電力、油氣、鐵路系統的改革。資本市場方面,科創板首次被政府工作報告提及,而“註冊制”則在2016‒2018年連續三年未被提及後,重新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平衡穩增長與防風險

政府工作報告公佈2019年經濟增長目標為6%‒6.5%,時隔三年後再次採用目標區間。黃守宏在國新辦吹風會上表示,今年形勢更加複雜,國內經濟面臨新的下行壓力,適當調低GDP目標,符合實際情況。

繼2018年之後,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未提出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目標,而是要求合理擴大有效投資。“中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減速增質階段,為實現經濟運行目標,需要更好地處理穩增長與防風險之間的關係。”周德文說。

此外,繼連續五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之後,“互聯網金融”退出了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取而代之的是被提及超過20次的“風險”,包括“加強金融風險監測預警和化解處置”“穩妥處理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等。

浙江財經大學中國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黃文禮告訴時代週報記者:“去年屢次爆發的互聯網金融風險得到了高層重視。金融政策注重底線思維,未來會建立更加高效、透明、有序的金融行業運行秩序。”

穩經濟首先保就業

“經濟穩增長,首要是保就業。”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今年首次將優先就業政策置於宏觀政策層面,旨在強化各方面重視就業、支持就業的導向。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就業總量壓力不減、結構性矛盾凸顯,新的影響因素還在增加,必須把就業擺在更突出位置。

“強調就業優先釋放了一個信號,未來就業問題會置於經濟發展全局的高度來審視。”周德文說,“小微企業就業容量大,2019年的穩增長政策,將更加註重激發小微企業的活力。”

本網站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及音視頻),除轉載外,均為時代在線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聯繫本網站丁先生:[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