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大師艾揚格《瑜伽花環(第7卷)答疑解惑》前言


新書熱賣 | 瑜伽大師艾揚格《瑜伽花環(第7卷)答疑解惑》前言


求知慾是人類固有的天性。不懂得認知理解世界的人生是索然無味的人生。認知的慾望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即便是小孩子也渴望對他所見之物進行認知、探索和理解。我們總是想認知身邊的一切,因為我們的心意、智性、意識被困在“生命是什麼”、“為什麼生命被賜予我們”諸如此類問題的旋風中打轉。這些探索性的思想、理念、質疑,同樣反映了我們智慧的匱乏。正是這種求知慾,引發並帶領我們開始對智性和靈性的培養進行建設性的思考。

恐懼、困惑、懷疑激發我們的心意去認知生命的價值和真相。創新發明幫助並指導人類去反覆探求生命的意義。

在《吠陀經》(Veda)和《奧義書》(Upaniṣad)中,我們看到了人們具有同樣的好奇心——他們通過對話、探討、辯論、論證來認知真相。

吠陀(veda)一詞來自vid,意為認知。它指對智慧(jñāna)的渴望。先知者(ṛṣi)驚異於世界有諸多的奇觀,生出認識自身及認知宇宙的慾望。他們渴望瞭解宇宙是如何形成的,為什麼會形成,他們與宇宙之間存在怎樣的關係。

《梨俱吠陀》(Ṛgveda)談到一些唸誦頌歌(sūkta),它們是以直接與神祇討論的形式出現的,表示對神祇的讚頌,是發自於心底的純粹情感表現。

奧義書(Upaniṣad)一詞意為坐在靠近上師的地方。弟子(śiṣya)在身體上、精神上、智性上靠近古魯(guru),坐在古魯的身邊學習。《奧義書》中還包含以問答形式出現的真知對話。《疑問奧義書》(Praśnopaniṣad)就是個典型的例子:弟子前去向古魯尋求正確答案。在《伽塔奧義書》(Kaṭhopaniṣad)中,納奇柯達(Nachiketa)向死神閻魔(Yama)問詢以消除自己的疑惑。在《廣林奧義書》(Bṛhadāraṇyakopaniṣad)中,祠皮衣(Yājñavalkya)與妻子(Maitreyī)在一起討論問題。祠皮衣作為古魯,給予妻子的答案令人信服。同樣地,在祠皮衣和闍那迦王(King Janaka)的對話中(後者精通靈性智慧),祠皮衣向王提出各種問題。由於傳統,人們永遠不應向王提問,所以祠皮衣他自己對這些問題作出瞭解答,通過這種方式祠皮衣將最為精細的智慧注入闍那迦王的心意中。在《泰帝利耶奧義書》(Taittirīyopaniṣad)中,阿闍黎(ācārya)建議弟子通過討論認知真相。在《禿頂奧義書》(Muṇḍakupaniṣad)中,安祗羅沙(Angirasa)向桑那伽(Śaunaka)提供建議。幾乎所有的《奧義書》都能找到這樣的例子——通過問答形式獲得知識與智慧(viveka-jñāna)。

《薄伽梵歌》(Bhagavad Gītā)中,主奎師那(krishna)也是運用辯證邏輯的形式為阿周那(Arjuna)開示解惑。著名的蘇格拉底也是通過論證、提問和回答的方式向學生闡釋生命的哲學觀。

在《遮羅迦集》(Caraka Saṃhitā,一本阿育吠陀經典)中,阿提耶(Atreya)、安祗羅沙、布瑞古(Bhṛgu)、瓦希斯塔(Vasiṣṭha)、食火仙人(Jamadagni)等先知者聚集在一起針對生命這一主題展開討論和研究。

而說到瑜伽,我們大多數人並不精通,心意中總是存在著諸多問題。所以無論我走到哪裡,總是被人們各種各樣的問題轟炸。他們的問題和疑惑讓我意識到:從理論層面和現實層面,人們對瑜伽的理解和認知有著極大的差別。

他們的問題很有意思,既可激發思考又能引起反思。我總是盡我所能地使他們信服。通過答疑的方式,我把潛藏的各種經歷和體驗都拿出來和大家分享。

在這一卷中,我將這些問題系統地整理,以大標題、小標題的形式編纂,形成關於瑜伽的幾大主題。通過這種分類和闡述方式,修習者可以看到瑜伽練習背後的哲學。本卷將幫助有志於修習瑜伽的朋友輕鬆地走進這門學科,引導他們正確地練習,並把握如何抵達瑜伽的更深層面,從而將腐蝕著他們探索之力的疑慮和困惑消除。我希望,這種形式能夠令所有讀者相信:認知瑜伽,是練習、實驗、慎思和分析的前提。

在《毗溼奴1008個聖名》(Viṣṇu Sahasranāmam)中,聽過主毗溼奴(Viṣṇu)1008個聖名以後,Pārvatī問主溼婆(Śiva):

kena uāayen laghunām viṣṇurnāma sahasrakaṃ I

paṭhyate paṇditai nityamśrotrum icchāmi ahaṃ prabhoḥ II

主啊!我想知道,學者(puṇdit)每天是如何用簡短的語言背誦毗溼奴1008個聖名(Viṣṇu Sahasranāmam)的。

主溼婆告訴她:室利羅摩(Śrīrāma)、室利羅摩、室利羅摩。室利羅摩是唯一一個等同於毗溼奴1008個聖名的名字。

同樣地,如果要我把本書的全部內容做個簡要的回答,我要說:一定要平靜地練習!——練習、平靜、練習、平靜!!!

B.K.S.IYENGAR

附目錄

第一部分瑜伽概述

1.1瑜伽起源與宗旨003

1.2所有人都可以練習瑜伽,但瑜伽是否適合所有人013

1.3瑜伽是行動(業)、智慧、虔信之路嗎?015

1.4āuṃ代表什麼?018

1.5瑜伽之路是否艱辛痛苦呢?019

1.6不要將瑜伽劃分為身體瑜伽和靈性瑜伽021

1.7瑜伽是癮症嗎?023

1.8瑜伽是如何走進西方世界並且流行起來的?025

1.9真我的五個鞘層027

1.10意識和健康的七種狀態029

1.11給帕坦伽利做註釋是一項極具挑戰的工作036

1.12什麼是yoganidrā?038

第二部分帕坦伽利和瑜伽

2.1瑜伽是何時出現的,帕坦伽利是誰?043

2.2八支分瑜伽不同於克里亞瑜伽嗎?048

2.3抑制意識波動(citta vṛtti nirodha)052

2.4我慢是敵是友?055

2.5關於信仰(śraddhā)058

2.6瑜伽是門療愈的學科還是靈性的學科?060

2.7通過瑜伽達到人生的四大目標(puruṣārtha)和純意識的力量

(citiśakti)065

2.8瑜伽行者(yogi)必須成為信徒(bhaktan)嗎?069

2.9敬奉神(īśvara praṇidhāna)的重要性 071

2.10瑜伽是有德虔信還是無德虔信?075

第三部分八支分瑜伽(aṣṭāṅga yoga)

3.1禁制(yama)079

3.1.1禁制的練習079

3.2勸制(niyama)089

3.2.1控制感知器官089

3.2.2敬奉神(īśvara praṇidhāna)089

3.3體式(āsana)093

3.3.1體式是什麼?093

3.3.2體式的效果094

3.3.3把體式當作雜技練習的練習者能否成為瑜伽行者?096

3.3.4體式是柔術嗎?096

3.3.5體式能否使修習者得到發展?097

3.3.6為什麼各個流派的基本體式有所不同?098

3.3.7體式是新的還是老的?099

3.3.8體式對於心理健康和穩定的作用100

3.3.9體式和呼吸102

3.3.10體式中的身體和心意103

3.3.11倒立體式的重要性105

3.3.12體式和新陳代謝105

3.3.13逃避練習(sādhana)106

3.3.14tīvra saṃvegin是ati-yogi嗎?即最強烈的修習者

(sādhaka)是狂熱的瑜伽行者(yogi)嗎?106

3.3.15從無明瑜伽(ajñāna yoga)到般若瑜伽(prajñāna yoga)109

3.3.16體式中的重心111

3.3.17挺屍式(śavāsana)113

3.3.18體式、調息、勝王瑜伽(rāja yoga)之間的關係是什麼?116

3.3.19體式中的禁制和勸制120

3.3.20體式中德(guṇa)的作用122

3.4調息(prāṇāyāma)125

3.4.1為什麼要調息?125

3.4.2呼吸與生命125

3.4.3調息練習之前先練習體式的必要性126

3.4.4體式練習對於調息來說是必要的嗎?126

3.4.5什麼時候開始練習調息?127

3.4.6深呼吸和調息之間的差別130

3.4.7為什麼有些人吸氣輕鬆,而有些人呼氣輕鬆?133

3.4.8不成熟的修習者(sādhaka)需要注意的事項134

3.4.9調息能否坐著或者躺下完成?135

3.4.10六種清潔術(ṣaṭkarma)對於調息是必不可少的嗎?136

3.4.11風箱式調息法是靈丹妙藥嗎?138

3.4.12有氧運動和調息139

3.4.13調息中的顫動139

3.4.14調息練習是否會導致青年人早熟139

3.4.15 收束法(bandha)142

3.4.16什麼是調息中的時間(kāla)、精準(sāṃkhya)、

長度(dīrgha)、精細柔軟(sūkṣma)?143

3.4.17五種氣(vāyu)和五大元素(bhūta)之間的相互作用148

3.4.18和諧完美屏息呼吸控制法(kevala kuṃbhaka)152

3.4.19調息的效果153

3.5制感(pratyāhāra)157

3.5.1練習中的制感157

3.5.2練習時要睜眼還是閉眼?163

3.5.3制感產生的效果163

3.6 專注(dhāraṇā)166

3.6.1什麼是專注?166

3.6.2專注中是否需要努力?168

3.6.3專注的位置168

3.6.4專注和冥想的區別170

3.7冥想(dhyāna)173

3.7.1什麼是冥想?173

3.7.2冥想的準備173

3.7.3冥想指南175

3.7.4壓力管理和冥想176

3.7.5關於冥想的課程178

3.7.6冥想是否具有隔絕性?180

3.7.7超驗冥想181

3.7.8不同類型的冥想181

3.7.9冥想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183

3.7.10一點凝視法(trāṭaka)和冥想184

3.7.11體式和冥想185

3.8 三摩地(samādhi)188

3.8.1有想三摩地和無想三摩地188

3.8.2解脫(kaivalya)193

第四部分哈達瑜伽(haṭha yoga)

4.1哈達瑜伽(haṭha yoga)中的禁制和勸制197

4.2哈達瑜伽是身體瑜伽嗎?199

4.3六種清潔術(ṣaṭkarma)201

4.4哈達瑜伽和三摩地204

4.5哈達瑜伽和帕坦伽利瑜伽206

第五部分昆達里尼(kuṇḍalinī)

5.1什麼是昆達里尼(kuṇḍalinī)?211

5.2經脈(nāḍī)及其功能213

5.3輪穴(cakra)216

5.4《瑜伽經》中有提到昆達里尼嗎?223

5.5喚醒昆達里尼224

5.6耳朵裡產生嗡鳴聲是否標誌著昆達里尼已被喚醒227

5.7兒戲昆達里尼的危險228

第六部分我的練習

6.1面對練習(sādhana)中的挫折233

6.2練習的深層含義234

6.3如何在體式中培養智性?237

6.4我的瑜伽練習方法有什麼不同?243

6.5體式中的調息和冥想244

第七部分瑜伽的實用心理學

7.1瑜伽是悲觀主義嗎?247

7.2懷疑與思考249

7.3心意紛亂能否練習瑜伽?252

7.4體式和調息能否抑制意識波動255

7.5我們能否在生活中放下雄心、驕傲、自我?258

7.6大腦智性和肌肉智性260

7.7什麼是平衡的大腦?261

7.8增強記憶力262

7.9馴化身體的同時,心意是否可以得到育化?265

7.10橫膈膜是身體和真我(the Self)之間的媒介?267

7.11什麼是內在身體?268

7.12瑜伽如何提升智性?269

7.13少量的練習能否感受到效果?270

7.14放鬆和覺知的關係271

7.15意識和情緒的七種狀態272

7.16有沒有超越瑜伽的狀態275

7.17死亡和瀕死276

第八部分練習中的調整

8.1為什麼調整要在一定背景下完成?279

8.2手臂的伸展和加強280

8.3膝內翻和手肘疼痛282

8.4有角度的站立體式285

8.5前屈體式中腰椎疼痛287

8.6體式練習過程中的乾澀、噁心和頭暈的感覺290

8.7痙攣293

8.8如果前屈容易,為什麼後彎困難?295

8.9身體疲勞和心理疲勞296

8.10生病或受傷後如何開始練習?297

8.11體式練習中健康的疼痛和不健康的疼痛之間的區別299

8.12體式精進所需要的精微調整300

8.13有沒有能令人快樂的體式?302

8.14支撐頭倒立(sālamba śīrṣāsana)303

8.15牆繩上的頭倒立(rope-śīrṣāsana)307

8.16支撐肩倒立(sālamba sarvāṅgāsana)309

8.17輔具的使用311

8.18輔具的使用起源何處?316

8.19不使用輔具可以教課嗎?322

8.20使用輔具的瑜伽表演能否吸引觀眾?326

8.21繃帶的使用327

8.22在挺屍式(śavāsana)中,為什麼身體會搖晃,心意要經過

很長時間才得以平靜?331

第九部分練習與理論

9.1個人練習335

9.2練習時長337

9.3隨意的練習340

9.4瑜伽之門是否向殘疾人關閉341

9.5錯誤的練習是否會擾亂精神狀態?342

9.6努力、調整、舒適343

9.7錯誤習練後彎體式的後果345

9.8練習的進步與退步347

9.9不敏感與過於敏感349

9.10不健康的敏感350

9.11規律練習的重要性352

9.12什麼是有質量的體式練習?354

9.13如何在練習中瞭解自己的能力?356

9.14練習中感知心意360

9.15從流瑜伽(vinyāsa krama)到非流瑜伽(avinyāsa krama)362

9.16我們可以自己練習嗎?364

9.17練習必須每天進行嗎?365

9.18瑜伽有趣嗎?366

9.19序列的變化是否會擾亂身體層和心理層?367

9.20如何知道是否已經準備好練習調息和冥想?369

9.21坐立調息的困難371

9.22調息能否在沒有老師指導的情況下自己練習?373

9.23以阿育吠陀體液(āyurvedic doṣa)理論為基礎的體式練習是否有

所不同?374

致謝語

當代中國出版社2019開年重磅新書

瑜伽大師艾揚格力作

《瑜伽花環(第7卷)答疑解惑》


新書熱賣 | 瑜伽大師艾揚格《瑜伽花環(第7卷)答疑解惑》前言

《瑜伽花環(第7卷)答疑解惑》

出版年月:2018年12月

定價:78.00元

瑜伽大師艾揚格對各種瑜伽問題給出的解答,也是對瑜伽這門浩瀚學科的總體講解

有如一口深井,可一瓢飲,以解渴;亦可破開水面直抵深處,純淨智慧不竭之泉在那裡汩汩不止、清冽甘甜。源頭唯有智者沉浸其中。

《瑜伽花環》共8卷,內容為艾揚格專著之外的瑜伽作品彙編。各卷內容相對獨立,此為第7卷。

本卷為B.K.S.艾揚格多年來針對各種瑜伽問題給出的解答,悉數經驗之談,蘊含深刻見解。這些問題,有提問者的疑惑,也有對智慧的渴求,有尖銳的挑戰,也有呼喚真知的聲音。收錄的解答既是對個人疑問的響應,也是對瑜伽這門浩瀚的學科總體的講解。

本卷旨在幫助有志於修習瑜伽的朋友輕鬆入門,引導他們正確地練習,並把握如何抵達瑜伽的更深層面,從而將腐蝕著他們探索之力的疑慮和困惑消除。

噹噹、京東、文軒、博庫,全國新華書店、民營書店有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