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思想“巨人”,行動矮子

還記得前陣子轟動江南的美團打車嗎?最近聽南京的小夥伴們說線上補貼已經取消了,而在上海的優惠力度也大大降低為0到4元,猶記得當時登錄上海時美團打車首次使用則有三張14元優惠券,完成一單後又有10元優惠券,果然美團打車的燒錢大戰更像是個“營銷大戰”,“噱頭”大於實際內容。畢竟,再多的幣也有撒完的一天。

在美團所謂的生態圈佈局中,打車是美團的“吃喝玩樂出行”的產業鏈的最後一環,有了這枚“棋子”,在正值IPO前夕,美團的故事才夠圓滿。但是回顧美團近幾年的發展,在戰略佈局上從團購、外賣、電影、酒旅,再到打車、共享單車,每一個都是燒錢的無底洞大坑;戰略上的“多棲發展”落地到執行層面上更是差強人意,更有網友吐槽,“美團打車真是‘龜速發展’!”執行層面的美團像只“烏龜”,美團打車高調半個月後就各種取消優惠、降低優惠,僅是在南京一地上線試水了一年後才進入第二個城市上海,下一個進入的城市也許遙遙無期啊。

不少業內人士猜想,這樣的速度極大的可能性就是“玩票”式的進入,並沒有真想攪動多大市場,無非是有了“出行領域”的佈局,讓美團的創業有更多故事可以說,僅此而已。

每當外界對美團不斷擴張的策略有所質疑時,王興總是會拿出亞馬遜做擋箭牌。近期在接受外媒專訪時又搬出了亞馬遜的經驗,並聲稱要做線上服務的亞馬遜,這話更像是說給投資人聽的:藉著亞馬遜的勵志雞湯,王興讓投資人相信,他已經為自己打上美團擴張必勝的思想鋼印。

但是他卻完全忽略掉兩者的天壤之別,除了商業模式不同之外,亞馬遜的擴張是建立在主營業務盈利基礎上的。還是醒一醒,面對現實吧,中國的創業者們千萬不要成為唐吉坷德,幻想手中揮舞著刀劍,在創業的路上披荊斬棘,到頭來發現不過是,夢一場。

美團:思想“巨人”,行動矮子

互聯網“龜速”之最

與前陣子的“轟轟烈烈”相比,最近美團打車頗有“雷聲大雨點小”的陣勢,難怪被網友diss是“龜速發展”。對比一下滴滴與美團打車的發展速度和路線的話,就能發現這個玩笑也不是沒有根據的:

2014年8月,滴滴專車正式上線。不到一年時間滴滴專車就覆蓋了全國259 個城市。2015年5月,滴滴快車上線,一年後,快車日訂單破千萬單,覆蓋全國400個城市。目前,滴滴出行的日單量超過3000萬。2017年2月 滴滴優享南京開城,年底拓展到全國二十幾個城市。同時,滴滴除了要進行用戶市場培養外,還經歷了多次產品更新迭代,包括不斷優化定位,通過後臺評價體系來加大線下司機運營等等。正如程維所說“快速試錯、全力以赴找人,這成為滴滴打車成長的兩條主線。”所以,在一日千里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在短短几年內滴滴從無到有,成長為一家獨角獸級的互聯網巨頭。

反觀被網友戲稱為“龜速發展”的美團打車。作為後來者無論是在市場、還是產品端都實在難以有所突破。2017年2月,美團打車低調的進入南京,不溫不火的開始試水網約車市場,並沒有解決市場痛點問題,反而衍變成與滴滴搶司機、搶用戶。在南京試運營一年多之久後,2018年3月美團終於進入第二個城市——上海,開始了與滴滴的正面“較量”,總結來看,美團打車在一年多時間的戰果是——成功進入兩個城市。

那麼,我們再來逐一分析。

從規模上來看,滴滴的發展可謂是“爆發式”的市場增長,而反觀美團,僅是在南京一個城市就試水運營長達一年之久,這一點也反映出美團不自信,對於能否大規模拓展市場是處在一個邊試探邊發展的狀態。

從技術層面來看,滴滴有著極強技術壁壘,目前滴滴在全球有近7000名員工,其中一半是技術人員。為了解決叫車難的問題,滴滴大腦會實時分析每一個地點15分鐘以後的出行需求,準確率已經超過了85%,並提前調度交通工具滿足需求。反觀,美團的定位是一個服務性平臺,解決的是B2C之間的供需問題。

從用戶體驗來看,用戶的絕大部分感知都是由產品、技術層面決定的,一個極致專注的企業必然產品也是過硬的,因此滴滴無論是在大數據分析、用戶安全等方面都能給用戶極致的體驗。一旦用戶對司機不滿意則有妥善的溝通、打分機制,並據此來決定給司機的獎勵等等。反觀美團,用戶與商家之間仍存在信息不對等的局面,而這個是難以通過產品和技術來解決的,只能通過服務進行溝通。

上述種種也成為美團快速發展的掣肘,這就好比打靶射擊,你瞄準的是別人的靶子怎麼能打中自己的靶心呢?

創業者不要成為“唐吉坷德”

既然射錯耙了,為什麼還要執迷不悟呢?王興志不在此,他的“如意算盤”,就是想通過收割“吃喝玩樂行”流量,以此打造生態圈,說個好聽的故事,登錄資本市場收割更多資本,然後躋身互聯網的“頭部玩家”戰營。

美團雖涉足項目廣泛,但很多投資、項目都是淺嘗輒止,如果拎出來比較,沒有任何一個項目在相應領域取得壓倒性優勢,更別提盈利了。如酒店與攜程的競爭,外賣與餓了麼的競爭,打車與滴滴的競爭等等。每個領域都沒有正向現金流,同時每個領域都面對強敵,市場份額都不固定,未來的競爭變數仍很大。

實際上,美團之所以不斷尋求新的項目,與其現狀不無關係。美團最近一次融資是在2017年的10月19日,共計40億美元,投後美團網估值300億美元。另外美團曾在2017年5月份發佈數據顯示,其已經實現盈虧平衡,現金儲備為30億美元。這麼來算,美團有約70億美金的儲備,但收購摩拜之後,現金儲備變為30億美元。但有媒體報道,截至目前摩拜挪用用戶押金60億元人民幣,供應商欠款約10億人民幣,債務總額合計超過10億美元。這又將會稀釋掉美團的現金儲備,加之要和滴滴貼身肉搏開啟補貼模式,對美團來說,無疑是重創。

正如樂視一樣,一旦現金儲備不足,資金鍊斷層,昔日構建的帝國,將毀於一旦。所以,對於美團的擴張就很好理解了,現在看來,更像是不斷為投資者講故事,以便獲得資本青睞,保障其造血功能。

在中國創業還是現實點兒好,與其仰望星空,不如腳踏實地啊,泡沫終究是要破的。樂視當年憑藉編織的“生態圈”一度雞犬升天,泡沫破了只剩一群討債者。不要做“唐吉坷德”式的創業者,時常幻想自己是個中世紀騎士,行俠仗義、遊走天下,到頭來發現天下早已經不是當時的天下了,卻為時晚矣。

美團:思想“巨人”,行動矮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