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专横跋扈,作恶一生,其女儿巧姐儿哪来的的善报

曹雪芹先生在《红楼梦》中为他笔下的在贾府里生存的女子们写下了暗示其一生的判词。势败休云贵,家亡莫伦亲:繁盛的贾府几年间便衰败,原先趁着贾府繁盛之时上赶着与贾府交好的权贵也已经远离了,家族败落就连亲戚也避之不及了。偶因济刘氏,巧的遇恩人:刘姥姥在遭遇艰难时,曾入荣国府求恩典,王熙凤便给了她20两银子,打发她离去了,本是不存心的救济,却没想到在贾府衰败之时,刘姥姥却是救了巧姐儿一命。这样一来,大家便知道了,今天要讲述的便是这位巧姐儿的故事。

王熙凤专横跋扈,作恶一生,其女儿巧姐儿哪来的的善报

与林黛玉因母亲之死入贾府不一样,巧姐儿是含着金钥匙在贾府中降生的的女儿,与秦可卿是同辈,但是年龄却是最小的。曹雪芹先生其实并没有在《红楼梦》中给过巧姐儿太多的笔墨色彩,所以书中巧姐儿的出场机会并不多,但是曹雪芹先生安排这样一位小姑娘在文中,又有着独一门的判词,想来一定不会是简单的人物。巧姐儿一出生的时候便不太吉利,生辰在七月初七,可能以大家现在的眼光去看,七月七是乞巧节,有着东方情人节的美称,没有什么不好,但是不容忽视的却是在当初的那个时候,七月七是百鬼出行的日子。所以后来便有了王熙凤请刘姥姥赐名的事情了。

王熙凤专横跋扈,作恶一生,其女儿巧姐儿哪来的的善报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巧姐儿又病了,王熙凤与刘姥姥闲话家常是便提了一句是因为在风地里吃了一块糕,所以扑了风受了凉。刘姥姥本是乡村之人,自是信奉些鬼神之道的,因此便与王熙凤说起是因为小孩子眼睛亮,别是看见了什么,撞了“客”了。后又说道,富贵人家的孩子难养活,只希望姑奶奶们少疼些她,以免她过于尊贵,承受不住。因说起,王熙凤便请刘姥姥给巧姐儿起个名字,意在“一则借借你的寿,二则你是庄家人,不怕你恼,终究是要贫苦些,你起的名字,只怕能压得住她”,刘姥姥想着孩子是于七月七出生的,便起了“巧姐”为名,并称此为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巧姐儿出生做王熙凤的女儿,自然是没有受过任何苛刻的,本着当时的时代背景,作为女儿本身是没有什么的地位的,但是曹雪芹先生笔下的贾府却是将女儿们与公子们养于一处,一样上私塾学习,就连庶出的女儿也是一样的待遇,这些从贾府四春的身上便可以看出了,她们个个精通文学,又各自有着自己尤为精通的琴棋与书画。若是巧姐儿没有经历贾府的衰败,没有突然便孑然一身,她的将来,一定会与自己的姑姑们年轻的时候一样,终日与诗书为伴,成为一位有才情,有个性的女子。

巧姐儿作为一个只有几岁的小娃娃,就连出场的戏份都不够多,却可以入选曹雪芹先生笔下的金陵十二钗的正册,并拍在了第十位,曹雪芹你先生赋予巧姐儿这样的排名,想来一定不是一时兴起而为之的。巧姐儿能入选金陵十二钗,首要的原因便是她的身份了,她作为荣国府当家女主人的女儿,显然是女凭母贵的,后来贾府的女儿们几乎都不得善终时,巧姐儿因为刘姥姥而得以幸存,成为了宁荣二府中第五代唯一活下来的女子,为宁荣二府留下了一丝血脉。《红楼梦》中这样写道,贾府被抄之时,王熙凤已经没有能力再去照顾女儿了,所以便将巧姐儿送去了自己兄弟那里,希望兄弟能为自己代为抚养,但是聪明一世的王熙凤大概根本不会想到,她的这一行为,差点毁掉了巧姐儿一生,因为巧姐儿被自己所谓的亲人们给拐卖到了青楼。贾府被抄之后,门市萧条,备显凄凉,即使是有人知道了巧姐儿的去处,怕也是没有法子相救了。

王熙凤专横跋扈,作恶一生,其女儿巧姐儿哪来的的善报

《红楼梦》的前80回由曹雪芹先生著写,后40 回由高鹗先生续写,所以永远都没有人知道曹雪芹先生原本是怎样安排的巧姐儿的结局的。巧姐儿在大家熟知的结局中,是刘姥姥遍寻青楼瓦舍,卖了田地房产将她救出火坑,并亲自抚养的,长大后的巧姐儿便嫁给了刘姥姥的孙子板儿为妻。其实很难想到,作为阴狠毒辣的王熙凤之女的巧姐儿会有一个看起来还不错的结局,相比于黛玉、惜春的悲惨命运,巧姐儿得以在山野里存活,已经是莫大的幸运了。纵观王熙凤的一生,自私狠毒的事情没有少做过,可是唯一一件不是存心做的善事却救了女儿的一生。而与刘姥姥,作为一个庄家人,却有着一颗感恩与善良的心,刘姥姥变卖家产救巧姐儿的行为与先前巴结贾府权势的“树倒猢狲散”之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这一个结局,大概也是存着作者夸赞庄家人之质朴之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