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後,經常捱打和從未捱打的孩子的差距,跟你想的不一樣

現在大家都提倡理性教育,對打罵孩子的方式嗤之以鼻。確實,經常打罵孩子的負面效果,大家都很清楚。一來會讓親子關係惡劣,二來會使孩子自卑內向,或者脾氣暴躁,甚至引起社交障礙等。

然而,最近一位老師黃麗在網上去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她認為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適當的打罵也有益處。這個觀點當然引起了許多父母的反對,特別是許多70後、80後,他們小時候捱過父母打,那種慘烈場景還經常浮現在眼前,所以他們是不贊成打罵教育的。

但是黃麗舉了不同的案例來論述她的觀點,我們不妨一起來看一看。

二十年後,經常捱打和從未捱打的孩子的差距,跟你想的不一樣

黃麗的班上有不少90後的學生,可以說是從小含著金鑰匙長大的。許多人從來沒有捱過家裡人的打罵。按道理,這些孩子身心應該很健康才對。但是黃麗也發現了一個現象,那就是從來沒有捱過打的孩子,有許多有一顆玻璃心。

比如他們班裡有個同學叫張秀秀,成績比較優秀,但是如果某一次考砸了,張秀秀就會當場痛哭,情緒有些崩潰。總是要經過老師的心理輔導,幾天後才慢慢恢復情緒。據黃麗瞭解,張秀秀就是從小到大備受父母寵愛,從沒捱過打的。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這些孩子許多從來沒吃過家裡人的苦,一直是比較嬌嫩的。所以當他們來到學校,走進社會的時候,一遇到挫折可能會難以接受,所以說有一顆玻璃心,很脆弱。

二十年後,經常捱打和從未捱打的孩子的差距,跟你想的不一樣

反觀那些捱過父母打的孩子,在行為上會收斂許多,有不少人的抗挫折能力很強,讓黃麗刮目相看。比如班裡有一個孩子叫王強的,因為比較調皮搗蛋,有一次偷偷放了一隻蛤蟆在女同學的書包裡,嚇得對方當場大哭。王強的爸爸知道之後,把他狠揍了一頓,從那以後王強就老實多了,對女同學也友好了很多。而且這孩子很堅強,一般遇到什麼困難都能自己克服,讓黃麗也頗為驚喜。

二十年後,經常捱打和從未捱打的孩子的差距,跟你想的不一樣

當然,我們不是提倡要經常打罵孩子,而是要討論如何對孩子進行懲罰教育,能夠讓他們更加健康茁壯的成長。

王麗認為,一般情況下不能打罵孩子,要以理性教育為主。但是如果孩子犯了原則性的錯誤,父母可以偶爾用打罵讓他們長記性,知道有些底線是不能觸犯的。這樣子,孩子在以後的成長中就不會去觸犯這些高壓線。同時適當的打罵能讓他們更堅強,不會那麼嬌弱。?

各位父母,你們贊同黃麗的看法嗎?你們有沒有打過孩子呢?歡迎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