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传说——大年初一卖扇子

清代郑板桥广为人民群众所喜爱,不仅因为他是个著名的诗人、画家、书法家、篆刻家,最主要的是他不畏权贵,同情贫苦人民的品格博得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他的崇敬。

郑板桥传说——大年初一卖扇子

郑板桥要回兴化老家过年,到了镇江,已是腊月二十九。天阴沉沉的,再赶路,盘缠钱又不够了。他不愿意打扰朋友,就想找个旅店住下来。

那些大店的老板,都是势利眼,看郑板桥这个穷样子,不是说客满了,就是说过年不接客。一连找了好几家,都是如此。他走到另一条街上,看见一家小旅店。这店老板一看到郑板桥走来,笑嘻嘻地迎上说:“先生住店?里面请!”老板娘见有客人来,连忙送菜端饭,还拿来热烫烫的铜脚炉,给郑板烘脚。郑板桥蛮开心,总算遇到了好人。

第二天,店老板来到郑板桥的房间,为难地说:“先生,我们店小利微,生意清淡,你如有钱,请先付些给我,添些年货;如实在没有,那就委屈先生,与我们将就着过年了。”

郑板桥听了老板这番话,再看看他憨厚的样子,心里实在不安。大雪纷纷扬扬,他想了想说:“老板,我想请你再垫些钱,上街买些白纸面的扇子,我画了,你明天拿上街去。一定能卖个好价钱,不但饭食房钱有了,你还能进些财。”

老板听了一愣,老板娘把丈夫拽到旁边,轻声说:“这不是半夜里抱住枕头当元宝——穷开心嘛!下雪天有哪个买扇子哩!”老板说:“这先生穷归穷,人倒蛮正派,不象寻开心的样子。不管怎样,找些东西去卖卖,买些扇子回来,再买些鱼肉,不能让客家吃咸菜过年啊!”老板娘说:“这样吧,你把我娘家陪嫁的首饰拿去当些银子吧!”

店老板把首饰当了一两银子,拿五钱买了十把扇子,剩下的买了点鱼和肉。

吃过年夜饭,郑板桥就画呀,写呀,连夜将十把扇子画好了。

大年初一,郑板桥对店老板说:“你马上开一扇门,拿张凳子放在门外,拿这把扇子,手不停地搧。如果有人要买,你想要多少银子就卖多少。”于是店老板忙端了凳子,往门口雪地上一放,把扇子一撒。嗨,扇子上面画了几棵竹子,画得真不推板。竹子身骨棵棵挺立,竹叶子随风飘动,好象与寒风斗势呢!随便哪个大户人家的中堂、条幅,也比不上。不晓得是心急呢,还是这把扇子是神扇?只见老板头上直冒汗。

这时,家家户户出来拜年了,人家都奇怪,这人变什么戏法呢?寒冬腊月手头拿把扇子,头上还淌汗哩。没有多少辰光,看热闹的已是人山人海了,一条街都挤得水泄不通。有些识画的,挤到前面,将扇子要来一看,心里“噗嗵”一下,这不是郑板桥画的扇子吗?抬头连忙问:“这扇子卖吗?”店老板忙将头点了点。那人又问:“多少银子?”店老板心里话,我已经出了半天洋相,价钱要高些,先要个二两银子试试看。他伸出两只手指晃晃。那人立即从怀里掏出两锭银子,往店老板手里一塞:“二两银子?我买,我买!”拿了扇子就走。

郑板桥传说——大年初一卖扇子

那些与他一起来的,一看是郑板桥画的扇子、个个都惊呆了。只二两银子,太划算了!看样子,这店家不识货。忙问:“这扇子还有吗!我们也要买!”老板一看,有这么多人要,高兴得连连点头:“有、有、多着哩!我回去拿。”他急忙跳下凳子,跑回家去拿扇子。这时,围着看热闹的,早已一传十,十传百,一听说是郑板桥画的扇子,都想买,争先恐后,直往门口拥。幸亏郑板桥已经关照,只开一扇门。

店老板到了房间,看见郑板桥手里正拿着一把扇子在看,高兴地说:“先生,生意不坏,二两一把呢?”说着又把八把扇子拿走了。店老板将九把扇子卖完,要买的更多了,还有的要出大价钱。他连声说:“等一等,等一等。”等他再回屋里一看,客家已走了。他跑到门口说:“对不起诸位,替我画扇子的先生已经走了。”

“哎呀,那是郑板桥先生呀!”

店老板一听画扇子的客家原来是郑板桥,夫妻两个真是懊悔,昨天没有好好招待郑板桥先生。从此,这家小旅店就兴旺起来了。

据说,郑板桥一生,只画过十把扇子,解放后,在扬州“八怪纪念馆”里陈列着的那一把扇子,就是郑板桥带走的那一把,卖出去的都不知去向了。

李石田 讲述 吉有余 搜集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