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拼命減個稅、降增值稅,為什麼你的感受不強烈

4月1日起,新一輪增值稅改革就開始實行了:

國家拼命減個稅、降增值稅,為什麼你的感受不強烈

這些政策,看不懂沒毛病,因為這是給企業看的。但有個疑問,許多人應該像我一樣困惑挺久了:

為什麼每次說說減稅降費幾千億上萬億,我卻沒啥感覺呢?

問題在哪?

主要在兩個維度:一是減稅的主要目標;二是政策的傳導時間。

首先,來看減稅目標。

4月1日開始這撥降增值稅,從措施上來看是針對企業的,特別是製造類企業,這也符合我國目前扶持製造了企業的國情。

但你把給企業的降稅3%,認為是給消費者的商品降價3%,那可能就是一場誤會了。

來看個例子:

某企業生產商品A,每款商品的生產成本是2000元,銷售價格是2200元。

國家拼命減個稅、降增值稅,為什麼你的感受不強烈

別看單個產品降稅額就6元,對於大批量出貨的企業來說,以月產量10萬來說,就是60萬元了。所以,這項政策對企業來說利好是非常明顯的。

但是,你要企業把這6元的獲利,讓渡給消費者的話,還不到售價的0.3%,估計消費者也不會買賬。

所以,降增值稅並不會直接帶來終端商品價格的下降。

但是,純粹進口商品的價格倒可能因增值稅調整受益。因為進口商品的價格一般相對大額,3%的稅率讓利比較有料。比如說進口汽車,增值稅的下降直接意味著採購成本的下降,這也是為什麼最近進口車商降價的主要原因。

所以,你不買個進口車、進口奢侈品,估計很難感覺到降稅的“溫暖”。

國家拼命減個稅、降增值稅,為什麼你的感受不強烈

對減稅有真實體感的,還得說個稅。

去年的提高個稅起徵點和今年開始實施的個稅抵扣,估計從工資單裡就看得出來了。但為什麼感覺不明顯?你想:每個月幾十、一兩百的減稅額,當然沒有年末給個2000塊個稅減免紅包來得震撼。

國家拼命減個稅、降增值稅,為什麼你的感受不強烈

另外一個維度,就要看政策的傳導時間了。

前面分析過,影響生產企業產品價格的最大因素其實是成本,除了企業本身投入的成本外,上游原材料、服務等也是很大一塊。

我們寄希望於4月1日降增值稅、5月1日降社保費率等政策實施之後,逐步從源頭降低製造行業的成本,讓企業有錢去提升商品或服務的競爭力(包括提質或降價)。

當然,稅收也是企業成本之一。足夠的減稅也可以促進企業提升商品質量、或者降低商品價格。

但一切歸根結底還是看你有沒有錢。

國家拼命減個稅、降增值稅,為什麼你的感受不強烈

這兩年我們在房產、汽車上的消費,一定程度上擠壓了日常開銷,希望隨著個稅抵扣措施的施行,手裡能多攢下些錢,有錢了,有合適的價格,大家才敢花錢嘛。

國家拼命減個稅、降增值稅,為什麼你的感受不強烈


分享到:


相關文章: